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与孙中山

2001-03-10 08:27沈雨梧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01年10期
关键词:同盟会秋瑾孙中山

沈雨梧

秋瑾(1875-1907年),光复会的主要负责人、同盟会浙江分会会长,辛亥革命时期为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英勇献身。对此,人们多有论述,本文则主要论述秋瑾与孙中山的关系。

留学日本

1904年5月,秋瑾在寓居北京期间,受到新思想的影响,"悲中国教育之不兴,国权之不振",毅然冲破封建的礼教和家庭束缚,自筹旅费到日本留学。她留学的目的,照她自己的话说,就是要学习救国家救同胞,尤其要救两亿女同胞的本领。所以她决心到日本多看清政府禁阅的书,考察外边情况,联络同志,共同革清政府的命。她到东京后,先入骏河台中国留学生会馆所设的日语讲习所补习日文,随后入青山实践女校。在此期间,她与陈撷芬发起组织"共爱会"。这是近代中国妇女最早成立的爱国团体,提出了妇女解放的重大问题,在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后来她和刘道一、王时泽等组织"十人会",提出了"反抗清廷,恢复中华"的明确宗旨。同年秋,她在东京创办《白话报》,鼓吹推翻清政府,提倡男女平权。不久,秋瑾参加了由孙中山委派冯自由在横滨成立的"洪门天地会",受封为"白纸扇"(军师),进一步滋长民族主义思想。在日本,她结识很多革命同志,其中有鲁迅和光复会首领陶成章。年底,秋瑾回国在上海爱国女学校认识光复会会长蔡元培,从上海返绍兴后,在热诚学校见到徐锡麟,由徐介绍加入光复会。

受孙中山民族民主革命思想熏陶加入同盟会

1905年春,秋瑾第二次去日本,经黄兴介绍见到孙中山,并交换了对革命运动的看法。她对孙中山的革命方略非常信服,遂加入同盟会,被推为评论部评论员和同盟会浙江分会会长。从此,秋瑾受到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信心更加坚定,斗志更加昂扬。她完全摆脱了妇女的柔弱气息,平时既穿日本的"和服",也常穿男装,并且把自己的名字改为"竞雄",意思是要与男子比英雄,决心为推翻清政府而不惜牺牲一切。她又自称鉴湖女侠,从古董店里买来一把锋利的倭刀,经常佩带,并随时练习,准备为国雪耻。用她的话说,是"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在日本留学期间,秋瑾已成为一个很有声誉的革命活动家。"每际大会……则抠衣登台,多所陈说,其词悲感激切,荡人心魄,人之闻者,未尝不泣数行下,而襟袖为之渍也"。她结纳革命志士,交游甚广。当时留日学生很多,革命和反革命营垒分明,凡是反对清政府的青年,她都引为同志,无话不谈。鲁迅追忆当年秋瑾在日本的情形说:"秋瑾姑娘很能干,有话当面说,语气很坚决,不转弯抹角,她爱唱歌,好合群,性格爽朗,讲话精辟,又热心公益。所以很多人喜欢和她接近,虽然秋瑾姑娘生得很秀气,但人品很高,所以都不敢在她面前讲浮话。"因此,颇为中国留学生中的进步人士所尊重。

1906年3月,秋瑾以同盟会浙江主盟人的身份,由日本回国进行革命活动,先去吴兴浔溪女校任教,与校长徐自华及其妹徐月华(小淑)结成知友,并以同盟会浙江主盟人的身份,于当年夏天介绍徐氏姐妹参加同盟会,还撰写了《赠小淑三迭韵》诗一首。在这首诗中,秋瑾用了"中山琼树长新芽,绣榻初停徐月华。……有志由来终必达,雄飞快整御风挝"佳句,把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比喻为"中山琼树",把吸收新会员看作是"长新芽",充分反映了秋瑾对孙中山的热爱和尊敬,也表达了秋瑾对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前途充满必胜的信心。

在浔溪女校任教时,秋瑾曾撰《精卫石》(弹词),从所存目录和主要内容来看,这部文艺作品反映出秋瑾受同盟会总理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影响是很深的。如,《精卫石》第十回,"诸志士大开议会,一女子独肩重任";第十一回,"盛倡自由权,黄竞雄遍游内地,大开工艺厂,苏挽澜尽拯同胞";第二十回,"同心革弊政,大建共和"。秋瑾还把当时欧美资本主义的文明作为自己的革命目标:"得自由,享升平,逍遥快乐过年年。国命都是千年永,人民声气权通连。商兵工艺日精巧,政治学术益完全。兵强财富土地广,年盛月异日新鲜。这可不是轰轰烈烈的文明国么?可怜今日我中国的同胞啊!遭压力,受苦恼,国贫民病真堪忧。"秋瑾的这些思想,处处体现着同盟会政治纲领的精神。

1906年秋瑾在上海办《中国女报》时,再次见到孙中山先生,还慨然为急需革命经费的孙中山送去银千元。这也是秋瑾对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支持和对孙中山崇敬和爱戴的又一次表现。在办女报的同时秋瑾开始把她的注意力投向军事方面。

光复、同盟协力同心驱鞑虏,宗旨同时意气洽

1906后12月,秋瑾以同盟会名义预备在皖、浙发动起义,并与同盟会本部从日本东京归国的刘道一、杨卓林、孙毓筠、胡瑛诸人,约期同举,以响应同盟会发动的浏醴萍起义。浏醴萍起义失败后,秋瑾决心"独力举事",与徐锡麟密谋,约定两人在浙、皖分头活动,合力组织发动浙皖起义,于是改用光复会的旗号。当时革命党人对于光复、同盟这名义,固无畛域之见也。光复会、同盟会在共同政治纲领的基础上,一致抗敌,互相支持。正如秋瑾当时所写的一首诗那样:"风潮奔腾复澎湃,保守急进本无派,协力同心驱满奴,宗旨同时意气洽。"这和孙中山恳切要求同盟、光复两会"协力同心,以达共同目的"的目标完全是一致的。

1907年1月,徐锡麟与秋瑾约定,拟在皖、浙两地定期举事。徐锡麟去安庆,秋瑾在绍兴被举为大通学堂督办。秋瑾以大通学堂为中心,多次到金华、处州(丽水)所属各县,联络会党,招集一百多名会党成员到大通学堂体育专修科学习兵式体操,并在大通学堂大力发展光复会组织,仅主持该校的几个月时间内,就发展了六百多人11。同时,又多次前往杭州,在新军及武备学堂、牟目学堂中进行活动,积极吸收他们入光复会,在新军中就吸收了将校俞炜、周凤歧、朱瑞、虞赓甫、夏超、周亚卫、徐则恂、张健、魏励劲等入会。秋瑾函邀金、处会党首领来绍兴大通学堂"订盟",通过由她草拟的《光复军军制》,编组"光复军",商订起义计划,并把所属会党成员按军队编制组织起来,编为八军,称为光复军,推徐锡麟为首领,秋瑾自居副统领。1907年秋瑾、徐锡麟以光复会名义准备发动的浙皖起义,孙中山给予大力支持。早在浙皖起义加紧筹划时,"孙中山亦派黄郛、赵正平、吴恩豫等到浙,运动将校入同盟会,其时将校入会者有顾乃斌、冯炽中、葛敬恩等,旋双方联络一起,在杭州西湖左近周庄开会,当举夏超(光复会员)顾乃斌(同盟会员)为浙江一部分正副会长"12。浙江一部分革命组织的建立,进一步加强了浙江光复、同盟两会的全面合作,联合作战。1907年7月,徐锡麟发动安庆起义,同样得到安庆同盟会、武汉同盟会的支持与配合。秋瑾还制订了光复军起义计划,先由金华起义,处州响应,诱清军调离杭州,然后义军经绍兴渡江直攻省城。军、学界为内应。如攻不下杭州,则部队撤回绍兴,从金华、处州,进到江西,打通安庆,和徐锡麟相呼应。在秋瑾的领导下,光复、同盟两会不分彼此,军、学界的革命党人和会党打成一片。不仅在大通学堂是如此,当时两会并存的杭州,他们"开会和办事有时在一起,不分界限,协力合作"13,把全省的革命力量统统纳入起义统一计划中去。

起义日期原定7月6日,后改为7月19日。6月间,绍兴、武义、金华等地会党相继暴露,清政府大肆搜捕党人,在万分紧急的情况下,秋瑾通过陈伯平告知徐锡麟,徐知事急,于7月6日仓卒起事,刺杀安徽巡抚恩铭,被捕殉难。7月10日秋瑾才知徐锡麟被害消息。当时留在大通学堂的学生,提议早日起事,先杀贵福,占领绍兴。但秋瑾坚持7月19日起义的原定计划。12日,杭州武备学堂学生侦知杭州清兵出动的消息,遣人密告秋瑾。但是秋瑾此时所想:"且光复之事,不可一日缓,而男子之死于谋光复者是唐才常以后,若沈荩、史如坚、吴樾诸君,不乏其人,而女子则无闻焉,亦吾女界之羞也"14。中国妇女还没有为革命流过血,请从我秋瑾开始吧!因此,她拒绝走避,只作了一些疏散的布置。13日,清兵包围学校,秋瑾和程毅等六人同时被捕。

秋瑾被捕后,贵福和山阴知县李宗狱等深夜提审,逼令交待同党。秋瑾在严刑折磨下,屹然不动,她斩钉截铁地说:"革命党的事,就不必多问。""要杀要剐,一切听便。"贵福狼狈不堪,又耍软的一套,请秋瑾坐下来谈谈,问平时来往有哪些朋友,秋瑾冷冷地回答:"你就是其中一个,你也常到大通,赠我竞争世界,雄冠全球的对联,还一起照过相。"15贵福碰了一鼻子灰,慌张退堂,接着又命令他的僚属反复审问,百般用刑,强迫秋瑾写供词,秋瑾横眉冷对,掷笔于地。贵福等深恐久押生变,激起更大的革命风暴,便将秋瑾就地杀害。7月16日,秋谨从容就义,时年仅31岁。她在《绝笔书》中写道:"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16

与孙中山革命友谊深厚

秋瑾壮烈牺牲,孙中山获此消息,即在日本东京同盟会总部对绍兴籍的同盟会员邵力子和湖州籍同盟会员陈其美(英士)说:秋侠虽已捐躯,火种依然存在,毋忘我浙东受难同志。"孙中山还立即指派陈其美返国,寻找营救秋瑾领导下的光复军旧部,如正在山中避难的光复军分统王金发等人17。1912年12月8日,孙中山在辞卸临时大总统后,从上海到杭州。他在浙江政法学堂举行的国民党欢迎会演说时,特别提到,"杭州旧同志甚多,均能协力同心,达到此革命目的。……可痛者,最好的同志秋女侠一瞑不视,兄弟此来,固不仅浏览西湖风景,亦将临女侠埋骨之处,一施凭吊"18。孙中山祭吊秋瑾烈士后于"秋心楼",挥毫为秋瑾烈士题写了:"鉴湖女侠千古,巾帼英雄"。又手撰楹联一副:江户19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20洒碧血愧我今招女侠魂21楹联上联用了一个"矢"字,一个"感"字,对于秋瑾早在东京时就宣誓献出革命的一片赤诚之心,第一批加入同盟会,给予高度赞扬;下联用了一个"洒"字,一个"愧"字,把秋瑾为革命流血牺牲,与她入会时矢志革命联系起来,因此要发愤秋侠未竟的革命大业,表达了孙中山对秋瑾烈士的赞扬、尊敬和沉痛悼念的深情。

1916年8月,孙中山再度来杭州,又前往西泠桥凭吊秋瑾墓。当时孙中山说:光复以前,浙人之首先入同盟会者秋女士也。女士不再生,而"秋雨秋风愁煞人"之句,则传诵不忘。今日又风雨凄凄,得勿犹令人愁煞者,抑亦秋女士之灵爽未昧耶?

孙中山这里所说的"今日风雨凄凄",指的是当时袁世凯死后国家依然存在着种种患难和危机,依然在风雨飘摇中,因而使他"愁煞",反映了孙中山的高度革命责任感,也说明他和秋瑾革命宗旨相同,思想一致,反映了孙中山与秋瑾革命友谊的深厚。

综上所述,作为光复会的主要负责人秋瑾,在辛亥革命时期,在思想上、宣传上、行动上都接受和贯彻孙中山提出的同盟会政治纲领。有人说光复会领导人,实行的是一民主义,是站在地主阶级反满派的立场参加反清革命的22。这一说法是不确切的。

① 这里指女子本是壁上挂着的宝剑,因为长期不用,已经埋没了好几千年了,现在是壁上鸣的时候了,也就是说该为革命出力了。

② 徐自华:《鉴湖女侠秋君墓表》。《秋瑾集》,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184页。

③ 秋瑾:《赠小淑三迭韵》。《秋瑾集》,第87页。

④⑤ 秋瑾:《精卫石》。《秋瑾集》,第117~160页。

⑥ 秋瑾:《我羡欧美人民啊》。《秋瑾集》,第113页。

⑦ 《辛亥革命回忆录》第3集,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年重印版。

⑧⑨11 冯自由:《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中卷,中华文化服务社印行,第140、145、146页。

⑩ 秋瑾:《赠蒋鹿珊先生言志且为他日成功之鸿爪也》。

《秋瑾集》,第78页。

12 顾乃斌:《浙江革命记》,原稿藏浙江图书馆。

13 周亚卫:《光复会见闻杂记》。《辛亥革命回忆录》(一),第630页。

14 秋瑾:《致王时泽书》。《秋瑾集》,第44~45页。

15 1907年秋瑾为大通学校督办,绍兴郡守和山阴、会稽两县令都到学堂致颂词,郡守贵福并赠秋瑾一副对联曰:"竞争世界、雄冠全球"。见陶成章:《秋瑾传》。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三),第62页。

16 徐双韵:《记秋瑾》。《辛亥革命回忆录》(四),第218页。

17 沈鹏年:《孙中山与王金发》。《浙江辛亥革命回忆录》第3集。

18 1912年12月12日《申报》。

19 江户:日本东京的古称。

20 轩亭:绍兴古轩亭,秋瑾殉难处。

21 这幅挽联原先是镌刻在"风雨亭"石柱上的。

22 见罗耀九:《光复会性质探讨》、《光复会性质再探讨》。《厦门大学学报》1960年第1期、1961年第1期。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责任编辑:蔡世华

猜你喜欢
同盟会秋瑾孙中山
孙中山的绰号
作品集
同舟共济,统一战线
论陕西辛亥革命中同盟会的作用
王绪阳孙中山人物画作品选
新形式下如何让秋瑾文化成为学校活动的精髓
兴中会与同盟会之异同比较
秋瑾与吕碧城的闺蜜情
孙中山彰显气度
生命的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