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内需应标本兼治

2008-01-20 04:35
金融博览 2008年12期
关键词:内需财税体制

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短期内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可以起到一些积极效果,但从中长期看,需要在体制机制上下工夫。要围绕启动内需和转变发展方式,下决心推动一些涉及面宽、触及利益层次深、久议未决的改革,切实为扩大内需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除日前中央部署的增值税转型、理顺成品油和天然气价格等重点改革任务以外,以下几项改革也迫在眉睫:

首先,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为后来十几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体制保障,但是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问题也越来越多。如果现行财税体制不作大的调整,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城市保障性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改革就难于深入开展,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居民消费预期,关系到扩大内需的政策效果。

其次,上世纪80年代,美国取消或部分取消了航空、铁路、电信以及汽车运输,天然气领域的管制,促进了这些领域的大发展、大繁荣,成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一年的投资盘子有15万亿元,只依靠政府投资是远远不够的。当前国内流动性是充裕的,相当一部分资金找不到好的投资项目。要大力破除制约民间投资的制度性障碍,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引导民间资本广泛进入石油、铁路、民航,金融以及民生、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领域。铁路体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实现政企分开,改革方案久议不决。危机关头,应破除一些利益集团的重重阻力,迅速推进,激发市场对铁路建设的投资热情。

最后,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7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4140元,如何让7亿农民迅速富裕起来,是启动国内消费需求的关键所在。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东部沿海地区一部分出口加工企业倒闭停产,大量的民工回到农村,形成了隐性失业。当务之急是要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全面启动农村改革,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真正使农民成为启动内需的生力军。

(摘自2008年11月14日《21世纪经济报道》社评文章)

猜你喜欢
内需财税体制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发达国家循环经济财税政策的启示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2016:打好财税改革攻坚战
中国高等教育的供给能力仍有欠缺
践行“三严三实”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供给侧改革下高等教育隐忧
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
内需与外需的动态关系——来自中国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