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几点反思

2008-04-08 00:59余长敏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8年2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素质教育

余长敏

【摘要】当前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重视写作技术,轻视写作理论;重视作文文理,轻视作文心理;重视程式,轻视个性;重视文采飞扬,轻视真情流露。正视这些问题,反思并纠正这些问题,作文教学才能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素质教育;作文教学;作文心理;作文个性

当前,素质教育提倡了这么久,可是我们教师几乎找不到一篇富有创造性和闪耀着个性光辉的学生作文,学生作文要么文体不明,“四不像”,不知如何定论;要么结构模式化,篇篇都似曾相识;要么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不知所云;要么酸文假情,没有真人真事真情……学生的作文怎么写成了如此模样?这要求我们不得不对我们当前的作文教学进行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会有所滑坡。”华东师大的叶澜教授也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因此,面对学生作文现状,我们有必要对当前的作文教学进行反思。

一、重视写作技术,轻视写作理论

1.中学阶段没有理想的作文教材,现行教材(人教版)中读写合一,但读重写轻,写作依附于阅读,写作知识散见于阅读单元之后或课文分析之中,作文训练点之间松散地联系着,而且明显遗漏一些基础性单项训练,如,虽然在高中第五册涉及到了科学小品、自然科学小论文的写作,但基本说明方法的认知和说明文分类训练等却没有。另外,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不同文体写作的基本知识教材中也没有,难怪学生作文往往写成“四不像”。

2.除了教材,当前,只要走进书店,就会看见书架上琳琅满目的作文书,不外乎是这样两类:一是应试作文技巧,一是作文选评(这类最多)。前一类重视对应试作文技术上的指导和疏引,后一类重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范围,所谓的评几乎是人云亦云。这两类书都缺乏作文理论的建树。

3.在教学观念上,许多教师主张在阅读中去领悟写作技巧,不提倡传授写作知识,甚至是必备的写作知识。反映在现行的教材上,便是“写作、口语交际”的讲解部分大多为区区几百字,过分简约。许多人认为多读多写多看胜过讲写作知识,许多学校普遍存在着以阅读挤写作的现象,把阅读看着硬任务,把写作看作软指标,在课时分配上,常常把写作放到课外完成。

二、重视作文文理,轻视作文心理

所谓重视作文文理,轻视作文心理,指的是当前作文教学只重视学生习作章法和文法的指导,而轻视甚至忽视学生作文心理。我们教师甚至是教材的编写者们,几乎不研究当今中学生们在关注什么,不了解学生们喜欢对什么问题发言,更不去注意观望中学生易变的躁动不安的稚嫩心灵。比如,我们不重视诗歌写作的训练,我们这样做严重地违背了中学生的写作心理,因为中学生的年龄正是既浪漫又好做梦的年龄!正是读诗写诗的年龄!这样做,易造成学生恐惧、憎恨作文的偏颇心理。

三、重视程式,轻视个性

在当今的作文教学中,最残酷最叫人心寒的莫过于对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轻视,甚至扼杀和摧残。现在的中学生,几乎难以写出一篇闪动着个性光辉的好文章,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教师重视作文程式,尤其是篇章结构的程式。有的教师指导学生写模式作文,什么“小标题”、“段首句”、“排比段”、“一线三场”(一条中心线索三个场景)等等,长此以往,“就会压制个性,从而也就压制了学生的精神力量”(赞科夫语)。创造性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作文教学更应该鼓励学生创造,我们现在的做法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另外,我们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主观认知去臆断学生的作文,不考虑学生的个性。比如,今年,我参加了重庆市高考阅卷工作,我正好阅作文,其中有一篇作文引起了大家的争论,这篇作文的作者在写自己备考中的酸甜苦辣时,花了较多的笔墨写自己上课时由于听不懂老师的讲解,又不敢打瞌睡,他百无聊赖,只好观察女生,他发现所有女生的臀部与整个身体构成一种曲线美,就像他憧憬中的大学一样,令人产生无限遐想。当时,很多阅卷教师认为该考生审美心理不健康,应给低分。殊不知,这个情景描写正是该考生极富创造性和个性的地方,正好反映了他上课时复杂而微妙的心理,也正体现了高考备考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作文教学中对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扼杀由此可见一斑。列夫·托尔斯泰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我们如此的作文教学,当然别指望学生能写出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好文章。

四、重视文采飞扬,轻视真情流露

说起现在中学生作文的毛病,我们大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酸文假情,矫揉造作,胡编乱造。教师无论出一个什么题目,学生“写出”的作文要么让你看了以后,说不上哪儿好,也说不上哪儿坏,甚至让教师下个评语都难,就是让你觉得不对劲。细究起来,原来这是学生“编”出来的:要么就是“花言巧语”地把李白、屈原、杜甫、司马迁等复活,请进作文里;要么就虚构一个凄楚的故事,根本没有自己的真情。“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尤为灿烂……然而,我们的作文教学恰恰在这个关键之处违背了规律,走入了歧途,陷入了迷乱。”(张文德《找回学生作文的灵魂》)作文中不见了真人,不见了真事,不见了真情,这正是当前作文教学的病根所在。

以上就是我对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几点反思,的确值得我们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尽管如此,我觉得我们仍然有理由对未来的作文教学充满信心,充满乐观主义的憧憬和设计。

1.编制理想的作文教材。从初中到高中,按照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层级,由低到高地构建合理的作文教材体系。并针对不同体裁的作文,对各种文体的基础知识、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等都作系统的讲解,力图让学生对各种文体有一个系统的把握,并能运用自如。

2.遵循学生作文的心理规律。首先,我们要了解和掌握学生作文心理的一般规律和基本特征;其次,我们要研究和尊重学生作文的个性心理;再次,我们要研究学生作文创造性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3.发展学生的个性,鼓励创造。在当前,发展学生的个性,不仅是作文教学的需要,也是整个教育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作文教学是体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创造性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作文教学更应该鼓励学生的创造性。从作文本身来看,创造性也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创造性,作文就没有新面貌。

4.重铸学生的人文精神。作文教学的科学性就体现在它的人文性。工具性、技术性的应试训练使得学生惧怕作文,讨厌作文,拒斥作文,而人文精神的重铸,可以让我们把学生唤回到我们身边,重铸人文,还可以帮助学生找回丢失的自我,找回丢失的灵魂。作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的重新铸造是全面革新作文教学现有局面的突破口。

猜你喜欢
作文教学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快乐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职业院校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