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几点认识

2008-03-18 03:51钱华宁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8年4期
关键词:后勤社会化院校

钱华宁

在过去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高职院校的后勤保障体系普遍是封闭式的,后勤服务多为“供给型”“福利型”,服务效益低下,质量不高,并且占用大量的事业经费,极大地影响高职院校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后勤有必要进行社会化改革,实现我国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的重大转变。

1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概括地说,我国当前所推行的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就是将后勤的服务经营活动从学校事业体系中分离出来,通过分流与重组,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此剥离学校办社会的职能,建立由政府主导、社会承办、学校选择的满足学校办学需要的、社会化的后勤服务体系。具体表现:在管理体制上,改革由学校直接管理、全包统管的模式,让后勤与学校的行政管理分离,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原则融入社会第三产业中;在资产制度上,明确学校的资产所有权和经学校授权的后勤经济实体的资产使用权;在劳动用工制度上,建立社会化的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体制,实行干部聘任制和全员劳动合同制,根据后勤工作自身需要,分流校内人员并合理地从劳动力市场吸收经营管理及各种生产、技术、服务人员。

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主要特征:

1)后勤服务商品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作为一种商品,它的提供者不再局限于高职院校,而是通过参与市场交易换取必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2)后勤组织的企业化。在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过程中,后勤组织机构要脱离高职院校这个母体,由传统的“事业型”组织机构转变成为企业化的后勤服务生产者和市场竞争主体,它们与高职院校之间的联系方式是经济的、契约的联系,而不是传统的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的行政隶属关系。

3)资源配置市场化。面向社会走后勤服务投资多元化的道路,通过市场融集办学资金,从根本上解决后勤经费的紧缺问题。

4)生产经营集约化。在地方政府的统筹安排和宏观调控下,利用市场机制实现区域内后勤服务生产经营的集约化,是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必然趋势。

2 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有效途径

2.1 牢记高职院校后勤“三服务、两育人”的根本宗旨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中心工作是教学和科研。因此,高职院校的任何一项改革,都必须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我国高等学校的后勤工作长期以来形成的“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师生员工服务”和“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三服务、两育人”是高职院校后勤工作的宗旨。通过后勤人员的优质服务、言传身教、熏陶感染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实现“行为育人”;通过创造符合培养“四有”人才要求的教学、生活设施和环境条件,对学生起到陶冶情操、潜移默化的作用,实现“环境育人”;通过让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民主管理及参加勤工助学、参加建设学校的劳动实现自我教育。只有在这个宗旨下,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才有方向和目标。

2.2 坚持高职院校后勤服务的市场化方向目前,在将高职院校后勤服务引入市场机制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思想障碍。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社会服务企业走进高职院校服务市场,要将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人员引向劳务市场参与竞争,不能因为怕承担国有资产流失的历史责任而不敢触及产权问题。只有坚持高职院校后勤服务的市场化方向,才能使后勤社会化改革得以顺利实施。

2.3 确立高职院校后勤法人化的地位高职院校后勤服务的社会化改革,不可能仅仅依靠高职院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完成。这就要求政府对实现后勤社会化构建目标进行控制,并统筹考虑必须具备的客观条件,积极营造有利于深化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利于新型高职院校后勤保障体系构建的社会环境。政府在后勤社会化过程中的主要职能是制定和协调有关法规、政策,解决高职院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如管理体制问题、后勤资产的性质归属问题、后勤实体转制为企业的途径与方式问题、后勤服务(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与回报问题、高职院校后勤服务的“公益性体现”问题,等等。如在后勤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明确高职院校后勤企业的法人地位,高职院校后勤按照产权明晰的基本要求,界定学校后勤所属资产的产权边界,主要解决学校后勤所属的经营性资产与学校教学科研资产的关系,形成高职院校后勤的法人企业财产。国家在政策上授权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对上述后勤产权进行最后的确认。在后勤法人财产确定的前提下,学校以后勤财产权的所有者的身份通过董事会行使所有权职能,对高职院校后勤服务进行管理和监督。

2.4 处理好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的目标之一是解放和发展高职院校后勤服务的生产力。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益,大力发展教育服务产业。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高职院校后勤服务具有公益性的特点,高职院校后勤市场是不完全竞争性市场。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企业在实现自身盈利目标的同时,还要实现国家的一些政策性目标和育人功能,特别是不能把提高经济效益建立在提高价格和加重师生负担的基础上。因此,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要依据双重标准,既要看它的经济效益,也要看它的社会效益。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是一项深刻的改革,必然引起教育资源的重组和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出现阻力是在所难免的,应该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握好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的大方向。目标的确立和改革措施的出台要积极稳妥,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耐心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急于求成和简单化,不能不加区别地一下子把后勤服务完全推向社会,诱发新的问题。

2.5 构建整体优化与功能优化的高职院校后勤系统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系统论的观点看,这一改革就是要实现系统的整体优化与功能优化。同时,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又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这一更大系统下进行的,所以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改革高职院校后勤体制和经营机制,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高职院校后勤又具有公益性和福利性的特点,必须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政府的主导作用就显得相当重要,尤其是现在正在进行的这场社会化改革从一开始就是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的。学校作为政府职能的延伸,是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直接受益者,理应承担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主体责任,而后勤作为社会化改革的内容和对象,要积极地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只有在这3方共同的努力和参与下,才能保证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卓有成效地向前推进。

2.6 建立现代化的高职院校后勤企业制度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放型的经济,是一种以产权自主为基础,自由、平等、竞争的经济关系。现代企业制度充分体现自主、平等竞争、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充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具有明晰的企业产权,政企职责分开,责权利明确,要求企业具有科学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彻底消除传统制度下高职院校后勤系统承包经营责任制,转换经营机制中无法彻底解决的问题;现代企业制度追求规模经济和效益,要求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符合高职院校后勤改革经营服务的价值取向;现代企业制度允许高职院校后勤部门多种经济成分共存,所有制形式多样化,相互之间开放,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以及责权利统一的原则,使高职院校后勤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改造的企业实体。

2.7 增强高职院校后勤自身的造血能力由于高职院校后勤的负担较重和对校外市场的拓展能力不强,在进行市场化改制时需要更多的投入,包括财力和人力的投入,并给予政策支持。在对待后勤人员的问题上,要按照政府的有关文件执行,灵活地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妥善解决改革中的人事工资档案、福利待遇、退休归属、技术级别、职称职务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在有序、逐步放开校内服务市场的同时,加大后勤人员的转岗速度等,进而确保满足学校后勤高级经营人才、专业人才的需求。

2.8 建立高职院校后勤实体经济多元化模式高职院校后勤实体经济多元化是运行机制搞活的前提条件。广泛吸收社会资金,改变高职院校后勤单一的固有经济成分,采用学校资金与社会资金联营、中资和外资联营,向多元化经济发展。多方投资办后勤才能壮大后勤实力,提高后勤保障能力,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2.9 建立知识型的高职院校后勤体系高职院校后勤作为一种服务性的经济工作,只有与科技信息结合到一起,才能保证其长久的生命力。现代企业不仅是市场经济的经营主体,而且还应是市场经济的文化主体,是经济与文化的统一体。知识型的后勤是以科技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与使用为主要保障内容的后勤,通过把科技知识和信息与当今高职院校后勤充分结合,强调以知识武装后勤的劳动者,以知识渗透到后勤的生产服务过程,以知识推动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以知识获得一种完善的后勤改革模式。把传统的后勤服务改造成知识型的后勤,这是高职院校后勤工作的一个质的飞跃。要实现知识后勤的改革目标,高职院校后勤系统首先要对传统的后勤管理体制进行革命式的变革,建立高效、廉洁、精悍、符合现代企业模式的后勤管理体系。同时,高职院校后勤要增强自身保护意识,主动适应知识的发展,不断健全和完善相应的后勤福利和保障制度,加强对职工的培训和继续教育,解决后勤人员的认识问题、知识问题、文化问题和素质问题,尽可能地在高职院校后勤拓宽普及信息化与计算机知识。先进的后勤管理方法与手段将成为未来高职院校后勤工作竞争的基础,将成为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成功的关键。

3 小结

总之,在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关键是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坚持从实际出发、从校情出发的原则设计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改革方案要有利于推进学校教学、科研等其他方面的改革,要有利于减轻学校对后勤经营的投入,要有利于调动全校教工尤其是后勤企业职工的积极性,要按照有利于学校发展和有利于后勤企业发展的思想,及时研究和解决后勤社会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在探索过程中不断总结新经验、纠正失误,坚持不懈地把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行到底。

猜你喜欢
后勤社会化院校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后勤服务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强力后勤”入职记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后勤服务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