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如何培养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

2007-12-26 11:28苏占斌
未来英才 2016年22期
关键词:教具学习动机平行四边形

苏占斌

物理学是一门以自然界的事物、现象、规律为探究对象的基础学科,实验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运用恰当的实验教具,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又有利于他们分析、思维等能力的提高,更容易给学生提供探究创新的机会。

一、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习惯

实施有效教学,重点是学生。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他的学习行为是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的。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物理新课改特别强调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促进他们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的形成,为他们自我实现创造条件,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要求。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一方面需要教师教学的改善,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另一方面需要学生自学提高学习的兴趣。现在的学生思想低幼化,分析问题简单化,缺乏有效的知识积累。在这种情况下,希望物理教学的高效率实在很难。因此,我们在强调教师教学改进的同时,对现今学生的学习惰性不可等闲视之。应该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投入更多的努力。

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增强使命感。理想和志向对于物理学习有着不可代替的,良好的激励作用,这绝非夸大其词。试想,如果一个学生,有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有着“发明家、教育家”等的理想目标,并坚定不移地朝这个目标努力,何愁物理学不好呢?!然而现实情况是,受现代经济社会的一些不良因素的负面影响,学生中普遍存在厌学、害怕困难、敷衍应付等现象,这正是因为理想信念的缺失造成的。可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增强使命感,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一环。

激发学物理的兴趣,获得成功感。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可以直接转化为动机,激发持久的热情。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具有新异性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对物理教学而言,教学内容的新异性比教学方法的新异性更重要。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教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浓厚兴趣。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忽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靠命令、处罚的手段强压学生学习,这样做,将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低兴趣与低成绩的恶性循环,使物理有效教学成为一句空话。 激励学习动机,凝聚内驱力。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就当代学生而言,其学习动机可分为求知动机、趋誉动机、升学动机三种。为满足这三种动机,一方面强调求知动机,在教学内容中融入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精髓,让学生学有所得、有所趣、有所用,获得知识积累的满足感。另一方面要对学生的升学动机和趋誉动机加以正确引导,使之成为克服惰性、战胜困难、排除干扰的强大精神动力。总之,物理学习的动机越强烈,学习效果就越好;反之,物理学习动机差,学习效果也差。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效率的提高至关重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那么高中生在进行物理学习时,必须具备哪些良好的习惯呢?一、自学习惯;二、专心听讲的习惯; 三、规范解题的习惯; 四、及时复习的习惯;五、反思的习惯;六、讨论交流的习惯 ;七 、归纳总结的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工作,是课内外教学指导工作的首要任务。在这方面,前人有许多成型的经验,物理教师要大力研究,不要急于求成。如果学生养成了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物理学习的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就会为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反馈对物理课程教学的影响

1、教师通过反馈掌握情况,找出差距,改进教法,提高质量。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他们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将知识信息编码、输出,同时对学生的学习实施控制。但教师的“教”多少总带有主观成份,而所面对的学生却在不断变化,教师必须随时通过反馈信息,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与教学目的之间的差距,通过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速率,去突破难点,做到因材施教。

2、学生通过反馈强化正确,改正错误,找出差距,促进努力。美国的布鲁姆所提出的“掌握学习”,其内容就是:“课堂教学并辅以每个学生所需的频繁反馈与个别化的矫正性帮助”。国内外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包括看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实际中应用的成效、解答问题的正确与错误、以及学习成绩的好坏等等,均可激发起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机。

3、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好反馈工作。反馈对于“教”与“学”双方来说都非常重要。在广开反馈渠道,增加反馈信息的同时,我们还要对大量的反馈信息进行及时、适当的加工整理,并做出正确的反应,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改是一个全新的理念,但不能盲目地求新,一些所谓“老”的经验仍然是能发挥它的光与热的,故理论联系实际地去修正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在教学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三、运用自制教具,培养创造精神和科技意识

自制教具的设计是应用科技知识与教学经验进行的创造性的活动。任何一件教具的设计者都是经过一番思考,然后出现创意、构思和设计。只要不是单纯模仿,必然会有所创新。这种创新的实践过程包含着制作者的创造精神。由于教具的创作和使用过程必然涉及科学知识与生产技术,在创造性思维物化的过程中,对人的科技意识会起到强化作用。

一个数学教师告诉笔者一个学生想出的“自制教具方法”:在教师讲授“把长方形拉动成平行四边形面积变小周长不变”这部分知识时,有教具演示当然最好,但由于这种类型的知识在以后练习或考试题中也会经常出现,我们不可能每次都带上长方形教具来演示。那怎么办呢,一个聪明的学生教给笔者和全班同学一个妙法!就是一只手手心向里,一只手手心向外,用左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组成一个长方形(模仿照相机动作)然后慢慢变歪变为平行四边形,看它的周长变了吗,平行四边形的底没变,高变小了,所以面积变小。结论:当把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时,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猜你喜欢
教具学习动机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应用探讨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