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与冯道

2008-05-14 13:37
杂文选刊 2008年5期
关键词:国度丘吉尔跳槽

周 彪

丘吉尔是大英帝国历史上的一个伟人,也是一个世界级的历史名人,他最伟大的功绩是在法西斯势力极度猖獗之际,挺身而出,领导英伦三岛民众和全世界的进步力量联手,取得了抗击和打败德意法西斯的伟大胜利。这当然是丘吉尔最光彩夺目的一面,其实丘吉尔还有遭人诟病的另一面,那就是他六十多年从政生涯的几次“跳槽”行为。丘吉尔出身于一个贵族世家,其父伦道夫·丘吉尔热衷于政治,很早就加入了以英国贵族为核心的保守党,曾担任过仅次于首相职位的财政大臣,只是因为倨傲负气,不到半年就辞职下台了,从此与政坛无缘,最后郁郁而终。丘吉尔二十六岁时,子承父志,加入保守党,成功竞选议员,进入英国下议院,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在保守党里混了三年,因其有乃父之风,不被重视反遭挤兑,于是丘吉尔开始了他的第一次政治投机,“跳槽”到了保守党的政治对手——自由党。丘吉尔这一“倒戈”,倒出了“成果”,在自由党组阁的政府里担任了殖民地事务部副部长,几年后升为内政大臣,此时他才三十六岁,端的是“雄姿英发”,春风得意。不过好景不长,五年后他领导的海军在“一战”中受挫,导致其政治前途衰退。上世纪二十年代英国工人党逐渐壮大,自由党走向衰落,丘吉尔摇身一变,跳回到保守党。不过第二次“跳槽”没有给他带来更多的政治机遇,他不仅在保守党内遭人白眼奚落,还受到英国的各个阶层的冷嘲热讽。如果没有“二战”的发生,对丘吉尔一生会有一个什么样的评价,还真难以预料。

比起丘吉尔,国人对冯道的了解可能少得多。如果时光倒流一千一百多年,回到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冯道可说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其人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在“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历史变幻中,“累朝不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被后人称为官场“不倒翁”。冯道在世时,是不是遭人诟病,我们已无法考证。可以推想的是在那“城头变幻大王旗”的乱世,能“苟全性命”已万分不易,谁还有心思去品评冯大人的人品节操呢?但时光过了一百多年后,冯道的“政治品质”受到了格外关注,北宋大文豪欧阳修先生就拿他说事了,并上升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的政治高度,将其划入“为大臣而无廉耻”之列;与六一居士同朝为官的司马光先生主修《资治通鉴》,写到冯道其人时也是血脉贲张:“道之为相,历五朝、八姓,若逆旅之视过客,朝为仇敌,暮为君臣,易面变辞,曾无愧怍……”并从“忠臣不事二主”的政治立场对其作了彻底否定,让冯道从此在史籍上留下了恶名。乃至到明末清初时,王夫之还在拿冯道来影射那些卖身投靠满清的明朝文武大臣。

丘吉尔和冯道虽然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但有一个相似点:多次“跳槽”。不同的是丘吉尔是主动“跳槽”,冯道是被动“跳槽”;丘吉尔“跳槽”实现了政治抱负,成为一代伟人,冯道“跳槽”虽保住了性命和职位,却背上了历史骂名,成为一个“变节”典型。为何会出现这种天差地别的待遇?这当然和两个民族的不同文化衍生的价值观、道德观有关。在人家那儿,丘吉尔“跳”来“跳”去,固然是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但他始终是为了大英帝国的利益拼搏,尽管他的个人品质和行为小有瑕疵,但他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才干和勇气令世人钦佩,功大于过;他死后更是备极哀荣,英国人为他举行了国葬,其豪华和隆重与国王的葬礼无异。而冯道生在一个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国度里,即便他在当时也做了一些好事,让无数百姓免于生灵涂炭,但在所谓“忠孝礼义廉耻”的道德天平上他变得一文不值,成为历史的小丑。让人为一家一姓一人的天下去死,这就是中国传统道德里最丑陋的一面,冯道没有为哪一姓去死,这就是他最大的罪过。年轻时读冯道,我也不屑;中年读冯道,却多了几分同情。生于乱世的冯道其实是无法选择的,在强者为王的时代本来就没有是非正义,给朱家当臣,还是给李家办事,这有什么本质差别呢?难道非要像方孝孺一样为了一个“忠”字而让八百多名无辜者为他殉葬才称得上“忠烈”吗?硬要给无辜者贴上一个道德标签,本身就违背了历史道德。

丘吉尔是幸运的,他生活在现代文明的国度里,生活在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而他凭借自身过人的胆识、才干、演讲天赋和坚定的意志成为大英帝国的一代英雄,名垂千古。而冯道却很不幸,生在遥远的不讲规则的乱世,他纵有满腹经纶、赤胆忠心,也无法为自己作主,当然更让他想不到的是他死后,还一而再再而三地遭人指指戳戳,成为历史上的“贰臣”典型。

【原载2008年2月22日《湘声报·纵横谈》】

题图 / 王山甲

猜你喜欢
国度丘吉尔跳槽
神秘国度的传说
环保国度
跳槽
岛内九成上班族想节后跳槽
温斯顿·丘吉尔的20条励志名言
丘吉尔的奇闻轶事
段子里的丘吉尔
我该辞职吗?
忙着跳槽的人
粉钻·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