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的真人真事

2004-12-16 09:06周元红
中国西藏 2004年6期
关键词:全村群众

周元红

真巴村,山美水美人更美

林芝镇真巴村地处318国道沿线,全村39户175人,劳动力73人,素有“核桃村”之称。几年以前的真巴村,房屋简陋,连通全村的一条土路,每逢雨季便泥泞不堪。村中群众经济收入低,思想观念不解放,年年守着满树个大皮薄的核桃却苦无致富之路。近年随着西藏社会经济的发展,真巴村村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今的真巴村变成了环境优美,人人崇尚科学文明,经济不断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真巴村由穷变富了,新建了漂亮的村公房和环村水泥路,安上了自来水、电话,实现了“六通”,即通路、通电、通广播、通电视、通电话、通自来水,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全村拥有电视机38台,电话30部。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100%,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村里安装了调频广播,修建了文化室,图书室收藏了500册以上图书,并配备了电视、音响、VCD等娱乐设施;实施了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每月都能放映一两场精彩的影片。

真巴村近几年大兴旅游开发,实施无烟产业。就说柳树山庄,集休闲、娱乐、避暑、餐饮为一体,自2001年5月营业以来,门庭若市,游客不断,年收入达上万元。真巴村调整了粮食、经济、饲料作物的种植比例,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种植经济林木,饲养现代人喜食的藏鸡藏猪,开展劳务输出……2003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近60万元,人均纯收入近2千元。

农牧业实用技术在真巴村得到了进一步推广。近年来,村里共举办各类农技培训12次,参加群众达500余人次,内容包括果树嫁接、修剪,玉米栽培和管理,温室大棚搭建技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牲畜常见病防治等。

如今真巴村科学种田、养殖户越来越多了,而封建迷信、陈规陋习的东西却越来越少了。去年真巴村评选出23户五好家庭、21户星级文明户。

真巴村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他们不仅扩大了本村苹果、桃子、核桃等经济林木的种植面积,还在家中种上了各色各样的花木,修建了简易厕所,修筑了石围墙,实现了人畜饮水分开,住房、棚圈分开。

如今的真巴村,树更绿了,草更青了,花更美了,群众的精神面貌也是焕然一新。

巴结村的主任米玛

春日的巴结,油菜飘香,绿树环绕,新楼林立,水泥道路平坦整洁,微风中时时传来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大小汽车的喇叭声,还有那悦耳动听的手机铃声……这就是林芝地区有名的“汽车村”、“电话村”、“手机村”,即林芝县的巴结村。

八一镇巴结村有农牧民65户282人。2003年,该村经济总收入超过238万元,人均收入达到5千元以上,现金收入为3020.62元;那年仅运输收入就达100多万元。如今全村共有电视机64台,录像机12台,冰箱35台,电话机45部,手机46部。而且早在1999年巴结村就已经实现了“六通”,改水改厕达到了100%。村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均达100%;合作医疗覆盖率达85%。那年,巴结村被列为西藏自治区小康示范村之一。贫穷落后的巴结村之所以能很快走上富裕之路,就要先说说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村主任米玛。

当年,刚从部队退伍回家的米玛认准了一条,要让自己的家乡吹进现代的气息,跟上国家发展的步伐。他们严格按照“五个好”的要求,并推举了一批政策水平较高、脑筋活、能力强的青年农民作为村里各行各业的带头人,同时让富裕户现身说法,逐步消除了群众对饲养牲畜的惜杀惜售的陈旧观念,真正做到了饲养产业化,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也有了很大的转变。群众有了经济头脑,市场意识不断增强。

结合实际,理清发展思路

群众的思想观念在转变,但如何才能寻找一条适合巴结村发展的最佳途径呢?米玛他们到处取经学习,潜心摸索,一条条致富的思路随之形成。首先,米玛一班人瞄准了巴结村交通便捷这一大优势,大力发展汽车运输业。他们提出了“服务城市、致富群众”的口号:一是建起了八一镇第一家较大规模的村办企业——巴结村水泥预制厂。目前,该水泥预制厂年收入52万元,上缴利税2万元;二是大力发展城郊种养业。巴结村建成了占地320多亩的蔬菜大棚基地,其中现代化的绿色环保无公害喷灌温室lOO亩。目前,该蔬菜基地年产几十万斤新鲜蔬菜,为农户增收20多万元;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为城市提供时鲜水果。巴结村的牛羊肉、牛奶和乳制品等畜牧产品销量较好,藏猪、藏鸡养殖业也已初具规模;三是努力打造生态旅游精品。巴结村紧紧抓住世界“柏树王”园林景区的独特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开设了40户家庭旅馆,办起了农家乐;开办了民族手工作坊和4家百货商店,做起了旅游纪念品生意。下一步他们打算建成具有工布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村。为此,村里加大了绿化力度,种植了各种经济林木和其它林木上千余株。

学习已成为主流

以米玛为首的村委会经常组织群众学习国家的农村政策,开展扎实有效的民主法制教育,群众的法制观念增强了,村里治安有较大的改善。米玛带领群众广开财路,四处化缘,集资十多万元,投工投劳200多人次,建起了一座漂亮的小学,解决了巴结村适龄儿童上学远的问题。

巴结村群众还掀起了一股学文化、学知识、学技术的热潮,在去年林芝县农牧局开展的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中,巴结村85%以上的群众参加了农技培训,大家都尝到了甜头。在米玛的努力下,巴结村实现了“户户通”广播电视,修建了村文化室,并配备了电视机、录像机,购买了大量的科技读物,还建起了一座敬老院。

如今,村民们自觉破除陈规陋习,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家庭更加和睦,邻里更加团结村里实现了人畜饮水分开,住房与棚圈分开,修建了厕所,种上了各色花草。

米玛是一个富于爱心、乐于助人的人,多年来,他先后拿出自己的十几万元为集体和群众办好事。巴结村在米玛的带领下,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走上了奔康之路。2000年,米玛曾获得“全国劳模”的荣誉称号。人们都说,在米玛啦的带领下,巴结村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猜你喜欢
全村群众
全村唯一收件人
新村庄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各界群众参加陈忠实遗体告别仪式
Beams Up
那片土地 那座村庄 那个家
抽自家鱼塘救全村1400亩地
不怕群众找我,就怕群众不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