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成就动机打造团队精神

2008-04-24 18:26彭锻华
人民教育 2008年5期
关键词:团队精神学校发展

彭锻华

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学校必须认真分析教师队伍现状,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策略,激励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

广东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由于外来人员不断增多,近年来深圳各学校的规模快速扩大,就以我们宝安中学为例,2001年至今的短短7年间,从36个教学班扩大至87个教学班,其间从全国各地大量引进骨干教师、优秀教师,这批教师整体业务素质较强,仅在中学曾任副校长的就有十几人,现有高级教师166人,对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群英荟萃,本是好事,但也隐含了两个潜在的问题:第一,教师们各怀“绝技”,各自为战,容易造成教师合作文化的缺失;第二,物质生活待遇快速提高,难免造成成就动机下降,不思进取,产生惰性,出现“高原现象”。一些教师开始萌生安逸享受的念头,觉得人生目标已经“差不多”了,奋斗的热情减弱。

为了解决特区教师中存在的这两大潜在危机,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积极的实践探索。我们认为,不断激发教师成就动机,努力打造团队精神,是建设一支和谐奋进、可持续发展的优秀教师队伍的关键。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人文环境。

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文化。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是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宝安中学教师来自全国各地,统一思想、凝聚心神显得十分重要。校领导班子坚持以师为本,极力营造民主和谐的人文环境,注重“管”与“理”的和谐,加强情感疏导和人文关怀,力求在严格的管理制度和人性化关怀上,寻找平衡点与最佳结合点。

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管”与“理”的重心应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像宝安中学这样一所办学制度比较健全,教师队伍学历高、职称高、业务素质较高的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校长不能做队伍的驱赶者,而应该注重情感管理,做队伍的引领者。我们充分认识到,对于特区教师而言,一般环境下行之有效的物质刺激已很难激发工作积极性,必须从凝聚学校精神入手,注重塑造教师的灵魂;开展各种形式的管理创新,激发他们成才、成名、成功的成就动机。

《教育的使命》中有这样一句话:“教育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全体教师的态度。”有感于此,学校通过各种集体活动增强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感,激发教师创业的内在动力。如通过每年一次的“宝中是我家”中秋晚会,让新调入的教师找到家的感觉;定期召开座谈会,鼓励新教师用独特眼光审视宝安中学,让老师们从心底里感觉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学校的发展与个人息息相关。通过“建言献策为宝中”、“新时代、新宝中、新形象”演讲比赛以及各种文体活动,培养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努力创设教师与学校民主对话的精神平台,使学校真正成为教职工的精神家园和心灵居所。

二、拨动教师不断奋进的动力之弦。

要防止教师的职业倦怠,使之对教育工作始终充满激情,一方面应创新评价机制,通过制度约束的外力驱动,使教师产生危机感和紧迫感,变压力为动力;另一方面,要引入激励机制,努力为教师提供创业的舞台,让他们不断走向成功。同时,还要不断进行榜样激励,激发教师的成就欲望,从而产生较强的内动力。

1.创新评价机制,发掘教师干事创业潜能。

学校以发展的眼光对教师进行评价,不看已有成绩,不看“固有能力”,而是看“输出的能力”,看当下对学校作出的贡献,促使这些来自内地名校的优秀教师,将过去的辉煌画上句号,主动融入新环境,积极挑战自我,证明自己的实力。学校关注每位教师的成长速度,把进步大的教师树立为榜样,促使一些资深教师摆脱惰性,“不吃老本,要立新功”。

为了避免追求教学成绩的过度竞争,学校坚持德育为先,构建了“全员参与、面向全体、全方位育人、全程管理、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实施“捆绑式评价”,将全体科任教师分配至各班,共同担负教育的责任。一个学生出了问题,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评优”、“评先”一票否决,这样就促使教师们必须加强合作,自觉关注每一个学生。

正是得益于这种评价机制的创新,学校形成了人人争先、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整个队伍始终保持着和谐奋进的活力。

2.搭建专业发展平台,引领教师走向成功。

学校确定了“德艺双馨,育教双能”的发展目标,建立了“宽领域、多层次、高品质”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根据教师不同职业发展阶段心理需求的变化,设计了多层次的教师专业发展方案;建立了以岗位学习、行动研究为主要形式,国际、国内、学校三结合的教师培训机制;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类研讨和竞赛,致力于打造学习型、专家型的教师群体。

学校通过“十佳教师”、“师德标兵”、“我最喜欢的老师”、“教学能手”的评选、课题研究成果展示、专题教研会、“宝中大讲堂”等活动,为教师的成名、成功搭建广阔的平台,“让每一名教师走向成功”;对于教师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次成功,不断进行榜样激励,利用各种会议、媒体、专栏宣传教师的先进事迹,引领他们不断尝试成功,激发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精神追求;每年利用开学典礼或教师节大会,为刚退休的教師授牌献花,让他们觉得人生价值在教坛上得到体现,感到人生无怨无悔。

三、建设自然合作的教师文化。

管理心理学认为:群体的准则、规范、舆论和人际关系,往往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有效地影响和改变着一个人的态度。群体的影响不仅是一种强制性的约束力,而且还具有榜样示范作用。只有形成自然合作的教师群体文化,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1.改革管理制度,追求整体效益。

学校建立了“一个脊梁,两个翅膀”的教学管理模式,实行年级组教育教学质量承诺制。“一个脊梁”就是年级工作领导小组;“两个翅膀”,一个是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教师团队,另一个是以备课组长为核心的学科团队。有了“一个脊梁,两个翅膀”的和谐互动,才有学校教育的展翅飞翔。我们的评价是看整个团队打集体战的能力,看重整体效果,促进教师转变观念,变“要我合作”为“我要合作”。

2.感悟合作共赢,形成团队精神。

教师队伍若形成团队精神,就会产生凝聚力,有了凝聚力,也就有了内动力。因此,我们特别强调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近几年除了从制度创新上促进教师的人为合作外,我们一直致力于形成自然合作的教师文化。通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使教师认同、感悟、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即“合作比竞争更重要,责任比能力更重要”。每一学期教师的各项文体比赛,在奖项设计方面,不仅设立了团体奖和个人奖,连拉拉队也有份,让大家真切体会“众人划桨行大船”的道理。

同时,为了促进自然合作文化的形成,学校注重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和各项活动,从中感悟“教师与学校是发展的共同体”的理念。比如,我们让教师们参与学校《新校建设规划》、《学校发展规划》、《学会生存课程》等的修改和评议,让教师达成共识:“只有学校充满生命活力,不断向前发展,提高社会感召力,教师自身的价值才能充分得到体现。”由此让教师产生乐于合作的意识。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学校在教师可持续发展方面成效明显,教师对自身发展的信心越来越足,学生、家长、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越来越高,学校形成了一个和谐、奋进的优秀教师团队,产生了“1+1﹥2”的效应。

(作者系广东省深圳市宝安中学校长)

猜你喜欢
团队精神学校发展
编者的话
区域发展篇
体育游戏,魅力无限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图说共享发展
学校推介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浅析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