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边建岛在天涯

2000-06-14 00:30董翰卿
军事文摘 2000年9期
关键词:永兴岛官兵们西沙

董翰卿

搞好部队生活

西沙恶劣的环境,给种植蔬菜和饲养家畜、家禽带来很大的困难,从而造成驻岛部队的吃菜难、吃肉难、吃蛋难。怎么办?“自己动手”是解决困难的好办法。官兵们齐心协力,挖井、整地、种蔬菜,干得热火朝天。特别是“种菜大王”梁坤奠,为解决部队吃菜问题,他想方设法,大搞蔬菜种植试验,终于在1989年,开垦菜地15亩,在永兴岛建起了初具规模的蔬菜基地。这里年产蔬菜将近10万斤,品种有20多个,使“吃菜难”问题有所缓解。

1993年5月,由国家计委、财政部和海军拨款,启动了“西沙菜蓝子工程”,其中包括兴建“三防”(防日晒、防暴雨、防台风)菜地,在永兴岛兴建养猪场和养鸭场,改建冷冻库及后勤供应站配套设施等。工程完工后,驻西沙部队的吃菜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做到了“蔬菜旺季自给有余,淡季也能餐餐见绿”。

在注重提高蔬菜产量的同时,他们还重视增加品种。即使在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中建岛,诸如海南岛的黄瓜、珠江三角洲的青菜、漓江之畔的西红柿,乃至“天府之国”的红辣椒等也都在这里纷纷“落户”。除蔬菜外,西沙官兵还做“豆”的文章,如在永兴岛,他们就自己动手做豆腐、发豆芽,从而使副食品种进一步增加。

养猪场的修建,为西沙部队解决了吃鲜肉问题,养鸡场和养鸭场的修建又解决了部队吃鲜蛋问题……

主食同样也要抓上去。为此,西沙投资扩建了点心加工间,购进了烤箱、和面机与压面机等“硬件”设备。在“软件”方面,他们聘请了一位地方点心师,由师傅带徒弟,培养出了自己的“兵点心师”。这样,面包、蛋糕、芝麻油果等一系列主食品种端上了官兵的餐桌。要问当今西沙官兵吃的怎么样?请看他们的一幅对联:

远离大陆炸饼做糕香飘椰子林弹丸孤岛养猪种菜富庶西沙人重视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西沙官兵爱树木、爱花草、爱动物、爱海洋,并注意保护环境。

为了绿化西沙,官兵们从外地买来树苗,在小岛上种树。为防日晒,他们给树苗搭起凉棚;为防台风,又给树苗打上护桩……因此,在这里种树要比大陆多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辛劳。

在西沙的绿化中,“将军林”尤为引人注目。1982年1月,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杨得志上将来西沙部队视察,当时,他亲手种下了“将军林”中的第一棵椰子树。从此以后,凡来西沙视察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国务院有关部委,各有关省、市、自治区领导同志均在西沙部队?区种下椰子树,历经月月年年,逐渐形成了现在的西沙将军林。它饱含着首长们的殷切期望和嘱托,在西沙官兵的精心养护下,将军林中的椰树,棵棵根深叶茂,它们经历无数次狂风暴雨的洗礼,仍傲然屹立于南海前哨,成为永兴岛上独特的风景线。

“将军林”成功的范例,全面带动了整个西沙的绿化工作。官兵们用辛勤的汗水,在西沙各个小岛上种下了6万多棵椰子树、抗风桐,3万多棵剑麻,还种植了2万多平方米的爬藤。他们把“地上不长草”的“南海戈壁”建成了绿树成荫的“海上家园”,使部队营院的绿化覆盖率达到85%以上,而东岛竟达90%以上,从而,西沙被评为“全军绿化先进单位”。1995年2月,当时的国家林业部部长徐有芳来西沙考察时赞叹道:“西沙的绿化取得如此成绩,简直是奇迹!”于是,他欣然命笔题词:“海岛花园,绿色明珠。”

负责部队供给的西沙供应站

西沙"三防"菜地

初具规模的西沙养猪场

基层干部在西沙菜地劳动

西沙养鸭场

西沙将军林一角

记载西沙将军林的纪念碑

前总参谋长扬得志于1982年1月在西沙将军林中植的椰树

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于1986年1月1日在西沙将军林中植的椰树

剑麻(前)和它后面的小椰树

西沙是动物的乐园。这里有数万只白鲣鸟,还有成群的白鹭和海龟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及其他多种海洋生物。官兵们对它们备加爱护,还成立了鸟类保护小组,经常为受伤的小鸟包扎、治疗。

东岛是有名的鸟岛,这里除有大量白鲣鸟外,还有军舰鸟、燕鸣、金雕、绣眼等40多种鸟类。为保护它们,守岛官兵付出了无限的爱。西沙经常有台风肆虐,台风一来,许多筑在树枝上的鲣鸟巢将被摧毁,致使小鸟夭折。为保护这些小生命,官们们便在每次台风来临之前,把一些毛茸茸的小鲣鸟抱回宿舍,精心喂养,待台风过后,又忙着拾树枝做鸟巢,然后冒险爬到树上,将鸟巢固牢,再让这些可爱的小家伙“鸟还巢”。

白鲣鸟具有极强的方向识别能力。不管飞行多远,它们都能返回自己的家园;尽管鸟巢数以万计,但谁都不会误进别人的“家门”。因此,当地渔民又称它们是“导航鸟”、“助渔鸟”,颇受人们喜爱。

抗风桐


飞翔的白鹭


永兴岛上宣传环保的标语


药液保存的部分海参和鱼等标本


祖国南海的部分鱼类标本


热带鱼群


海中奇观


西沙博物馆内一角


西沙博物馆内的大海龟标本


珊瑚与贝类标本

为保护各种海洋生物,驻岛部队明令禁止在礁盘上炸鱼,也不许赶海,更不许捉海龟等。特别是每年的5~10月份,雌海龟要爬上沙滩产卵,一些渔民便乘机捕杀。每遇此事,西沙官兵都予以制止。他们把爱护海龟作为一项维护生态平衡的要事来抓。遇到受伤的海龟便精心施治,待其伤愈后再放归大海。1997年6月4日,军医陶月玉在中建岛海滩就发现一只重100多千克的受伤大海龟,他们将它抬到船上带回永兴岛医院治疗。龟伤在腿上,治好后,该院全体医护人员于6月16日上午隆重举行放生仪式,由院长范传海、医生陶月玉亲手将这只老龟放回大海。也许这只“千年龟”真的“通人性”,它不忘官兵们的救命之恩,入水后,在岸边慢慢地游了两圈,然后才依依不舍地向深海游去……

西沙官兵十分重视环境问题。在永兴岛一座漂亮的二层白色小楼上,书写着这样一条标语:“防止军港污染,保护海洋环境”。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西沙群岛系远东至东南亚各国的海、空交通要道,又是一个大渔场,故每年都有大量被遗弃的垃圾漂浮到各岛的礁盘和沙滩上,对海洋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驻岛部队以强烈的海洋环境意识开展各种活动,积极组织官兵清除海洋垃圾。在每年的“世界环境日”,官兵们都对各岛环境卫生进行全面整治,通过深埋或焚烧处理垃圾。在重大节日,他们还和当地警、民一起行动,向码头垃圾宣战,共同进行大清理,以使西沙更加清洁、美丽。

再见了,西沙

时间过得真快,短短几天的采访即将结束。在我离开西沙的前一天,即1999年11月22日下午,我参加了西沙复原战士向军旗告别的仪式。会场庄严而热烈,充满深情。一?八一军旗布置在中国南海诸岛图正下方,战士们面对军旗,整齐列队,前来参加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告别仪式。

在仪式上,部队首长和复原战士代表先后讲了话。首长对这些复原战士在西沙服役期间做出的贡献予以高度评价,并希望他们复原后永葆革命军人的青春,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继续为祖国、为人民作出新的贡献。复原战士代表在讲话中,感谢首长和同志们的关心和爱护,并表示,到地方后一定不辜负首长的期望,永远不忘“西沙精神”。因为这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它的“爱国”、“创业”、“团结”和“奉献”等,对任何事业而言都永远是适用的。

西沙坦克战士


出席军旗告别仪式的官兵合影


西沙部队干部们为复员战士送行


航行中的南运831船


在南运831船上观看湛江港落日的壮观景象


热烈欢送复员战士


欢送复员战士的小型军乐队


运送复员战士返乡的南运831客货船


复员战士在南运831船员中向欢送他产的战友们挥手致意


在晨曦中的湛江港,军乐队高奏欢迎乐曲接复员的战士


复员战士顺利到达湛江港

复原战士在向军旗告别时,心情非常激动,这里有军人的自豪感,有对未来的美好企盼,更有一种依依惜别的深情……

1999年11月23日,这是我同复原战士们一起离开西沙的日子。一大早,我们便登上了南运831客货两用船。复原战士身穿海军迷彩服,胸前戴着大红花,不停地向码头上欢送的人们挥手致意。欢送他们的有部队首长,有曾同他们朝夕相处的战友们,他们打着“热烈欢送老战友”的横幅,敲锣打鼓,既热情欢腾,又难舍难分。码头上播放着送战友的音乐,这更渲染了“离别难”的革命友情。

猜你喜欢
永兴岛官兵们西沙
永兴岛岛礁植物害虫普查及风险评估
双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