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什么样的“西方诡辩术”?

2008-05-14 15:06
中国新闻周刊 2008年13期
关键词:汉学家伏尔泰束缚

“西方诡辩术”并不能束缚中国话语。只有中国人自己才能束缚自己

最近一篇文章在网上非常走红,题目叫《小心西方诡辩术束缚中国话语》,作者是美国的汉学家包华时。编辑在文末特地注明:“本文系作者用中文写就。”如此特殊身份,似乎奠定他在中国的话语霸权。包华时在谈论中国人为什么轻信西方时称:“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对西方历史的了解只是些皮毛,而且他们的逻辑训练不强,结果西方知识分子自卖自夸的宣称,无论有无根据,大都被吸收了。”言下之意,他比五四一代高出一头。而当今的中国人,谁敢说自己比五四那代有学问呢?结果被这位洋大人训一通,大家马上头晕目眩,赶紧跟着应和。

但这位洋大人说了什么呢?他大致说中国历史上言论自由的传统不在西方之下,甚至优于西方。比如汉代就有历史上最早的学生抗议,而且台谏制度十分了得,最后由中国谈到西方:

“台谏制度、学生示威、讽喻诗等言论渠道大部分传到明清时代的中国而引起了欧洲人的注意……在1738年,汉文帝的诏书以及其他类似的文献被翻译成法文和英文以后,左翼知识分子将其视为非常先进的政治文件。当时的英国知识分子卡福就曾写过:‘这些中国的宣言、法令和演说可以视为关于自由和政府等伟大思想的篇章,可以同任何欧洲国家出现的同类事物相媲美,当然也包括大不列颠这个地球另一端的唯一的政治摇篮和平等人权的捍卫者。当时欧洲的知识分子的确没有批评政府的习惯或权利,只是后来伏尔泰、魁奈、瑞纳神甫和其他佩服中国文化的左翼知识分子,开始主张平民参与施政的权利(即举贤任能的道理)以及平民参与议论的权利。”

我听说过因为高俅和宋徽宗踢球,所以足球起源于中国。不过,欧洲的言论自由来自古代中国,还是第一次听说,确实让人开眼。然而,留下的问题一大串。台谏制度在中国是个常识。这位汉学家其实实在应该好好问问自己:在他看来这么美好的制度,为什么不被中国人当回事?他如果不幸生在古代中国的话就很容易明白:你是可以谏到死,这是你自己的事情。听不听可是皇帝的事。他老人家脾气好时不跟你一般见识,脾气不好时杀了你这个烦人的东西也说不定。

那么,欧洲知识分子确实没有批评政府的习惯和权利吗?在古雅典,政府花钱补贴穷人去出席各种公民会议、陪审法庭,参政议政甚至直接从政。古罗马皇帝奥古斯都在自己的首都要修个中心广场,一个“拆迁户”不搬,他宁愿让广场缺一个角也不去动人家。中世纪的英格兰,一个农奴破坏了领主的财产,也能受到类似陪审制度的保护,找几个哥们儿证明自己无罪,领主有时竟在自己的法庭上屡屡告不下来。

在12世纪,英王亨利二世手下的人谋杀了坎特伯雷大主教贝克特,他自己竟不得不跪在教堂门口,让坎特伯雷的僧侣鞭打。更不用说英国传统中如柯克等大法官,早早在18世纪以前就已经发展出一套限制君权的司法传统。这种传统对国王有真实的约束力,绝不是谏几句了事。

伏尔泰等等启蒙学者之所以景仰中国,一是因为他们生活在曾经君主专制最厉害的法国;一是因为他们对古代中国不了解,把自己天真的幻想投射到中国身上。这些常识,在美国的大学上一门西方文明史入门之类的课大概就能了解。

在汉学界,史景迁的《西方意识中的中国》也写得清清楚楚。可惜,这位汉学家对此视而不见。他竟不能好好想想:被他踩得一钱不值的五四一代,至少有许多人在西方学习过、能用西方的语言阅读写作、拿博士学位。至于伏尔泰等,你把一本中文书倒着拿他们也未必能看出来。这位汉学家笑话五四一代天真,怎么不会觉得伏尔泰们天真呢?还有,他怎么不提他所引用的孟德斯鸠把中国几乎批得体无完肤呢?

“西方诡辩术”并不能束缚中国话语。只有中国人自己才能束缚自己。这样的荒唐文章在中国大受追捧,恰恰说明中国文化心灵的锁闭:大家在喊“老子家以前比你阔多了”时有些心虚,急需找这么位洋大人用另一套更时髦的反西方中心论的“西方诡辩术”把我们捆得结结实实。

(作者为美国Suffolk大学学者)

猜你喜欢
汉学家伏尔泰束缚
请您快来
一代天才露伴子——幸田露伴
自由博弈
运动亦优雅
哈新总统称自己是“汉学家”
海外汉学家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对外翻译出版
试论国家图书馆之特色数字资源“国外汉学家数据库”
自然的法则
岁月不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