武派太极拳技击名家陈固安

2000-06-13 13:10文/澧阳
精武 2000年9期
关键词:黄某陈先生太极

文/澧阳

武派太极拳重在实用,历史上出现过不少技击名家,陈固安先生即荣列其中。

陈固安(1914~1993年),河北省邢台人,回族。自幼酷爱武艺,先从伯父陈发达老先生习回族查拳,十三岁跟表叔李圣端老先生改习武派太极拳。李师是清末太极拳宗师广府郝为真前辈的入室弟子,拳技精湛,卓越超群,在邢台地区颇有名气。陈固安在师门苦学八年,深得真传。后来又得到韩钦贤、郝中天诸师教导,艺精而博,堪为同门之冠。

弱冠后,他为谋生先在铁路上工作,行迹遍及河南、河北、湖北诸省,遇有名家即往拜访,深研博采,取精吸华,而对武派太极拳之研究,更是废寝忘食,结合体用,技艺益臻精纯。为验证师门心法,或为事所迫,他与人较技几成司空见惯之事。

1936年夏,他去长辛店铁路工会看望朋友,偶遇铁路管理局局长随从副官秦先生。秦自称精太极、形意、八卦诸拳。二人先谈拳,后又推手试劲。搭手不久,秦某即用采法,陈固安先生顺势用贴身靠将秦某击出丈余。秦某不服改比散手,再次挥拳进击。陈固安用懒扎衣先化后挤发,又将秦某击出。至此秦某终于口服心服,赞叹而去。

1939年秋,陈固安先生在河南省沁阳象河关做事。当地拳师刘某自南阳打擂载誉归来,手捧南阳专署专员奖给他的宝剑锦旗夸耀乡里,一时风头颇健,赞美他的人很多。他听人说自河北来的陈固安擅长太极拳,技艺甚佳,心中不以为然,就去拜访陈先生,并坚请较量,陈先生无奈只好应允。刘某猱身疾进,左掌虚晃,右掌扑面,势如劲风,飒然有声。陈固安先生左掌引化,右掌一托其右肘,一招“提手上势”,将刘某抛出丈许,令围观者赞不绝口。刘某爬起后亦连声说“好”,两人从此成了拳友。

1942年,陈固安先生在湖北省老河口清真寺当教员,与当地回族武师马书宝先生关系甚好,常在一起谈拳论武。有一天,马先生陪同一位姓黄的拳师前来造访。黄某体魄魁伟有力,自诩以刀术见长,询问陈固安先生:“不知太极拳有无刀术。”陈先生说:“武派太极拳有太极小三刀和散手四刀。”黄某请求一试。陈先生将自己常用之刀请黄某使用,自己用一木刀。二人来到院中,请马书宝充当裁判。马书宝发出“开始”号令后,黄某挺刀而进,一招“迎门劈柳”,霜刃如风照陈先生面门劈来。陈先生身躯微闪,用剪腕法,木刀截斩黄某右腕,黄某迅即抽刀,未等他变换招式,陈固安先生手中的木刀已置于黄某肩头上了。马书宝先生忙高喊“停!”判陈胜黄负。从此,陈固安太极刀轻取黄某一事迅即传遍了老河口。

1944年,日寇侵犯老河口,陈固安先生同韦诚荣阿訇避难房县西关清真寺。寺内大殿年久失修,韦阿訇延请工匠予以修葺。当地帮会龙头雷长春却强迫木工到他家做活。韦阿訇再三解释,雷某却愈加蛮横,口出不逊不说,还出手推搡韦阿訇。陈固安先生在旁见此情况勃然大怒,急步上前一记“扑面掌”将雷某打出数步摔跌在地,雷某爬起悻悻而去。当晚他带领七八名彪形大汉到寺内找陈先生厮斗。陈固安先生并不畏惧,运用“玉女穿梭”和“野马分鬃”等式声东击西,出掌如风,霎时间这些彪形大汉俱被打倒在地,雷某也忙抱头鼠窜而去。

房县某校拳击教官周振武,是一山东大汉,体壮力雄,常到寺内和陈固安先生交流技艺。在谈话中极言拳击之勇,对太极拳则有轻视之意。陈先生说:“周兄如欲知太极拳之奥妙,我们可以一试。”话音未落,周振武已离座迫近,一记右直拳向陈先生面门击来。陈先生并未起身,仅以右腕与之相搭,运用沾连粘随之技,使周如坐舟中,起伏不定,进退失控,虽有力而无法运用。周不禁大惊,连问:“这是什么技巧?”陈先生笑道:“我国武术博大精深,名家如林,今后请不要以洋人之末技而笑我中华武林无人。”周振武先生深为敬佩,后来也跟随陈先生学习起武派太极拳来。

以上所述大都是陈固安先生青壮时与人较技之些许轶事。随着时代发展,武术界同仁相互拜访切磋技艺之事逐渐减少,陈固安先生也因年事日高轻易不再与生人较技论艺了。但偶然发生之事还是有的。

1977年,陈先生应聘在河南省临颖繁城教拳。一日,他去清真寺沐浴,有一练武青年,想试一试陈先生的功力,佯做上前问候,突以“单把”猛击先生面门。陈先生缩身进步,一个进步“懒扎衣”,该人便腾空被抛出数米。该青年爬起后趋前连声道歉,并问:“老人家,您没有用多大力量,就把我放出如此之远,这是什么功夫?”陈老说:“这就是太极拳的借力发劲。”陈先生当时已年逾花甲,仓猝间仍能出手如此轻灵迅捷,旁观者莫不鼓掌雀跃,交口称赞太极拳艺之高超,真是“耄耋犹能御众”!

1988年秋,陈固安先生与师弟吴文翰先生应邀南下广东,代表武派太极拳参加第二届全国太极拳名家研讨座谈会(第一届于1986年在四川成都召开,只吴文翰先生被邀参加),陈先生的拳势表演和推手技巧深为与会各家代表及喜爱太极拳的羊城人士所赞佩(吴文翰先生因当时尚未离休,只参加了内部座谈交流,未出席公开表演)。这是武派太极拳首次在南国亮相,引起了轰动,《羊城晚报》、《武林》杂志、广东电视台以及香港的《大公报》等媒体都做了详细报道,对拓展武派太极拳的流传区域起到了推动作用。原来陈先生的学生大都是河北、河南两省人士,自广州之行后,两广、浙江、江苏、福建都有不少爱好武派太极拳的青年不远千里负笈专程去邢台跟陈老师学拳(主要以技击为主),西北宁夏等地的回民聚居区也派人到邢台请陈先生去教拳。

陈固安先生晚年除教拳外,还根据多年习拳心得创编了太极棍、太极对枪、太极拳新架缠手、大等拳械,极大地丰富了武派太极拳的教学内容。

太极、八卦、形意诸拳皆擅长者大有人在,但很多人在演练和教授时所习诸拳仍是各自为政,并没有有机地吸精吮华融会为一体。陈固安先生则不然,他晚年将一生所习太极、心意、八卦、查拳等不同拳种在太极拳理论指导下,自出机抒创编出一套武派太极长拳,该拳组织严谨,拳势精美,深为青少年所喜爱。

陈先生幼年读书时间不算太长,成年后因长期在清真寺内工作,又刻苦自励,不仅提高了汉文水平,还熟悉阿文,且擅书法精绘画,成为一位多才多艺者。1985年他出版了《太极棍》,1988年又出版了《武式太极拳新架》等专著。为了更好地体现太极棍的特色,他还研制出一条质量精美,独具特色的太极藤蛇棍。在他的主持下河南省许昌市、郑州市、河北省邢台市先后组建了武式太极拳研究会,为在豫、燕诸省张扬武派太极拳提供了有力条件。

陈固安先生教拳始终掌握武派太极拳重在实用这一特点,他的弟子高连成、杨宝安、陈树义、李云东等人继承了师门衣钵,薪火相传,今也都成为一代英杰,饮誉太极拳苑。

桃李芬芳,功在园丁。1991年陈门弟子数百人云集河北省邢台市为陈固安先生挂匾;1993年初,一代大家陈固安先生不幸因病逝世,各地弟子前来送行者数百人。次年,又集资在他的墓前树碑志敬,请他的师弟吴文翰先生撰写墓志铭,为技击名家陈固安先生不平凡的一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猜你喜欢
黄某陈先生太极
永远的怀念
先嗑为敬:陈先生的糖“蓄谋已久”
一口唾沫引发互殴:是正当防卫还是故意伤害
女子向纠缠示爱男子扔砖头致人死亡 被诉故意伤害罪
老板不知银行新规 被工人骗万元
偷自家的东西犯法吗
逃逸
练太极100%安全吗?
太极马扎(三)
太极达摩伏虎棍与太极达摩杖对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