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点摘编

2004-12-16 09:06
中国西藏 2004年6期
关键词:热巴五台山吐蕃

从历史和国际政治的视角看抗英保卫战的重要意义

赵萍发表在《西藏研究》2004年第三期上的文章认为,争夺地缘政治优势,遏制沙皇俄国进一步向东扩张,掠夺具有战略价值的资源,这一概念支配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的中亚战略思想,成为英帝国主义侵略西藏的主要原因。1904年江孜抗英保卫战失败以后,英国人在西藏进一步策划“西藏独立”活动,在西藏上层培植亲英势力。这是他们继军事手段之后所采用的政治手段,即发明了旨在分裂中国的“西藏独立”论调,给中国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和后患,从此在西藏开始了长期的分裂和反分裂斗争。文章在论述江孜抗英保卫战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时说,这场战争显示了西藏人民捍卫祖国主权,维护国家领土完整,誓死保护家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反映了西藏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畏强敌的英雄气概,正是那许多无名英雄打乱了英国侵略军的计划和进军时间表,消耗了敌人远远预计不到的人力和物力。文章认为,在冷战后的国际形势下,西藏地区在西方国家古老的地缘政治中心和新的能源地缘中心的战略地位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更加增强,就此要以西藏问题为着眼点,以我国西部安全为思考主题,放眼在地缘、安全、宗教、民族、文化和经济等方面与西藏相关性极强的南亚广大地区,应对实践中的新挑战。

扎什伦布寺现有僧侣及其经济状况

边巴拉姆发表在《西藏研究》2004年第三期上的文章对扎寺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文章说,扎寺位于日喀则市区,主体建筑依山而建,面积约30万平方米,主要建筑从西向东依次为强巴佛殿、格桑色巴拉康、噶丹朗杰拉康、释梭南捷、曲康吉、阿巴扎仓、拉章、杜康钦莫、扎释南杰,分别是措钦大殿、各扎仓、佛殿和班禅灵塔祀殿。扎什伦布寺现有僧人820人,此外还有80位学僧,所有僧人均来自日喀则所属各县,拉萨、林芝、阿里各只有一人,僧人年龄20岁以下的110人,20岁至30岁的260人,30-40岁的233人,40-50岁的20人,50岁以上的200多人。十世班禅在世期间,扎寺共有大小活佛19位,现驻寺的3位活佛比龙活佛、德庆活佛和恰卓活佛都在50岁左右,另外还有一位是参加十一世班禅金瓶掣签的现称为微珠活佛,这几位活佛每月享有政府发给的700元生活费。有民管会委员18名,由全寺选举产生,任期5年,他们分别担任管理寺院、僧人学经、寺院生产和经营、保卫等职责。扎寺每年1月、5月两次招收学僧,每次20-30名,有相应的入寺条件。学经分不同的阶段,全部学完约18年时间。1984年扎寺恢复了晋升考试,其学位分日真、日钦、噶钦三种显宗学位和吉仁、卓仁两种密宗学位。此外,文章还详细介绍了扎寺的经济现状和管理方式。

释迦也失在南京、五台山及其与明成祖关系史实考

陈楠发表在《西藏研究》2004年第三期上的文章,研究了明代的治藏政策。文章说,明成祖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宗喀巴大弟子释迦也失应诏代师入朝。释迦也失于当年春天先抵达五台山,驻五台山大显通寺。后于12月奉诏赴南京朝觐永乐皇帝。明成祖待之以殊礼,释迦也失驻锡南京能仁寺。在南京期间,释迦也失曾在宫廷内外举行盛大佛教法事活动,并为明成祖施长寿灌顶密法。永乐十二年,明成祖敕封释迦也失为“妙觉圆通慧慈普应辅国显教灌顶宏善西天佛子大国师”封号。其后不久,释迦也失离开南京前往五台山传法,仍驻大显通寺。永乐十三年,释迦也失从五台山返归乌思藏。在释迦也失居留五台山期间,明成祖多次遣使致书并赐赠礼品。关于这一方面内容史书鲜有记载,一向缺少研究。文章在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清楚地介绍释迦也失第一次入朝时在南京及五台山传法的基本情况,并考述了明成祖与释迦也失的交往关系,从而为进一步认识、理解明成祖确立并完善的多封众建的治藏政策提供确凿可信的论据。

藏汉史学的交流以及敦煌学术传统与吐蕃史学的关系

孙林发表在《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四期上的文章,研究了唐朝和宋元时期的汉藏民族在文化上的交流,认为敦煌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的中转站,对曾经占领此地的吐蕃人必然产生影响,尤其在历史学方面,汉藏民族之间存在着长期的互相交流,吐蕃的史学家在学习和吸收了汉族史学文化的基础上,最终发展出自己独具特色的史学传统。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一、从唐代典籍看,唐代人对吐蕃的认识并不限于口头上的道听途说,唐朝的史学家掌握了一些来自吐蕃的史料。从《新唐书·艺文志》、《册府元龟》的记载看,其中有若干种著作涉及到吐蕃的历史和地理,这些著作的形成与当时唐蕃之间的密切来往和长期交流有直接关系。同样从一些藏文典籍中引用了唐书的记载也可以看出,藏族史学家对汉族历史著作也不陌生。二、敦煌在汉唐宋年间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吐蕃占领敦煌60年间,敦煌汉民族文化对吐蕃影响很大,这从敦煌变文对《赞普传记》的影响中可以看出。三、吐蕃所用的历史纪年为汉地所传的六十甲子配五行、十二生肖之法。但当时吐蕃本土很难见到九宫纪年法,可是这种纪年法在后来的多种藏文史籍中用到。文章认为汉地九宫历曾三次传入西藏,一次是文成公主入藏之时,一次是吐蕃占领时期,再后来就是宋代中后朝至元早期,后二次的源头皆与敦煌有关。

略谈波密热巴

平措白珍发表在《西藏艺术研究》2004年第二期上的文章说,“热巴”从字面理解是“穿布衣的人”,在这里是特指藏族民间歌舞铃鼓舞。热巴主要流传于西藏东部的昌都、林芝、那曲一带和云南与四川藏区,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波密热巴至少也有几百年的历史。波密热巴主要指波密县的扩拉、帕雄、木江三个村的民间热巴队,其中扩拉队在过去属于专业热巴队,以卖艺为生,他们的表演技巧很高,节日和重大庆典都少不了他们助兴,但他们的社会地位很低,被人视为乞丐。其他两个村的都是业余热巴队,平时为农为牧,节庆就组队活动。这三支热巴队的表演内容都是相同的,包括朗诵、歌舞、相声、小品、杂技。波密热巴有自己的演出程序。首先是预备演出,几位女演员击鼓并诵六字真言,以吸引观众;然后正式演出,几位男演员朗诵史诗,介绍热巴的由来并说唱祝福词;热巴主题舞表演开始后,是大型的主题舞蹈,再后就是个人舞技和舞戏:有和尚摇珠旋转舞、公鹿躺身蹦子舞、大鹏绕岩盘旋舞等;在舞蹈中还穿插“卡夏”即相声;其后还有小品、戏剧,演出最后在弦子舞的热烈中结束。

猜你喜欢
热巴五台山吐蕃
心胸
唐德宗时期唐蕃关系探析
五台山佛光寺古松
读书和不读书的区别
金色燃烧中的鼓
大唐VS吐蕃:谈判拼实力
五台山掠影
五台山佛光寺古松
五台山晓望
大唐“孔明”:平定西南,开拓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