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兰芝到底是不是一个“专自由”的人

2008-01-14 09:25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8年12期
关键词:孔雀东南飞刘兰芝人物形象

王 敏

【摘要】《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形象深入人心,美丽、善良、勤劳,知书达礼,自尊又自强,对爱情极为忠贞,敢于殉情来捍卫自己做人的尊严,是一个极有个性的人。笔者在教授这一课时,常常思考刘兰芝爱情悲剧的原因,除了一般认为的社会悲剧说(封建家长制导致)、门不当户不对说、焦母恋子情结说等等以外,是否也可以从刘兰芝性格这一点作为突破口,探讨焦刘爱情的悲剧原因,进而重新审视刘兰芝的人物形象,借以说明焦刘爱情的内在原因。笔者撰写此文主要是从刘兰芝的性格方面来探讨焦刘爱情的悲剧原因,以及重新审视刘兰芝这个文学形象。

【关键词】《孔雀东南飞》 刘兰芝 悲剧原因 人物形象

《孔雀东南飞(并序)》刘兰芝的形象深入人心,美丽、善良、勤劳,知书达礼,自尊又自强,对爱情极为忠贞,是一个极有个性的人。我们一般人的立场应该是站在刘兰芝的立场来同情她,为她的命运而感叹。但在品读这首长诗的过程中,一个念头时时在脑中闪现,那就是:刘兰芝是不是一个专自由(自作主张)的人?我并不想如此想来破坏刘兰芝的文学形象,可是我不能不重新审视这个人物。那么,刘兰芝到底是不是一个“专自由”的人呢?我认为是,理由简述如下:

一、从旁人来看刘兰芝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不能听信一面之辞,但可作为一种参照。在诗中,旁人主要指焦母,焦仲卿太爱自己的妻子,无论妻子做什么都不会说道她。在诗中,焦母称刘兰芝“举动自专由”,指责“汝岂得自由”。初读之,不免认为,焦母是何等的蛮横无理;但无风不起浪,焦母如此之称,排除焦母的主观情绪好恶,肯定是有一些事实根据的。尽管在诗中无法明确地看出是什么样的事使得焦母那样认为,但也正好引出我所认为刘兰芝是专自由的第二条理由。

二、从刘兰芝本人来看刘兰芝

最能说明刘兰芝是专自由的人莫过于她自己。在诗中,我们可通过她的语言、行动来证明这个观点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的。

先分析刘兰芝的语言。刘兰芝一再声称自己的清白,婆婆的不是。初读之,我基本认可,因为前面有铺垫。比如“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在回答兄长是否再嫁的问题时说“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等。刘兰芝两次强调自己在焦家、在刘家都不是自专的人,但这往往给人“此地无银三百两”之感,况且焦母和刘兄都是与刘在一起生活时间比较长的人,按道理,比较了解刘兰芝的个性,不会只是无理取闹。并且,刘兰芝在辨明自己的清白时,先表明自己的优点,然后述说自己的苦,再表明自己对婆婆的极度厌恶,完全没有从自身找原因的意思。例如一: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例如二: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例如三: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等等。

再来分析一下刘兰芝的行动。刘兰芝的行动也许更能说明她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专自由的人。

行动一:擅自在焦仲卿面前说婆婆的不是(焦母自有可恶之处),且不考虑焦仲卿的感受,使之陷入尴尬之地。文中出现不是一次两次,上面所举的例子可以证明。

行动二:擅自对焦仲卿提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的决定,并且没有和自己的丈夫焦仲卿商量,焦迫于母亲的压力,没有更好法子,只得如此。

行动三:擅自自遣归。刘兰芝当然是一个对爱情执着的人,但在行动上似乎有点冷酷,又是一个果决而专自由的人。她的这种做法,不仅伤害焦家之心,也伤害了刘家之心。她独自遣归,刘家竟不知情,没有给娘家一点心理准备,显得自专而不理智,以致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尽管后来有不少达官显贵向其提亲给了娘家不少安慰,但足以说明,刘兰芝是个专自由的人。

行动四:擅自答应求婚之事。虽然刘兰芝只是表面应答,最后也用她的行动证明了她对焦仲卿的坚贞不渝,但不能及时地把自己的想法通知给自己的知心爱人,以致焦仲卿“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进而说出“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这样悲愤的话,也可以用来说明刘兰芝的自专由。

行动五:擅自以死来结束自己的两难境地和实现自己爱的誓言。这种说法,可能很多人会提出反对意见;甚至还会说,在古代,这是最佳的解脱方式。但我还是想说一下自己的理由。有人说,先提出殉情的可不是刘兰芝而是焦仲卿,不应该把这笔账算到刘兰芝头上。我的看法是,我从不怀疑焦仲卿对爱情坚贞的真实性,倒是怀疑他是不是真的要以死来实现自己爱的誓言。焦仲卿所言“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是一种不知情时所说出的悲愤之语。“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就说明了他的心灵挣扎,爱人已去,悲怆感伤无奈之余,再三徘徊,终于“自挂东南枝”,可见生的留念、死的凄然!我之所以要说这么多,目的是说明刘兰芝果决而专自由的一死,虽然自己悲壮地解脱了,可是却不想一想给其他人造成多大的一种伤害。刘兰芝殉情了,焦仲卿也没得选择了,无论如何的孝顺忠诚,都得让焦母承受失子之痛,小妹承受失兄之悲;刘兰芝之于刘家,刘母得承受失女之痛,不说刘兄了(他伤心的不是失妹,而是自己的发财梦与前程)。更无辜的是府君的儿子,空有娇妻美梦一场空啊,让人赞叹焦刘爱情之余,不免慨叹。这还不能说刘兰芝的死是她的专自由吗?

综上所述,对刘兰芝这样经典的文学人物形象,要说的还有很多,在这里只是谈一点自己的一孔之见,以说明处在那个时代环境下的刘兰芝形象的复杂性以及刘兰芝光辉形象下的弱点,进而表明“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亦不必苛求刘兰芝的完美。所述不够完备,观点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作者简介:王敏,河南省临颍一高教师。

猜你喜欢
孔雀东南飞刘兰芝人物形象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谈《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情感变化
浅析《孔雀东南飞》悲剧之因
论《孔雀东南飞》的悲剧原因及思想意义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沈阳求职竞争指数高 东北继续孔雀东南飞
让人物形象定格在经典细节上
谁在说谎
翻飞在性格的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