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电视台”

2007-01-17 04:07卿小栋
关键词:电视台专题片电教

卿小栋 杨 辉

凌晨三点的四川省蓬安县城,街边的店铺都已打烊。清冷的柏油路上,昏黄的路灯将我疲惫的身影拖得老长。我紧了紧衣服,禁不住打了几个呵欠,加快了回家的脚步。

我叫翟晓云,是县委电教中心唯一的一名党员电教工作者,这是我一次很普通的加班经历。每次制作电教片,由于没有独立配音室,我经常在夜深人静时才开始剪片编辑。五年里,我共拍摄制作了63部电教专题片,采写的200多条党建新闻先后在省市电视台播出。熟悉我的人都把电教中心称作是“一个人的‘电视台”。

肩上的使命叫我不敢懈怠

与电教结缘是在2002年冬天。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组织部领导把一纸工作调令递到我的面前,语重心长地说:“小翟,你在电视台这六年干得不错。这次挖了电视台的墙脚,调你到电教中心,你可要搞出些名堂啊!”领导的信任和期望让我感到了肩上这副担子的分量,我用力点了点头。

然而当我满怀激情到部里报到时,眼前的情景却让我的心霎时凉了半截。办公室里仅有的一台M9000模拟机已经落满了灰尘,空空的四壁极目尽是冰冷。听老同志们说,组织上曾经给电教中心派过来两个人,可一个不愿意来,一个干了三个月就走了。我问,为啥?大家摇摇头说,都是受不了这里的苦呗。自己将要起步的事业居然是一个没人愿意干的苦差事,我一时有些茫然不知所措。但“组织要你做泥鳅,再深的泥巴也要钻”,抱着这样的念头,我接演了这出“独角戏”。

在这个并不宽广的舞台上,我曾感到无助,也曾抱怨太累,然而更多的时候我都在寻找一个机会——一个可以让蓬安电教“火”起来的机会。2003年,南充市选调生工作现场会在蓬安召开。县委临时决定由电教中心拍摄一部专题汇报片,在会议期间播出。当时距会议召开就只剩七天,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从策划撰稿到拍摄制作的全部流程,那一周我的日程表几乎是以秒来规划的。白天跑社区、进企业、下农村,忙着采访、拍摄,晚上我就在办公室整理素材、剪辑制片。虽然还是一个人跑前跑后,但我却忙得不亦乐乎。

第六天下午,我按计划先到河舒镇取景。火辣的太阳底下,一丝风也没有,接近四十度的高温简直能烤焦泥土。每走一步,空气中涌动的热浪都让人感到窒息。拍完外景后,我收拾好器材,准备去采下一组素材。由于连日奔波,我的脚步越来越沉重,眼发花,腿发软,走了没多远就一头栽倒在菜地里。路过的村民发现时,我已经处于脱水状态。他们赶紧给我喂水、掐人中。清醒后老乡们要背我去看大夫,我连连摆手,晃悠着站起来就往下一个现场赶去。远远地听他们喊道:“你这人不要命了?”会议期间,市、县电视台同步播出了《寸草春晖——选调生工作在蓬安》这部专题片,与会领导纷纷称赞:“片子真实生动,让人很受启发。”电教工作的成果获得了肯定,那一刻,欣慰冲去了我所有的疲累。

让青春燃烧在激情的岁月

2007年8月,连续不断的暴雨导致蓬安很多地区发生了地质灾害。为了真实反映受灾情况和灾区人民抗灾自救、重建家园的感人场面,我独自前往山体滑坡最为严重的新河乡半街村进行拍摄。进村的山路被洪水冲刷得泥泞不堪,混着碎石和枯枝的泥浆甚至没过了脚踝。我一只胳膊抱紧摄像机,另一只手拄着一截树干艰难地往前走。落脚抬脚,我都小心翼翼,生怕哪步没踩实,把摄像机摔出去。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跋涉,我总算到达了新河水库上方的半街村。

在滑坡现场,我顾不得休息,立即着手拍摄。拍大滑坡造成的断裂沟壑时,我想要几个近景的特写镜头。村支书听了,劝阻说:“太危险了,还是算了吧。”我笑着争辩:“没关系,我这人命大。”见拗不过我,村支书叫人找来一根大绳拴在我的腰间,几个村民从沟上一点点地往下放。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调整拍摄角度,详细记录下每一处断层。也许是初次历险的成功给我壮了胆,我又提出要到对面的山上俯拍滑坡的全貌。这次村支书把头摇得拨浪鼓一般,说啥都不再支持了。眼看天色将晚,这最后的任务要是完不成就会耽误制片。我心一横,带上把砍刀就偷偷上山了。在荆棘丛生的山坡上,我挥舞着砍刀开路,手脚并用往上爬。上到山顶已是筋疲力尽,我的脸上、手上被枝杈剐出了很多口子,汗水风干的盐末儿渍得伤口生疼。我强忍着架好摄像机拍了一组镜头,然后几乎连滚带爬地下了山。回到县里,我守着办公室的编辑机奋战了两个通宵,终于完成了这部汇报灾情的专题片。片子报送市委、县委领导观看后,为灾区的重建工作争取到了充足的资金。

从走上这个岗位的那天起,我就始终怀着一个不变的追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电教工作始终如一的目标。

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我结合县委“从我做起、向我看齐、对我监督”的倡议制作的专题片《承诺》,在四川电视台《共产党人》栏目播出,开创了蓬安县独立制作的专题片第一次在省级电视台播出的历史。2006年,我与中央电视台记者合作拍摄的反映中坝村新农村建设的专题片《一个村缘何两个样》,又在中央电视台第7套节目播出,使电教中心真正成为面向全国宣传蓬安党建工作的窗口。

我收获了温暖和快乐

我从小长在农村,深知农民对于科技致富的渴望。每当接触到农民兄弟那一束束热切的目光,我就告诉自己一定要为他们做点什么。

一次到柳滩乡检查电教工作时,响水滩村村民杨松柏拽住我说:“我搞了几个致富项目,但钱没挣着还欠下许多债。你能不能帮帮我?”回去后我特地为他送去了一套《致富快车》电教片,并帮助他确定了发展獭兔养殖的项目。此后一有新的资料和市场信息,我就及时给他送过去。由于找对了门路,杨松柏当年养殖獭兔的纯收入就达到4万多元。那以后他见到我就叫恩人,拉着手不放,硬是要吃了兔肉才让走。在蓬安县有很多通过学习电教片里的科技知识走上富裕道路的农民,他们见到我时都有着道不尽的感谢。这些农民的淳朴、善良让我的心中不时澎湃起幸福的暖流。

扁担挑水两头搁,顾得了一头,顾不了另一头。我读小学的儿子曾经在作文里这样写道:“我的爸爸是一个‘野人,经常加班不回家,我在家里就叫我的妈妈‘女爸爸……”在事业与家庭的天平上,我对家人的愧疚是永远无法释怀的。从2005年开始,每年的正月初一我都要到中坝村跟村民一起过年,用镜头捕捉那里的新变化、新发展。妻子开始很不理解我为什么大过年的总往外跑。2006年年初一,她索性跟我进了趟中坝村。当村民们围着妻子讲我为村里送科技、做宣传的事迹,当饭口时大家争着邀请我们到家里吃饭,当临别前乡亲们一袋一袋地往车上装着自家腌制的咸菜腊肉,妻子终于明白我真正割舍不下的,其实是与当地人之间这有如亲人般长长的挂牵。后来,妻子对我说:“这么多年,对你的工作由认识到理解,由理解到支持,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真的要感谢我的妻子,如果没有她的支持,我或许也坚持不到今天。

选择了这个岗位,就是选择了一份责任;选择了前进方向,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五年里,我连年被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有组织的肯定、群众的认可和家人的理解,受再多的苦,也值得。

我一个人走在电教事业的大路上,但是心却从未独行。

(作者为四川省蓬安县委组织部干部)

猜你喜欢
电视台专题片电教
中国梦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插曲)
梦想阳光(大型专题片《必由之路》主题歌)
浅析对电视专题片节奏的把握
基于受众需求的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思考
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技巧探究
浅谈新闻及专题片中的同期声采访拍摄
电教使初中数学教学锦上添花
电教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不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