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条件下语文教师应具备的人文素养浅谈

2008-01-14 09:25肖代荣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8年12期
关键词:语文教师人文素养新课改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的自身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新课改语文人文性要求,从人文素养层面论述了语文教师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自我教育与提高。

【关键词】新课改 语文教师 人文素养

人文,词典解释为: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愚以为,这里的“文化”应加上“优秀”二字,因为,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有精华和糟粕之分。人文的概念包含了“人”与“文”两个方面,体现了对人的关怀和对文化的关切。人文素养包含了两个层面,一是各种文化知识以及运用能力,一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把第一个层面放在了首位。时下提倡的人性化管理,人文素养的培养等等,都有一个核心,那就是“人文精神”——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

作为人文教育的主要学科——语文,必将担当起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搞好人文教育,语文教师就必须具备相应的人文素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净化人的心灵”。

那么,在新课改条件下,语文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人文素养呢?

一、要具备三个观念

1.“人本观念”——由衷而又终极的关爱情怀

“人本观念”即教师的一切教育活动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尽可能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一切为了学生”意即于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教师首先得有爱,而这种爱不应只是建立在学习成绩的基础上,这种爱,应该是一种由衷的、发自心灵深处的关爱;这种爱,是建立在“人”之上的,是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珍视;这种爱,是民主的、平等的,无私、自觉而又永恒的。

2.“个人观念”——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因材施教,张扬个性

学生首先是“人”,不是等待雕琢被动塑造的“物”,是独立的个体,有他自己的思想、观念、个性,他们有权利设计和规划自我。学生的成长不是集约化的,而是个性化的。在遗传和后天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他们的认知方式、情感类型、行为习惯等有诸多的不同。因此,语文教师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关心学生的内心需求,理解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和思想,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因材施教,合理地张扬个性。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自由观念”——思想的自由,精神的和谐

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体现人文关怀。而人发展的最高境界是精神上的自由和解放,人格上的完善和独立。因此,语文教师在具备以上两个观念的基础上,还必须具备“自由观念”,要给学生的思想插上翅膀,而不是禁锢;要让他们的精神振作,勇往直前,而不是唯唯诺诺、畏畏缩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设计真实展现师生双方的情感、思想、行动、知识等等方面的教育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对学生的思想情感、价值取向进行引导,从而培养他们健康的思想和健全的人格。

二、明确一个认识——人文素养培养不等于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制约和影响,为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服务,体现了一定社会统治阶级的利益。而人文教育是以“人”为根本出发点,以人的发展为落脚点,它的内涵远远广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只是人文素养的一个方面,二者是从属关系,而非并列关系。

语文的人文素养体现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体现在句、段、篇章之中,语文课堂的人文素养的培养体现在老师对文本本身的解读,课堂流程的设计,老师的教学语言、肢体语言以及师生思想的碰撞之中。语文课的人文素养离不了文本、作者、老师、学生四者平等的和谐的沟通与交流。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把具有深刻人文内涵的文本作为单一的思想教育的素材,进而避免把语文课堂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弄成枯燥乏味的说教,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等“泛化”语文的现象。

三、具有广博的人文知识

人文知识是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基本组成材料。语文教师不能只关注文学知识,更不能只知教材而不知其他。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历史、哲学、宗教、美学知识等等。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得把“猎”到的各种知识加以“整合”,要形成自己对生命、生活、历史、社会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同时还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只有不断的学习和提高,才能紧跟新课改的步伐,适应时代的需要。

四、独特的人格魅力

人格的塑造不是“自发形成”的,也不是在一般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过程中所能完成的,只有“人格才能影响到人格的发展和规定”。因此,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具备完善的人格,这是教师素养中的灵魂所在。

1.鲜明的个性魅力

语文教师的个性,除个体的独特性格以外,教学过程也必须是独特的:教学活动的独特的设计,语文材料独特的解读,教学素材独特的展现,对学生反应的独特的处置等等。独特而又鲜明的个性将形成独特而又鲜明的课堂风格,这种课堂更能够吸引学生,引导学生,感染学生,使其终身难忘。

2.优雅的审美品位

优雅的审美品位体现于教师的仪表、言谈、举止,它会形成一种磁场,紧紧的吸引住学生。做到这一点,和谐的师生关系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它还会在无形中影响学生的审美情趣。

3.高雅的生活情趣

语文教师的生活情趣,应该是高雅而多彩的:对新鲜事物强烈的好奇心;开朗、乐观的生活态度;机智幽默的生活及教学语言;高雅而广泛的爱好等等。高雅的生活情趣既能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充实而富有意义,又能将让学生看到有血有肉的老师,直接去感染学生,并影响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对生活的认识乃至人生的信念。

人文素养的培养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的提高也需要一个过程。但我们相信,只要认识到了,并付诸行动,语文就能远离平庸和浮躁,语文教师就能真正成为学生知识学习的引导者,精神生活的指导者。

★作者简介:肖代荣,重庆市兼善中学教师,语文教研组长。

猜你喜欢
语文教师人文素养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新常态下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