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生存方式叫智慧

2008-01-16 05:11彭玉华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8年12期
关键词:俗人瓦尔登湖梭罗

彭玉华

徐迟说:“《瓦尔登湖》毫不晦涩,清澄见底……字字闪光,沁人心脾……”的确,《瓦尔登湖》的语言就像湖水一样清幽醇厚,静心品味,常常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学习《神的一滴》时,师生一起品味湖水一般清幽醇厚的语言成了我们学习的主要任务。课文的第二段梭罗说:“我宁愿把一天中最宝贵的光阴这样虚掷,我是富有的,虽然与金钱无关,因为我拥有阳光照耀的时辰以及夏令的日月,我挥霍着它们。”我请学生品味这句话。

有学生回答说:“这句话说出了梭罗对湖的喜爱,他尽情地享受着湖光山色,并觉得自己是富有的。”“怎么理解这里的‘富有?”我继续问。

“这里的‘富有是指精神上的,而不是物质上的,因为他说了与金钱无关。”学生接着回答。

“是啊,如果按照世俗的观点,梭罗在瓦尔登湖边上的生活其实是很贫穷的,也就是解决了温饱吧。那么你同意梭罗的这种观点吗?”我追问了一句,把讨论引向深入。

学生立马点头:“同意。”“真的吗?那么现在我给你两个选项:一个是让你拥有像瓦尔登湖一样清幽绝伦的湖,或者其他风景名胜;另一个是让你成为百万甚至千万富翁。你选择哪一个?请老实回答。”我尖锐地问。

其他同学睁大了眼睛,这个同学很是犹豫了一会,但还是说:“选择第一个!”教室一片哗然!

马上就有一个同学站了起来:“他说的是假话,要是我肯定选择第二个,我相信同学们都会这样选,因为我们都是俗人。”他把目光转向大家,同学们纷纷点头。继而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这时有个学生坐在位子上大声说:“彭老师,要是你选择呢?”教室里所有的目光唰地聚焦到我身上。

稍作停顿后,我说:“老师可能也要让大家失望,我也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教室里再次哗然!

我接着说:“刚才那个同学说他是俗人,那么什么样的人是伟人呢?伟人当然有很多标准,但我以为伟人有一个重要特质,那就是能超越时代,他的价值观能超越他所生存的那个时代。梭罗生活时期的美国是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时期,人们陷在功利物质的泥淖里难以自拔,而他却孑然独立,卓尔不群。显然梭罗已经超越了他生存的时代,因此他写出了《瓦尔登湖》这样的杰作,也成了一位伟人。老师自问不能超越当今时代,因此我也是一个俗人,我自然也会选择后者。”

大家纷纷颔首表示赞同,但我接着说:“那么我们是否因此就拒绝甚至嘲笑梭罗呢?”

学生静了下来,并小声议论。有学生说:“我们不能拒绝梭罗,但是——”他很难说出自己的理由。又有学生说:“我们先做俗人后做伟人,拿到一百万再找个美丽的地方静修。”其他学生哈哈大笑。

我也笑着说:“这也是一个办法,但是这样的好事可能不多。”大家大笑。我接着说:“不过他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我们不妨看看历史长河中有没有这样的人物。”

马上就有学生说出了庄子、李白、苏轼等人。

显然这三个人物是不一样的,于是我问:“这三个人哪一个更接近梭罗?”学生都认为是庄子,而李白、苏轼则是在特定的情景下才和梭罗接近。

水到渠成,我说:“就这三人而言,相信大家更希望做李白、苏轼这样的人。但李白和苏轼身上其实都有庄子和梭罗的影子。当代作家鲍鹏山有一篇文章叫《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告诉我们,当自己在世俗的路上撞得头破血流时,不妨看看庄子的生存方式,或许是一种解脱和救赎。大家看看李白和苏轼不都是这样吗?这也正是我们学习梭罗的意义所在。我们不必接受梭罗,但是我们也不能拒绝梭罗,我们应该知道有这样一种生存方式。有人说梭罗的生活是一种原初的方式,但我以为这是一种智慧的生存方式,而这种智慧古今俱有,中外同存。也许我们也可以写一篇文章《梭罗: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学生都看着我,他们的眼神告诉了我他们心里的想法。

[作者通联:浙江绍兴柯桥湖东路鲁迅中学柯桥校区]

猜你喜欢
俗人瓦尔登湖梭罗
The hermit thoughts in Walden《瓦尔登湖》中的隐士情怀
《瓦尔登湖》中的隐士情怀
做一个俗人
卷土重来
拜佛
亨利·大卫·梭罗的《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澄明之境,澄澈之书
俗人
活得累,全是因为“装”
事关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