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麦当劳化

2008-05-13 05:01王玉荣
AMT前沿论丛 2008年4期
关键词:控制性汉堡麦当劳

王玉荣

现在在白云机场乘飞机,可以把麦当劳作为一个就餐选择了。

作为一名消费者,我感觉到了好处,相比其他机场餐饮动辄100元,且质量不可预测的饭菜,麦当劳是个好的选项。

广东当地报载,麦当劳前后和白云机场谈了4年,终于进驻。

猛的一听这个新闻,会感叹于:或许是机场的效率低下、或者是对其他餐饮的保护吧。

直到后来看到一本书:《社会的麦当劳化》(作者是美国的乔治·里茨尔,上海译文出版社)。先讲讲推荐这本书的原因吧。

这本书的最大亮点,是把麦当劳的成功归结为四点“效率、可计算性、可预测性、可控制性”,并分别做了阐述。

如果哪位读者想知道为什么麦当劳的那个汉堡上的两片小圆面包是目前那种尺寸,书中会有答案。

作为中国企业“管理+IT”提升的推进一员和实践一员,我知道这四点对中国企业变“粗放经营”为“精细运作”的重要:“效率、可计算性、可预测性、可控制性”。

当时那位老美作者写这本书,倒是出于相反的目的,他觉得整个社会处处都麦当劳化,是一种对人性的扭曲和同化,让亿万人过着一种越来越没有自己个性的生活。

比如,他提出一点,说麦当劳的一种思维模式是“用多来代替好”,麦当劳动辄推出“至尊大汉堡”,说分量更足,但分量多就意味着更好吃吗?为什么那么多的人为了追求这个“更多的量”就放弃了自己厨房、或者法国餐厅那种“质量”呢?

至少老美作者的这番话给了我提醒,下次再看到什么洗衣粉加量10%、护肤品更大包装不加价,不能动心了,因为这种促销是用“加量”剥夺了我体验其他“更优质”产品的选项。

那位老美作者本来想在书中好好写写怎么克服“麦当劳化”,但我看他是失败了,这本书倒是把以上四大亮点解读的不错。

因此,说回到广州的那条新闻,没准,广州机场管理方不让麦当劳入住,不是效率低下,不是为了保护其他贵而劣质的餐饮,也许,是为了用实际行动“抵制社会的麦当劳化”呢?是为了探索一种“不同于美国主流即麦当劳式的商业成功模式”呢?

猜你喜欢
控制性汉堡麦当劳
参加汉堡节
汉堡还可以这么玩
创意无限的另类汉堡
麦当劳也玩VR
麦当劳里
麦当劳中国终结单一供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