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藏地石头

2004-12-16 09:06王一清
中国西藏 2004年6期
关键词:玛尼阿妈藏区

王一清

藏地无处不充溢着神明,天地万物哪怕是一草一木都有各自的灵光附着,当然包括那些随处可见,俯拾即是的石头。地球之巅的青藏高原曾经是泱泱大水覆盖的汪洋,后来由于地质运动,形成隆起的高原,带来无尽的石头。这些石头,经过亿万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各呈奇异多姿,千奇百怪。有的小巧玲珑,藏有大千世界;有的风姿绰约奇特俊像,而且千差万别,让人生发无穷的遐思妙想。

这里就有一段因石头布局和形状而演绎出的美丽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在藏区某个村落的山坡上,静躺着一块长条但不规则的青石。后来被一个石匠看中,认为可凿成两块条石派用场。打磨多日后,青石被凿开的一瞬间,一声巨响,火花乱迸。从被分解的石头中流出了鲜血,其中一块慢慢倾斜下来压住了石匠。根据条石形状,大家这才明白这是一块“夫妻石”,石匠因为破坏了他们的宁静生活而惨遭丧命之祸。今天,在这个山坡上,人们仍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两块上下错位的条石,人们说上方的为“雌石”,下方为“雄石”。在藏区其他地方,石头被人们视为神物而供奉的事例也不鲜见。

藏地石头当属玛尼石是最为注目典型了。凡是人迹所至的地方,便有玛尼石堆。石堆上的石子普普通通。然而,每颗石子凝结着藏族人民发自内心深处的祈愿。漫漫转经路上,人们走到玛尼石堆前,弯腰从路边拾起一块小石子,神圣地把它贴在额头上默然念诵祈祷词,然后放在石堆上。日积月累,年复一年,一堆堆玛尼堆越来越大,甚至有些逐渐连接起来,成为长长短短高高矮矮的玛尼石墙,它承载的各种心愿和祝福也越来越沉重。这些石子,只有极少部分刻有经文、佛像、六字真言。栉风沐雨,日照雪覆,上面长满杂草苔藓,显出历史的沧桑。在藏地,大大小小的石堆、石块随意散落各地,有的地方白色的石头犹如绵羊,一块块静卧在山坡,被绿草映衬得十分醒目鲜亮。似年深日久被日月精灵孕化出来的,似天工所为。玛尼堆在藏区随处可见,是藏族人民最崇信的东西,体现了玛尼堆神性的特征。

有人说:石头是藏民族的象征,是先辈的纸张,是先辈的画布……。诚然,人类在自身进化发展过程中,几乎一致地首先选择了石头作为自身加工的对象。石头作为一种人类社会文化的载体,以其不朽的质地成为人类自身进化发展,人类社会文明继承、创造的有利见证。考古发现的藏地大量新石器时代的石凿、石臼、石刀、石斧、石磨,乃至近代还在使用的石锅、石缸、石碗,赫然向世人昭示了“那些逝去的岁月早已沉默,却留下了会说话的石头”这一至理名言。先民们用石头不仅打制从事生产劳动的工具和用以攻击野兽、抵御敌人的武器,还用于雕刻造像,建屋筑城。藏族居所、庙宇几乎都是石头垒成的。

崇尚石头,是对自然与人生的一种特殊的关照。藏人崇信白石是雪山的精华,家庭的守护神。白石头藏语叫“拉多嘎布”,意即白色神石。如在后藏地区,藏历新年从十二月十九日正式开始。那天,家中男人用火把赶鬼,送鬼的人们回来时,老阿妈和媳妇在房门后迎接他们。拿火把的男子带回一个叫“神石”的白石头交给老阿妈,阿妈没等男子进屋就问:“你从哪里来?”男子道:“我从欢喜的地方来”。阿妈又问:“我带着如意宝,现在你到哪儿去?”男子答道:“我到幸福地方去”。答毕,把“神石”交到阿妈手里,阿妈在“神石”上粘上酥油花,并把它供献在正室生日神或者护法神的跟前。另外,麦田里放上几块神石,或用白石砌成“”字形吉祥图案,可保庄稼平安。有的在房顶、院墙上摆置一些白石,以为房顶神——顶拉神的依附之处,图吉避恶。那巨大的白色山石乃是龙女、神女的化身。

石头因其状貌和品位不同,如瘦、漏、透、皴所引发的不同联想,以及造化与人的灵性的对应,给予高原人民无比丰富的启迪,给智者贵人、平民百姓以玩赏、品鉴的乐趣。在诸般闲情逸致中,体现着藏民族特有的智慧和优游畅怀的欢乐观念。藏人不仅喜爱石头,还将石头纷纷挂在了头上、身上。几乎每一位藏族男女的服饰上都可见到一两颗石头。一般头发上缀的绿松石,项间叠挂着用琥珀、玛瑙、翡翠、九眼石、玉石以及各种彩石串成的项链。耳坠、手镯、戒指和腰佩上也镶有各色宝石。越是稀有的、珍贵的石头,越具有神性,将其佩戴起来,说是能够抵御邪祟,驱除病魔。

石头在藏民族生活中是神圣的。藏族在生产生活中,装点了它,丰富了它,它也使藏族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猜你喜欢
玛尼阿妈藏区
小海盗玛尼卡
蜡梅一树绽放
丹增家的玛尼堆
为了失去
甘孜藏族自治州派出所遭冲击 警察开枪自卫
冲击派出所扰乱藏区不得人心
本期导读
我和梅加一见钟情
阿妈·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