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相连 环环相扣

2008-01-14 09:25胡锡良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8年12期
关键词:细节描写文本解读小说

【摘要】细节描写是小说作品中重要的表现手段,笔者对《水浒传》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段的细节描写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分析,揭示了作者在细节描写上的独具匠心。

【关键词】语文教学 细节描写 小说 文本解读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细节描写,可谓步步相连,环环相扣。它除了很好地刻画出了林冲的形象之外,更使文章情节前后勾联,情节之间的衔接自然贴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文章开头,林冲和李小二在沧州不期而遇。当李小二问及林冲为何来到沧州时,林冲指着自己的脸说:“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这看似简单的一问一答,却在文章情节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林冲对高俅的陷害和侮辱,并没有切齿痛恨,而是平平淡淡,仍称高俅为太尉。这说明林冲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初步表现了他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性格;另一方面,它交代了课文的主要人物和事件起因,揭示了林冲与高俅的矛盾和斗争,同时也点明了李小二和林冲的亲密关系。正因此,下文当李小二看到陆谦等人鬼鬼祟祟,特别是“按酒入去,只听到差拨口里呐出一句‘高太尉三个字”来时,他才会联想到这三人可能是冲着林冲来的,他才会给林冲报信,引出下文林冲上街买刀,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敌复仇的情节。

林冲受陆谦等人暗算,被指派到草料场接替老军,“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有了这一细节,后文草屋被雪压倒,就显得自然可信。老军在交接时告诉林冲:“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正是有老军这善意的提醒,林冲在不堪寒冷时,才会寻思去那市井沽酒来吃;又正因此,才救了林冲的性命。沽酒途中,“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这看似不经意的一笔,却正是作者匠心独运之处。它为下文草屋被压倒后,林冲想起路上有座古庙可以安身作了必要的交代。

林冲去古庙时,“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一细节,除了表现林冲做事谨慎小心外,更为重要的是它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非林冲疏忽,而是有人蓄意纵火,欲置他于死地。

来到古庙,林冲“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一细节为下文陆谦等人纵火后,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再也推不开”埋下了伏笔。也正因此,陆谦等只好站在庙门外边看火边说话,而林冲在庙门后就能清清楚楚地听到他们的对话,了解到高俅所策划的阴谋的真相:即使摆脱了草料场的大火,“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在残酷的事实面前,他忍辱求安的幻想终于破灭,忍无可忍,完成性格上的巨大变化,终于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文中有几处林冲始终带着武器的细节。去草料时,“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去沽酒时,“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去古庙安身时,用“花枪挑着酒葫芦”。这些细节,一方面符合林冲是一个禁军教头的身份;另一方面,它既是前文细节发展的结果,又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前文当林冲得知去看草料场有常例(外快)时,对李小二说:“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这反映出他对陆谦等人的行为已有所怀疑,对自己的处境已感忧虑并有所防范,所以带着刀枪,以防不测。也正是有他刀枪不离身的细节交代,文章最后,才会有他“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才会有“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的情节。可以说,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既表现了林冲的细心谨慎,又使情节的发展水到渠成,合情合理。

文中对草料场、山神庙、市井的方位也作了细节上的交代:“此间东门外十五里有座大军草料场”;“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去市井买酒是“迤逦背着北风而行”,沽酒回草料场是“迎着朔风”。这些都暗示了林冲从草料场去市井,从草料场到山神庙都是往东偏南方向走的,而发生在同一时间里的陆谦等人到草料场放火陷害林冲是由沧州向东而来,这样,双方在路上就不可能狭路相逢。这看似一般意义上的方位的介绍,却使情节描写天衣无缝,真实可信。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这“巧”来自作者对生活的细节观察,对情节的精心构思,对细节的周密安排。

★作者简介:胡锡良,江苏省宜兴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教师。

猜你喜欢
细节描写文本解读小说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倾斜(小说)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
运用细节描写 点亮生活作文
于细节处绽放光彩
文学小说
于细节处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