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 新教材 新实践

2004-08-31 09:25曹晏平
中国音乐教育 2004年9期
关键词:声部乐曲教材

曹晏平

受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委托,我于今年4月在西安举行的“全国音乐课程研讨会暨中小学教研员培训班”上做了观摩展示课。这次公开教学对我而言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教材是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学生是来自西安市吉祥村小学五年级的同学,教材和学生都是陌生的。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

1. 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教材资源为载体

培养审美体验能力是音乐教育的核心目标。通过对教材资源的选择、组合、运用,使师生共同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从而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完善的人格。我先通过复习歌曲《苹果丰收》,使学生在演唱、演奏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朝鲜人民获得苹果丰收时的喜悦心情。然后请学生欣赏两个不同版本的《快乐的农夫》,虽然是同一首乐曲,但由于速度不同表现出来的情绪也是不同的。接着运用教材提供的伴奏音型,请学生通过听辨、模仿、演奏,更进一步地感受、体验乐曲情绪,为自主创编伴奏音型打下坚实的基础,所有的过程都是让学生围绕教材内容,在感知、体验的过程中达到审美的目的。

2. 以自主学习为手段,合作探究为策略

当今社会是一个合作的社会,各行各业、各个层面只有相互合作才能取得更高的效益。音乐学习也是如此,“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和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和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三者互为一体,又互为促进。我认为小组学习要体现合作学习的三个要素(一、共同的目标,二、积极的互赖,三、个人的责任),力求通过这堂实践课向专家、同行作个汇报。因此我在设计为乐曲《快乐的农夫》创编伴奏音型这个环节时,采用的也是小组型学习。先请每个小组根据各组打击乐器的音色特点,创编一小节单声部节奏型为乐曲伴奏,虽然每个组创编的节奏都符合各自打击乐器的音色特点,演奏时也很合拍,但一个组单声部的演奏无法很好地把乐曲的情绪表现出来,只有通过乐器音色的搭配,小组间的合作,从两声部、四声部以及师生间六声部合作,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感受、体验合作、合奏带来的音响上的丰富感,从而更好地表现乐曲的情绪,渲染课堂的气氛,体验“快乐”的内涵,也是更好地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成果展示出来,实践证明这堂课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 以信息传递为途径,拓展视野为目的

一节课中只听一首乐曲或者只教一首歌曲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以及课程目标的要求。在课的最后一部分,围绕“农家乐”这一主题,我是这样设计的: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听五首反映农村生活体裁的,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剪羊毛》、《丰收锣鼓》、《采茶舞曲》、《采茶扑蝶》、《太阳出来喜洋洋》),请学生通过听辨进行排序,各组学生根据各自先前的音乐学习经验,通过对歌词、乐曲情绪、旋律特点等方面进行判断排序。在这过程中,感受、听辨、议论判断、交流评价都由学生自主进行。这样的设计既加大了课堂中的信息量,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又满足了学生的情感需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课后思考: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益。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音乐教学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欢乐中感受美、体验美、享受美、创造美。由于课前考虑不周,电脑的分辨率不符合投影机的分辨率,图像出不来,导致教学中的设问、曲名屏幕上打不出来,只能用语言来补救,因此有两个教学环节不得不临场割爱,一个是请学生介绍一些他们所知道的反映“农家乐”主题的音乐作品,以及在“信息交流”这一部分,学生听完五首乐曲后请他们谈谈是根据什么这样排序的理由。如果这两个环节不省略的话这节课将更完整。另一个值得反思的是:师生在六声部合奏时应更好地控制演奏的音量,注意节奏的韵律感,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出音乐的美感。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西安吉祥村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出色表现,在课的进行过程中赢得了在场听课教师的掌声,我十分感谢同学们与我的合作。通过这次公开教学使我在课堂教学方面有了一次宝贵的实践经历,听了专家的点评更使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猜你喜欢
声部乐曲教材
教材精读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多声部视唱训练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悲伤的乐曲
STORIES ABOUT FAMOUS PERSONS
复调音乐的认识与训练
练乐曲vs基础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