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言者冯仑

2007-09-20 10:36苟德平
商界·时尚 2007年9期
关键词:乱弹冯仑电子杂志

苟德平

你不一定见过冯仑,但你多半听说过他的段子。

出生在西安,一个民间语言极为生动的地方;在根正苗红的工人阶级家庭长大,自小得以翻读内部出版的“灰皮书”。两种环境各自给了他一套发达的语言系统:一套是市井俚俗式的,一套是官方精英式的。多年之后,他用市井俚俗的语言来阐释高高在上的精英话语,被人们称为“段子王”,“有冯仑的地方,就有段子”。

段子诙谐,但不浅薄,甚至以思想深刻而讨人喜欢。他拥有“房产教父”、“房产界思想家”等一些眼花缭乱的美誉,他创立的万通培养了30多个做房产的董事长和总经理,被称为房产界的“黄埔军校”。对这些评价,他说,俗,但同时他又认为,自己就是一俗人。

这个俗人,读书极多,社会、政治、历史、哲学,年轻时心怀天下、关心国家民族的未来,同所有在毛时代长大的人一样,通过政治渠道来发泄自己的人性,“是一个要求上进的好青年”。在他16岁的日记里,他写道:“1975年5月4日,从今天起我的日记又开始了新的一页,因为我已是一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了”,他给全国的英雄人物写信,2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4年毕业于中央党校,获法学硕士学位,1984年至1991年期间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党校马列研究所讲师、国家体改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比较制度研究室副主任、海南省改革发展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人一生有四个必修课(大家不一定要去做),一是做牢一年无罪释放,千万别埋怨政府,这一年让你想清楚了是非;二是癌症误诊,知生死;三是离异无子女,知爱恨;四是SARS误诊,知人心不古,世态炎凉。人必须要有特别的经历才明白道理,才不紧张。

——冯仑语录摘选

我是我自己的神

1991年,他下海,和其他合伙人在海南创立万通公司的前身“海南农业高技术投资联合开发总公司”,从无到有将万通发展成国内最著名的房产企业之一,并且“还会一直坚持为万通服务下去”。

曾经的体制内获益者,后来的体制外成功者。他因此比别人更能体会忍耐和坚持的力量,“玩时间的人最牛”,他说,和这句话对应的,是他最广为人知的名言,“所有的伟大都是熬出来。”

他正在向这种伟大跋涉。今年48岁,精力充沛,思维敏捷,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在新浪播客频道开通了播客节目“冯子乱弹”,年底他会推出新书《野蛮生长》,“一本讲述民营企业家的心灵史和观察中国社会生态繁荣过程的书”,他的个人电子杂志《风马牛》也在尝试增加更多的栏目来吸引读者……他相信思想有多远,一个人就能走多远——他正在努力地把自己变成一个思想传播者。

这是一个我们不熟悉的冯仑。一个不能用“文化商人”或“学者商人”的标签就能轻易定义的冯仑。表面诙谐,内心严肃,待人谦和,骨子骄傲,他的独一无二让人期待。和其他许多房产商不同,他们一旦去掉世俗的职位、财富,就会黯淡失色,但是冯仑是个特例,即使他名财尽去,也依然充满魅力。他原本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学者,或者一个俏皮的畅销书作家,可是,就如王石所说,“阴差阳错,做了企业”,现在,他开始将自己商业之外的禀赋发挥出来。对于他,房产这个舞台还显得太小,他给个人杂志中记录自己话语的栏目取名为“冯子语录”,也许从这个名字里,我们可以窥见他的磅礴抱负。“我是我自己宗教的教徒,我是我自己的神,我对我自己想清楚的事情非常的执着。”他说。

只是,让人难以绕开的疑问是,作为一个上市企业的董事长,一个利益既得的成功商人,这些身份是否会影响到他的表达?和他布道理想不相匹配的是,他的思想还未成体系,在通往“布道者冯仑”的路上,他又能走多远?

历史就是要委屈一些人,它让你死,你就死了,这就是历史的代价。对于历史的进步来说,个人不能有公平不公平的情节,如果牺牲你,就牺牲你了,对于历史的进步来说,这是太小的一件事。如果剩下来了,也不是个人的能力,而是大时代的选择,所以要惜福感恩。

——冯仑语录摘选

“我负责任地提供内容”

今年6月27日,在北京理想国际大厦的新浪直播间,冯仑首次将他自己担任主持人的谈话节目“冯子乱弹”做了线上直播。当天邀请的嘉宾是东方高圣投资顾问公司的总裁陈明建,谈论的主题是“公司战国时代的合纵联横”。

对于冯仑来说,这是一次常规的聊天——在此之前,他已经在自己的个人电子杂志《风马牛》上做了3期“冯子乱弹”,先后邀请了中国第一飞人葛强、知名电影人陈伟明和台湾知名文化研究学者徐宗懋等三位嘉宾。唯一不同的是,这一次的冯子乱弹不再仅仅是杂志上的一个栏目,放在博客上供人下载,而是一档和新浪合作推出的播客节目。按照新浪的表述,“旨在将《冯子乱弹》打造成为新浪第一个软财经、轻娱乐特色的精华播客节目。”

借助于冯仑的人气和新浪强大的传播效应,节目播出后受到了网民很高的关注,这让冯仑很高兴,“视频的东西比文字的东西更能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对电子杂志也会起一个很大的支撑作用。”

怎么来理解乱弹的意思?

“乱弹就是比杂,不是光去聊房产财经这样的话题,也可以谈谈文化谈谈人生什么的,每一期的嘉宾都是我亲自去邀请,所以我是希望选择的人都尽量有趣,尽可能提供一些不一样的资讯。”

为什么会想到做这档节目?

“这和我个人的关注度有关,我对这个世界比较好奇,特别是喜欢关注人这种哺乳动物。比如我接下来会做一期节目,邀请我们家一邻居,是个13、4岁的小女孩,现在在美国上学,我打算和她聊一些他们眼里的成人世界和未来世界是什么样的。我觉得这样的方式会比较不拘一格,也比较有趣,我也可能随便在马路上找一个人,或者就在网上征集网友,来做这个节目的嘉宾,这样做出来后,它会是目前社会上真实状况的一个折射。所以我希望若干期若干年后,当你重新回过头来再看这个节目时,会在这个乱弹里面发现许多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有价值。这是冯仑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多次反复提到的一个词语,这是他的判断标准,他用这个标准来衡量他人,也以此要求自己。“在现代信息比较泛滥的时代,提供什么样的信息是一个社会责任感的问题,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我谋害你的时间,让你在有限的时间里看一堆垃圾,那我觉得我是在图财害命。”

所以在博客风潮最热的时候,他最终选择了个人电子杂志来作为言说的渠道。尽管后来也开通了个人博客,但他一直对博客——尤其是记录个人琐碎生活的博客不以为然。“皇上有个起居注,但是皇上的起居注,那是作为历史资料记录的,我们还没有伟大到一言一行都要记录下来的程度。”他的博客,现在只用来转载《风马牛》杂志的内容,他说最终的目的是要关闭博客,吸引读者去看杂志。

什么时候想到要办一本个人杂志?

“就是在博客最热那段时间。当时我在美国,因为时差睡不着觉,就想要通过网络来做点事,当时考虑是用博客的方式还是电子杂志的方式。我自己琢磨了一下,发现大家看博客的心态很好玩,有点像在好莱坞的街上看投币色情电影,投一个币,脱一件衣服,其实人们都想看最后没穿衣服的效果,但是脱到还有最后一件衣服的时候,你再一投,全穿上了。所以如果你要出来脱给大家看,到最后又遮遮掩掩让人失望,别人慢慢就会觉得不好看了。那还不如一直穿着衣服,穿得很得体,包装得很漂亮,也演得很好,所以就选择了电子杂志,因为杂志一开始就是团队合作,质量可以保证,并且有固定的周期,能够让人产生期待。”

和别的电子杂志相比,它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我们保留了博客精神,第一草根,第二自我。草根是内容拉拉杂杂,东一下西一下,很多内容都是不相干的;第二个是自我,这个杂志的所有内容都是我来写,这和其他的个人杂志不太一样,那些人其实已经成了主编,内容跟他们自己已经没什么关系了。我希望大家一看,这个杂志是跟我有关的,是我写的,并且还能够提供一些道理和分享我个人的心得。”

最低水准是花拳绣腿,好看但不堪一击;第二阶段叫精专一门,可能十八般武艺只会使棒,棒使得好,可以像林冲那样;第三境界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但是你看不出哪一门最强,但最强的是能把十八般武艺融合在一起的这个功夫,而且这个功夫是任何人不能比的。

——冯仑语录摘选

成为思想加工厂

不久前,冯伦母亲整理箱子,翻出了他30年前的日记本。冯仑把这些日记放到了网上,他说,这是他们那一代人的成长印记,不是要让人来看他,而是想让人们来看一看当时的社会。“30年前的一个年轻人,没有MP3,没有游戏,没有互联网,在一个意识形态高度强化的社会里,他的成长历程。”

“我相信,如果选出50个同时代的年轻人的日记,很多都是一样的;如果找一个今天同样大的年轻人写的日记对比来看,那就更有意思了——你会看到一个对比,从中看到中国的巨大改变,看到这个巨大的进步。”

他对写作的热情一直保持至今。但是他一直都没有做过文学梦,“从来就不是文学青年,喜欢的书都是社会、政治、哲学和历史。”在他的办公室里,放着线装版的《毛批二十四史》,他说线装书空白多,方便写读书批注,并且,“线装书有一股好闻的香气”。他会因此而自嘲自己的“附庸风雅”,但如果你和他聊天,也许他兴致盎然向你推荐的,却是作家林白的《妇女聊天录》,一本名字暖味,内容严肃的谈话实录作品。

这种反差,也许才是冯仑的真实一面。表面上,他用市井语言和诙谐的段子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庸俗的人”;而在骨子里,他严肃、顽固,有着自成一套的价值标准,不会轻易受到别人评判的影响。“我看的人生,都不是从那么正面的方向来看,而是从反面去看,才能看透,看穿。”

“比如今天有人批评这一代年轻人是垮掉的一代,不关心国家,不关心社会。可是在我看来,这是好事。不要动不动就豪言壮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所谓匹夫有责,就是任何人都造反有理,都可以强制天下人遵守自己的游戏规则,用自己的标准来号令天下,历史上每一个农民领袖都是这样。那样的代价太大了,在开放社会,应该是颠倒过来,天下以为我己任,我只管奉公守法,好好工作。当每个人都学会小叙事时,这个时候的发展才会稳健起来。”

观察,体验,然后和别人分享这些感受。这种内心的冲动驱使着冯仑不停地思考。“这是一个探索和累积的过程,你只需要拥有一颗好奇心,自己就能成为思想的加工厂,获取的原料越来越多,想得越来越多,视野就会越来越广阔。”

今年,他将推出自己的新书《野蛮生长》,“一本讲述民营企业家的心灵史和观察中国社会生态繁荣过程的书”。这是一本对整体的民营企业的观察和研究的书籍,“我做企业以来,观察了许多很多民营企业,所以会从内部讲很多和民营企业相关的话题,如民营企业的合作业人,民营企业的家族文化,也会讲一些自己认识的企业家,比如失败的牟其中,等等。这个观察和财经记者的不同,因为他们是在外面观察,所以写出来的东西是素描式的,不够细。”

这同时也是一本讲述中国社会发展背景的书,记录了随着民营企业的兴趣,中国社会生态繁荣的过程,包括社会上随着民营企业而新生、壮大起来的许多职业和现象。自从有了民营企业,社会上就有了伴随民营企业而生的现象。冯仑说,这本书,也是对一个时代的记录。”

龟之所以长命百岁,与它的特性有很大关系:一是龟总是紧贴大地,不是高高在上,高高在上往往容易跌下来,而龟不存在跌落的危险;其二,龟有壳,不怕碰撞,可以承受一定的压力,有抗风险的能力;第三,龟很稳,很少动作,这样能积蓄能量,减少耗费;第四,龟是很善的动物,从不伤害他人。龟身上确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冯仑语录摘选

冯仑Q&A

Q:你认为最理想的快乐是什么?

A:意外之喜。

Q:你最害怕的是什么?

A:长生不老。

Q:你自己的哪一点让你自己最痛恨?

A:不会震怒。

Q:在与人交往中,你最不喜欢别人哪一点?

A:装孙子。

Q:对你来说,最奢侈的是什么?

A:浪费时间。

Q:你认为哪种品德是世人都该拥有,却被目前社会过高评估了的?

A:爱情,良心。

Q:你对自己外表的哪一点最不满意?

A:皮厚毛稀。

Q:你最轻视的是谁?

A:道德先生。

Q:最令你感到伤痛的事是什么?

A:看到伟大的“阴部”。

Q:你这一生中最爱的人或事物是什么?

A:折腾。

Q:你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刻是何时?

A:撒野。

Q:你最希望拥有哪种才华?

A:不会算帐。

Q:你目前的心境怎样?

A:自由。

Q:你认为你最伟大的成就是什么?

A:没有孙子。

Q:最值得你珍惜的人生财富是什么?

A:活着,而且能跑。

Q:本职工作外,你最喜欢的职业是什么?

A:刑警(刑侦)。

Q:你认为你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A:能说不会道。

Q:你最喜欢男性身上的什么品质?

A:勇于牺牲,敢于胜利。

Q:你最喜欢女性身上的什么品质?

A:率真而聪慧。

Q:你最看重朋友的什么特点?

A:赤裸裸。

Q:你的座右铭是什么?

A:伟大是熬出来的

猜你喜欢
乱弹冯仑电子杂志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稿约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稿约
《当代介入医学电子杂志》征稿函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第一届编委会成立会议纪要
冯仑:当医疗遇见房地产
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乱弹”及南北“乱弹”关系
冯仑装阔
冯仑装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