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百年教育文化场中

2007-04-23 02:05张克中
人民教育 2007年21期
关键词:校史校庆庆典

张克中

2007年10月是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师生难忘的日子。惠风和畅,盛装彩扮的校园,沉浸在一片激情与感动之中。百年华诞,盛大庆典,让锡山高中学子们领略了什么叫历史的厚重,什么叫人文底蕴,什么叫大气恢宏;“坚守理想,奋斗不息”的学校精神再一次从历史深处唤出,绵延到每一个人的心里……

永远的“校主”

还是在校庆前夕,在学校创始者匡仲谋先生纪念馆开馆仪式上,现任校长唐江澎满含深情的一席话,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

“2006年8月,我有幸成为这所学校历史上的第27任校长,我所能做的就是坚守百年基业,在校主办学理想、办学精神、办学举措的感召和启发下,传承学校百年教育文化,以自己最大的努力,无愧校主最初的办学追求。

“回望历史,先贤已成遥远的背影,但匡仲谋先生在教育上的努力会激励今天的锡山高中人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不论岁月之河再延续多么漫长的时间,校主永远是我们的校主!”

白发苍苍者、人到中年者、风华正茂者,多少人眼含热泪,胸中激情涌动。把“永远的校主'送给学校的创始人,同时也送给所有从这所学校走出的求学者,还送给今天的全体锡山高中人。这不仅仅是一种感恩,更是一种敬仰和感佩。匡先生一生对教育纯粹而执著的追求,昭示着锡山高中的后来者;匡先生一生对办学理想坚守的精神,永远鼓舞着锡山高中人。此时,面对“永远的校主”,全体锡山高中人体会到的是使命和沉甸甸的责任。

与杰出校友面对面

国庆刚过,10月2日下午锡山高中艺术楼剧场密密匝匝坐满了学生,掌声、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每一次掌声和欢呼声中,都有一位老人走上主席台,一共7位老人陆续来到学生们面前。

这是校庆期间一次由学生策划组织的与杰出校友的见面会。长达两个多小时的面对面,7位杰出校友代表来自国内外近4000名返校校友,围绕主持人给出的食堂、活动、老师、同学、校舍、课堂等话题与学生展开对话,深情回忆母校滋润的点点滴滴。校友的发言不时激起热烈的掌声,不停地有学生跑上台去献花、赠送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礼物。主席臺上,年迈校友为学生的热情所感动,一个问题往往有两个甚至三个校友抢着拿起话筒回答。坐在一旁的学生乐队不断用音乐制造出热烈的气氛。在访谈的最后,7位杰出校友一一给出赠言。44届校友、著名神经内科专家匡培根教授提笔道:“要有感恩的心,尽能力回报社会。”46届校友、哈工大博士生导师刘晋春教授疾书为:“发挥人生价值三气,志气——有理想,才气——有本事,运气——抓住机遇。”48届校友、中科院院士匡定波教授写道:“保持好奇心,培养科学精神。”52届校友、中科院博士生导师管林初教授题词:“师恩永不忘。”55届校友、哈工大博士生导师强文义教授留题:“规格严格,功夫到家,和谐相处。”56届校友、著名工程地质学家陈建平教授书写寄语:“做一个有志向,有知识,有能力,有成就,有贡献的人。”62届校友、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党委书记朱祖良教授赠言:“爱国敬业,勤奋上进,吃苦耐劳,要讲诚信。”

这样的一次面对面,相信会对锡山高中今天的学子产生重大而深刻的人生影响。在感慨中他们也写下了自己的感言:

“著名校友身上学养厚重、人格高尚的大家风范,让同学们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

“这次见面会让我终生难忘,杰出校友们对校园生活的点滴回忆让我对学校的历史充满了自豪,他们对人生价值有着深刻思考的真知灼见,将会鼓励我一生。”

“做一个有理想的人,始终怀着对学校的热爱之情,坚毅奋进……校友们给我们提出了很多要求与期望,我相信我们定会继续努力下去,让学校的精神在我们的身上发扬光大!”

……

一首铭心的歌

这又是个感人的一幕。10月3日上午10时40分,一位80岁的老人颤巍巍地走上锡山高中“如歌百年”的庆典舞台,要求为母校献上一首歌曲《母亲》。他就是2006年“感动山东”十大人物之一的冯卓成先生。54年前,他的儿子冯百灵出生刚6天就生了一场大病,医生断言孩子活不过20岁,但在冯老先生的百般努力下,冯百灵虽瘫痪在床却已活到了54岁,除了行动与言语不行,其他与正常人无异,冯卓成先生以个人之力创造了生命存在的奇迹。早在校庆前一个月,冯先生从山东打来电话,说要回来看看,别无要求,但求为母校献上一首歌。锡山高中校庆筹备办的老师当时就感动得有些说不出话了,因为老人不仅已80高龄,而且瘫痪在床50余年的儿子还时刻需要他照料。老人如约前来,握着话筒的手微微颤抖,主持人把这位伟大的校友和父亲介绍给台下的数千名师生,许多人感动得泪水湿润了眼眶。冯老先生用最朴实的语言说:“人当知恩图报,感谢母校的养育之恩。”他用瘦弱的身子背起手风琴自弹自唱:……啊,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啊,不管你走多远/无论你在干啥/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咱的妈……

歌声沧桑而深情,台下所有的人都情不自禁地为老人打着拍子,一曲终了,最热烈的掌声响起,经久不息。掌声里,有学生手捧鲜花与自制的千纸鹤跑上舞台,献给这位最值得人敬重的校友。

“中华校史第一馆”

在百年校史博物馆前言中有这么一段话:“与时间对话总是让人感到历史的厚重。当我们站在21世纪初年的阳光里回眸20世纪初期一位乡贤的办学历程,无限的感慨里有说不尽的敬重。目光一页一页地翻过这段历史,我们收获的是一份心灵的震撼,那么多的理念至今仍是我们追寻的圣殿,这不能不让人生出一份凝重的心态。什么是教育,怎样办学校,何者该成为我们至上的追求?前贤启迪后坤,今人告诉来者,让我们虔恭地走进缅邈、蜡黄的历史,与匡中慢慢对话。关于教育,她会带给我们不尽的启迪。

从2007年10月1日起,锡山高中行政楼各层走廊里就有校友徘徊其间,细心观看学校布展的校史。

锡山高中没有把历史锁进一间屋子,而是把校史博物馆建成,了开放式博物馆,学校百年的历史全部陈列在行政楼一至三层的走廊和大厅里。这个创意是唐江澎校长提出的。把学校历史博物馆置于开放的环境下,全校师生日日行走其间,不经意间就熟知了自己学校的历史,懂得了这所学校艰难困苦的发展历程,人人都可以对外来参观者担任解说。教育是一种濡染的过程,不把学校的历史封闭室内,有利于教育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校情结,这是以无声的影响实现最好的教育效果。有人称这是“中华校史第一馆”。

10月3日百年庆典那天,行政楼一至三层的走廊和大厅挤满了来自天南海北的校友,他们以最深情的目光浏览母校百年的发展历程,以最大的热情关注自己求学的那段学校历史概况,不时有人兴奋地指着照片说道:这是我们的班主任!这是咱们班的照片!这是咱们当年的宿舍啊……

这是真正的教育

在锡山高中的百年庆典大会上,身为校长的唐江澎没有罗列这所学校历史,上特别是近年来取得的教育业绩,而是着重谈了学校百年历史积淀下来的两笔财富:一是校友,一是学校精神。一所百年老校,如果没有培养出一大批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杰出校友,如果培养出来的学子人格不健全,这所学校显然没有实现教育场所终极的教育意义;如果这所学校一百年都没有积淀下自己独有的学校精神,那么这所学校也显然没有厚重的教育文化底蕴。锡山高中作为一所百年历史名校,她的校友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丰盈和厚重的。唐校长在庆典大会上隆重推出这两笔财富,不是单纯地自豪历史,而是更多地寄望未来,他是把教育与希望放在了自己的演讲中。也因此,他的演讲震撼人心,具有沉甸甸的分量。

在锡山高中行政楼休息室里,刚刚走下“中国百年名校校长高层论坛”的华东师大教授钟启泉感慨地说:“锡山高中的这次百年校庆可以用两个字概括——教育。锡山高中为百年校庆所拍的专题片很纯粹,片子没有数字,没有奖状,没有一个又一个的荣誉,只是历史两端的教育对话,这就是教育。”

是啊,锡山高中的百年庆典的每一项活动都渗透着教育,是一次深刻的教育思考,是认真归理、反思、总结学校的文化教育传统,从而使学校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做出更加优秀的、不愧前人成就与今人期待的教育。

校园里的乐群湖、仲谋大道、名人广场、匡中纪念门、学校大门、音乐台、铭志石、百年秀木……组成了锡山高中优雅的景观;匡仲谋纪念馆、百年校史博物馆、中国百年名校陈列馆、匡中纪念门揭幕仪式、与杰出校友见面会、庆典大会、中国百年名校校长高层论坛、焰火晚会等等系列活动,在细节处体现着锡山高中的教育理念,这一切的一切形成了一个教育文化场,承接着前贤,昭示着来者!

猜你喜欢
校史校庆庆典
“120万买校庆特刊”值不值
生活是一场庆典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大力推进校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作为一种文化的校庆:本质、功能及其发挥
校史是新生入学教育课的好教材
“互联网+”视域下校史文化传播现状与发展策略分析
校史文化在高水平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2016旅游休闲大奖颁奖暨十五周年庆典 闪耀京沪 共襄盛举
谈校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