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一朵不败的艺术奇葩

2006-07-24 23:37陈新湘
艺海 2006年2期
关键词:影人影戏皮影戏

一、皮影艺术的概况

“南瓦新开影戏场,堂明灯烛照兴亡,看看弄到乌江渡,犹把英雄说霸王。”这是明朝万历年间,诗人瞿佑曾描绘皮影戏在当时的演出情景。中国的皮影艺术历史悠久,对于其它戏曲剧种而言,它可说是老大哥了。关于它的起源,史书有着许多的记载。宋代岳珂《桯史》云:“秦始皇曼延、鱼龙、水戏,汉武益以幻眼、走棠、寻橦、舞轮、弄碗、影戏……“晋代干宝《搜神记》云:“故老相承,言影戏之原,处于汉武帝。李夫人之亡,齐人少翁言能致其魂,上念天人无以己,乃使致之。少翁夜为方帷,张灯烛,帝坐他帐,自帐中望见之,仿佛夫人像也,故今有皮影戏。”

也有不少人认为皮影戏起源于唐代。学者齐如山在《故都百戏图考》中云:“按此戏始于陕西,因西安建都数百年,各种技艺由陕西兴起者甚多,则影戏始于此在意中。且陕西现时乃有影戏汉中一带尤为风行。其所用皮人较北京之大者尚长三尺余,油绘皆精。舞动之技术也较北京巧妙,流传之影戏也颇高雅……是所证影戏之发源于此也。”

皮影戏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上述的记载和论述,充其量只是皮影艺术的渊源和雏形,而它形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则是在两宋时代。关于皮影戏在宋代的现状,宋人有大量的记载。高承所著《事物纪原》云:“宋朝仁宗时,市人有能谈三国时者,或采其说加缘饰,作影人,始为魏蜀吴三分战争之像,至今传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记载:“京城有富家子,少孤,专财,群无赖百方诱导之,而此子甚好看弄影戏,每弄至斩关羽,轭为之泣之,嘱弄者缓之”。影戏表演,使观者为剧中人物命运动容落泪,不忍续看。由此可见,在这一时期,皮影戏已发展成一种反映生活的成熟的艺术形式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一古老的艺术获得了新生。各地相继成立了专业的皮影戏剧团。老一辈皮影表演艺术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皮影戏的剧目内容和表演形式都进行了大胆而认真的改革。大量的新剧目、新表演形式、新的制作方法不断涌现,一时形成了“南有湖南,北有唐山”为代表的不同流派和风格。这期间,尤以湖南皮影艺术的成就令人瞩目。以翟翊、夏少春、吴菊生、何德润、谭德贵等为代表的艺术表,对皮影艺术的表演形式,表演内容作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和尝试,开辟了皮影表演艺术的新途径。他们创作、表演的新剧目:《龟与鹤》、《两朋友》、《狐狸与乌鸦》、《差不多》等,打破了皮影戏拘泥于表演历史题材的局限,使这一古老的艺术增添了新的活力。

在新的历史时期,以唐山为代表的北方皮影艺术发展迅速,新人新戏不断涌现。2005年,唐山市拿出几百万元,成功地举办了“中国唐山国际皮影艺术展演”。这是皮影艺术史上第一次皮影艺术盛会,中央电视台曾作专题报道。与此同时,以湖南为代表的南方皮影艺术更是宝刀未老,人才辈出。中年艺术家勇担大纲,对皮影艺术的表演形式、题材、音乐、灯光,以及皮影人物设计、制作方法、制作用材等,都进行大胆的探索和改革。他们创作演出了《肥猫哥儿》、《黔之驴》、《司马光》、《猴子吃西瓜》、《火焰山》、《聚宝盆》等大批新剧目,使皮影表演艺术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被赞誉为“一朵不败的艺术奇葩”。李建新、陈新湘等中青年艺术家导演、设计、制作的皮影戏《三只老鼠》,以其独特的题材,细腻的表演,新颖的设计,一举分别获得文化部颁发的“文华表演艺术奖”和“文华舞台美术奖”两项大奖。

二、皮影艺术的特点

作为一种艺术,皮影戏有着它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它的构成因素和表现形式的不同,便使它有别于其他剧种的艺术特点。有它的长处和短处,即它的优越性和局限性。艺术工作者只有弄清楚了这些艺术特点,才能认识和把握它的内在规律。

皮影戏是一种傀儡艺术

“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皮影戏,是用特制的牛皮或驴皮(也有用硬纸或羊皮)雕刻绘制成的影人,贴在灯光投射的屏幕上进行操作表演,伴之以音乐、道白和唱腔,演绎着历史的兴衰、人间的悲欢离合。皮影戏与其它人戏剧种的区别,首先在于它是一种傀儡艺术。剧中的人物是由人制作,并由人在幕后操纵表演的。它受制于这种艺术形式,不能像人戏那样有着丰富的面部表情;它也得益于这种艺术形式,有着更大的可塑空间和表演空间。剧种人物的造型和动作,可以随意地进行夸张、变形、典型化,而不必受演员生理条件的限制。高矮胖瘦、美丑善恶、畸形异态,可按需而设;飞禽走兽、花鸟虫鱼、妖怪精灵,可粉墨登场;翻江倒海、上天入地,举手之间顷刻即就。这更是人戏剧种望尘莫及的。小小七尺屏幕,却给皮影艺术者提供了无限的表演可塑空间。

皮影戏是一种夸张艺术

皮影戏因受屏幕之限,影人之小,决定了它须用夸张的造型和表演来塑造人物,传情达意。在人物造型上,特别讲究形态和脸部表情的提炼与夸张。“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丑形,盖以寓褒贬于间耳”,佐以丰富的色彩,华丽的文饰,人物个性极其鲜明突出。如正面人物雕成镂空脸,回形环勾眉眼,通天鼻梁,显得俊朗、洒脱;反面人物则突出阴险狡诈的嘴脸,将眉目夸大,一副老奸巨滑的模样;女人则柳眉、尖鼻、小嘴,显其妩媚娇态;小丑在眼睛上加画一个圆圈,以显诙谐轻佻。这种人物绘制夸张手法,在北方皮影中尤为凸显。湖南皮影讲究写实与抽象相结合,对人物及场面景物进行大胆的平面化、艺术化、卡通化、声电化的综合运用。人物造型生动而形象,夸张而幽默,或淳朴而粗狂,或细腻而浪漫。眉目嘴耳,活动自如。加之着色之艳丽,线条之简练,雕功之独到,装置之精巧,表演手法之娴熟,着实使人赏心悦目,表情达意游刃有余,堪称南派皮影一绝。

皮影戏是一种综合艺术

皮影艺术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已发展成为今天一种融造型、雕刻、表演和音乐等于一炉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它与其它戏曲剧种的区别,主要在于通过表演者操纵影人来塑造人物、表达剧情。表演者的重要作用是人所共知,不容置疑的。但作为一种傀儡艺术,其影人的设计,雕刻装置的作用也尤为重要。抓住剧中人物个性的完美设计,体现皮影特性的精巧雕刻,为表演者提供了成功塑造剧中人物的前提。因此,在皮影戏中,皮影的美术设计、雕刻等,是皮影艺术重要的组成环节。其人物塑造的程序依次应是:1、造型设计;2、制作体现;3、演员表演。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内在的联系。有人说这三者的关系,犹如一个圆周型的综合体,是皮影戏塑造人物,表达剧情密不可分的艺术整体,难分孰轻孰重。我极赞成这种观点。皮影设计、雕刻,离开了操纵表演,就无以成为栩栩如生的剧中人物;操纵表演,离开了皮影设计、雕刻,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这种相互依存,紧密联系,无彼高此低的关系,是傀儡艺术的特性所决定的。一部好的皮影戏剧目,只有充分发挥组成皮影艺术的诸多要素,才能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责任编辑:文键

猜你喜欢
影人影戏皮影戏
我们来演皮影戏
皮影戏
宋金影戏图像释读与研究——兼论早期影偶的形制及其与木偶戏的关系
我发现了皮影戏的秘密
湖湘吴氏响塘纸影戏艺术语言探析
影人姚晨
“档案无锡”丛书推出新作《老影戏单的历史演绎》
皮影戏
影人漫像大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