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学家

  • 关注汉学(中国学)在新时代的发展
    )①本文所说的汉学家,是指广义而言的,包括研究当代问题的中国学家,此处用“汉学(中国学)家”表示。下文为了行文简便,只使用“汉学家”,但同时指称二者的意思不变。研究的发展,由此也想到汉学在当今的发展。本刊从1995 年创刊至今,见证了汉学研究在改革开放之后走过的路程。差不多十年前,本刊编委、前辈学者李学勤先生曾和我们谈过要思考国际汉学研究应该如何发展的问题,后来他把自己的看法发表在《法国汉学史论》的序言里,说道:“今后国际汉学研究应当如何发展,有待大家磋商

    国际汉学 2023年5期2023-12-14

  • 加强交流 持之以恒偏见和误解就会消于无形
    月4日,俄罗斯汉学家叶卡捷琳娜·萨柳克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市普希金图书馆举办讲座,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新华社 郭飞洲 摄)近一段时间以来,有两件大事可以说在汉学界引起强烈反响。一是7月20日,“世界汉学家理事会成立大会暨世界文明与中国道路”论坛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来自60余国的百余位汉学家及国内学者与会。会上宣布成立世界汉学家理事会,并开启“世界文明与中国道路论坛”。世界汉学家理事会汇聚了61国、105位成就卓著的汉学家与翻译家,涵盖了“一带一路”沿线阿拉伯语

    国际人才交流 2022年10期2022-11-01

  • 德国汉学家卡尔?阿恩德及其现代汉语研究述论
    春艳摘要:德国汉学家卡尔·阿恩德的现代汉语研究成果《汉语研究导论》(1891)、《北方官话入门》(1894)及《汉语》(1900)始终秉持对既往汉学家(如马礼逊、威绥玛、甲伯连孜、穆麟德等)的批判性态度,对汉语方言间、书面语与口语间的差别及语音、词法和语法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南北官话之辨、现代汉语的规律性、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发展趋势等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认识。阿恩德现代汉语学术思想既有对前人(威廉·冯·洪堡、弗朗茨·葆朴及海曼·斯坦塔尔)的传承,又有基于语料实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2年4期2022-05-30

  • 百年中国的海外中国艺术研究学术史动向
    在群体上,海外汉学家得到了广泛的评论,尤以对高居翰、柯律格的探讨较为深入;而华人学者则以方闻、巫鸿最受关注,但对这一群体的细致了解和全面反思还有可为之处。在主题上,艺术史是一大重心,人们以通史、阶段史、国别史、事件史和艺术史方法探究,说明了海外在此方面的成就;相比而言,人们对海外艺术理论研究的梳理主要以专人专著、个别术语和流派的方式展开,在历史勾勒、系统总结和理论反思方面仍有待加强。关键词:海外中国艺术研究 学术史 汉学家 华人学者 中国艺术史 中国艺术理

    粤海风 2022年5期2022-05-30

  • 翻译生态伦理视域下的海外汉学家与19世纪中国典籍英译史研究
    以19世纪海外汉学家典籍英译研究为切入点,收集典型译本案例,从文本生态、译者伦理及翻译群落[1]26的视角,研究各英译本在翻译策略与取向方面的差异及其根源,打造和谐平衡的翻译生态体系,实现翻译主体之间、文本之间、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和谐对话与交流,这代表了中国典籍翻译研究的新拓维方向。二、翻译生态伦理与典籍翻译翻译生态伦理是翻译学、生态学与伦理学的跨学科复合型研究。庞杂的翻译生态系统组成因子主要有、译者、作者、读者、原文、译文、原语文化、目的语文化、赞助人、出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0期2021-12-07

  • 汉学家译者研究:群体特征与影响探析
    基础上对现阶段汉学家译者翻译行为的整体特征进行描述,认为他们在译介动机、译介过程与译介产出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共同点,并据此探讨该译者群体翻译活动对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潜在影响。我们应该看到汉学家译者尊重中国文化、积极推动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基本立场,承认他们在文化外译过程中做出的重要贡献,同时也不能忽视汉学家译者在选择翻译对象时相对随意、厚译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译作的接受与传播以及他们普遍缺乏对翻译实践的理论思考等方面的不足,以扬长避短,继续推进与他们的

    外语与翻译 2021年4期2021-03-07

  • 国际汉学视阈下新时代讲好黄河故事的策略研究
    词:国际汉学;汉学家;黄河故事;传播策略黄河是世界第五长河,中国第二大河。它是一条川流不息的自然之河,更是一条璀璨夺目的文化之河。黄河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华文明的摇篮。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提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要求,并强调“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发掘黄河文化的当代价值不仅是“厚古”的需要,更是“鉴今”的需要,这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雨露风 2021年12期2021-02-10

  • 霍克斯文学“译写”探析
    张火珍摘要:汉学家霍克斯对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出了很大贡献,他的代表译作有《红楼梦》《楚辞·南方之歌——中国古代诗歌选》《杜诗初阶》等。翻译中国文学作品时,采用“译写”的方式。他主张宜补则补、宜创则创,要同时兼顾作者、读者和文本。关键词:文学”译写”;霍克斯;汉学家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11-0050-020 引言大卫·霍克斯(David Hawkes)用十年时间翻译曹雪芹《红楼梦》的前八十回。其

    海外文摘·学术 2020年11期2020-12-07

  • 经世致用思想在英语世界的研究
    西方世界的许多汉学家研究了中国不同时期的经世致用思想,并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研究角度。本文整理了英语世界对明朝前、明末清初、清末经世致用思想的研究成果,分析西方汉学家研究的动态演变和中西方研究者对经世致用思想研究的差异,并适当探讨了研究差异所体现的中西方文化视角差异。关键词:经世致用思想;汉学家;明朝;清朝一、西方世界对经世致用的解读经世致用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之一,对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而始终如一的影响。从威严的儒家哲人、精明的法家思想家到晚清

    山东青年 2020年10期2020-11-23

  • 核心概念置换下的衍进性阐释体系
    社出版的《欧美汉学家古典诗歌研究新探》是一部关于欧美汉学家古典诗歌研究的恢宏之作。本书从经纬两个向度,深入分析了400年来欧美汉学家中国古典诗歌研究的学术脉络的演进;并结合具体时期的哲学观、语言学理论和文学理论的发展,对相应时期的代表性研究成果予以深入分析,揭示其研究视角、理论、方法上的历史特征和创新,以及其彼此之间的传承嬗变关系。关键词:孙燕;《欧美汉学家古典诗歌研究新探》;核心概念置换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09-10

  • 汉学家〈论语〉英译研究》评述
    德福博士新著《汉学家〈论语〉英译研究》(2018)尤为值得关注,该书特色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内容丰富完整。该书以史学视角,针对19世纪60年代以降汉学家《论语》英译的四个阶段,考察译者个人背景、历史文化语境、翻译动机与翻译目的等因素,运用跨学科理论多维度研究汉学家《论语》英译现象。全书主要研究具有西方文化背景的汉学家及其《論语》英语全译本,译本数量多达13个,但也简要论及其他身份的译者(如华人译者)及其译本,所涉译本近乎30个。就研究对象及其内容而言,该书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07-06

  • 沈从文小说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英译: 汉学家、翻译家金介甫访谈录
    键词:金介甫;汉学家;沈从文;中国现当代文学;英译作者简介:张蓓,博士,南京医科大学英语系教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小说的英译研究。Title: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Shen Congwens Fiction and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An Interview with Jeffrey C. Kinkley, a Sinologist and Tran

    外国语文研究 2020年1期2020-05-11

  • 老挝“汉学家”的现状与问题
    要:我国对老挝汉学家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老挝学者对汉学的研究也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本文在基础调研的基础上,概述性地介绍了老挝汉学家的情况。各国汉学家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的友好使者,研究老挝汉学家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途径之一。本文从老挝政府部门、高等学府、科研机构来调研老挝汉学家的现状,从个人的角度提出了一些解决思路。关键词:老挝;汉学家;研究一、引言海外文化中心作为推动中化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前沿,围绕着“文化交流、教学培训、思想对话、信息服务”等职能,常态

    青年时代 2020年4期2020-05-03

  • 编后记:从汉学家看汉学
    直到今天仍然为汉学家所关注,因而也理所当然地应该为从事汉学研究的人所关注。“礼仪之争”在欧洲引发的一个客观后果,是汉学研究的队伍增加了“学院派”力量,并且后来居上,在欧洲高等学府占有一席之地,而后扩展到海外各国。汉学家因而被我们所关注。通过汉学家,我们可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汉学。本期“汉学家专页”虽然只有两篇文章,却涉及了三位俄国汉学家,一位法国汉学家,十分有趣。李福清(Boris L.Riftin,1938—2012)是人们熟知的当代汉学家,他的文章讲述了

    国际汉学 2019年3期2019-12-14

  • 浅析中国典籍俄译本在俄罗斯发行现状
    典籍 俄译本 汉学家一.俄译本的出版发行历程典籍俄译本的开端是我们的儒学经典——《论语》。在18世纪初的帝俄时期,彼得一世开始向中国派遣第一批传教士团,1868年,传教士瓦西里耶夫发表了《论语》的俄译本,刊登在《汉语文选第二卷试读》上。此外,瓦西里把《论语》作为汉学专业学生的必读课本,并把它作为圣彼得堡大学汉学专业四年级学生的必修课,这对后来《论语》在俄国读书人中的广泛流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10年,波波夫的《论语》俄译本出版。这是帝俄时期最为全面的一个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9年9期2019-10-06

  • 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与制约
    中有些学者认为汉学家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理想翻译群体。鉴于此,从译者主体性的三个重要特征出发,对汉学家徐穆实关于《额尔古纳河右岸》文本选取的原因及其采用的翻译策略进行分析,来探讨影响译者主体性发挥和制约的因素,以期丰富承载民族文化的文学作品的外译研究。关键词:汉学家;译者主体性;翻译策略;民族文化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9)08-0121-04一、相关概念界定及作品和译者简介(一)译者主体性“二千多年来,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8期2019-09-12

  • 一代天才露伴子——幸田露伴
    以外,他还兼具汉学家、翻译家、考证家、学者等多重身份于一身,其在近代日本文坛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享有“天才露伴子”之称。本文试对露伴在不同身份下所取得的成就进行梳理、分析,以期对其有全面多角度的认识。关键词:幸田露伴;汉学家;翻译家;考证家幸田露伴原名幸田成行,露伴为其创作时的笔名,别号蜗牛庵、雷音洞主、脱天子。1867年,露伴出生在江户旧幕府武士家庭。露伴是日本近代大文豪,他与尾崎红叶、坪内逍遥、森鸥外形成日本文学史上著名的红露逍鸥时代。其一生文笔生涯长

    北方文学 2019年21期2019-08-18

  • 中华优秀文化对外传播中海外汉学家的作用
    探讨一种由海外汉学家来“逆向”推进“走出去”的可能性,以期提供参考。一、古代时海外汉学家传播中国思想文化随着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始奠基。据《后汉书·列传第七十八·西域》记载,东汉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西域都护班超派遣使者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安息(帕提亚帝国)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于是大约止于今波斯湾一带。甘英虽未到达目的地,但是却打开了我国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之门。东汉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大秦国王安敦派遣使者来献

    传播力研究 2019年33期2019-03-22

  • 哈新总统称自己是“汉学家
    指出,作为一名汉学家,他在中国生活了8年,十分熟悉中国的情况。中国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合作伙伴,经济影响力很强,中哈的合作非常成功。在经济方面,中国比该地区的任何国家都强大。他说,“不久前我到过上海,看到了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我相信中国会变得越来越强大。”俄罗斯《莫斯科共青团员报》20日报道称,实际上,早在2014年托卡耶夫就在纳扎尔巴耶夫可能的候选接班人名单中。当时哈国研究机构“Rating.kz”调查结果显示,他当时位居第三位,排在前面的有国家安全委员

    环球时报 2019-03-212019-03-21

  • 白乐桑与顾彬的“对话”
    语言学界知名的汉学家,从2018年第7期起,《美文》杂志开始连载他的自传体散文;顾彬,德国人,文学界知名汉学家,从2015年第1期起,《美文》杂志连续刊载他关于在中国经历的文章。这两位著名学者虽来自欧洲不同国家、不同学术领域,却都因为与中国结缘,都被称为“汉学家”。两位名副其实的汉学家是否见过面,是否在一起交流过,我未曾向其中任何一位详询和求证,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之间形成一种文字的“对话”。 在学术层面上与白乐桑先生接触较多的人,大都会为他对中国语言的热爱和

    美文 2019年3期2019-02-25

  • 以《红楼梦》西译和《堂吉诃德》汉译看中西文学交流的不对等
    行,要靠国外的汉学家,而培养一位高水平的汉学家,不是一蹴而就的。目前,尤其在非通用语种国家,高水平的汉学家如凤毛麟角。在这种情况下,我提几点建议。首先,重新审定和出版“文革”前外文局出版的文学经典。据我所知,“文革”前外文局翻译出版了不少文学经典名著。但当时情况下,这些作品在海外传播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此外,译者的水平参差不齐,不少作品是外国人从英文转译的,无中国学者校订,质量无法保证。对这些作品重新进行评估和校订,然后再版发行,一定会收到与从前不一样的效

    国际人才交流 2018年5期2018-12-06

  • 跨文化视野下西方汉学家的知识传播研究
    对外传播,西方汉学家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知识群体。由于跨文化的原因,他们需要直面两种知识文明的碰撞、冲突、吸纳和融合。本文从跨文化的视角,分析西方汉学家置身于两种知识文明之间的身份多元性,审视其知识传播,并就汲取汉学研究中的精华和加强与汉学家的交流提出建议,以进一步促进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关  键  词】  西方汉学家;异域之眼;中华文化;知识传播考察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学界往往聚焦于中国国内的政府部门、文化团体和文化个体。实际上,西方汉学家是其中一个不能忽

    国际传播 2018年6期2018-09-10

  • 汉学家讲述“我的中国故事”
    2018“青年汉学家研修”(重庆)圆满结业。在发言台上,一张张自信的外国面孔,说着一句句流利的中文。他们激动地脱稿讲述自己在中国的“奇遇记”,来自越南的阮氏芳感叹:“在中国留学的3年,是我一生最美好、最难忘的一段时间……”这是5月10日,在渝举行的2018“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重庆)开班仪式上学员代表们发言的一幕,他们是来自20个国家的26名青年汉学家。此次来渝研修学习中国文化,分享和续写他们的中国故事。“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是中国文化部和中国社科院举办

    重庆与世界 2018年6期2018-07-04

  • 情报站
    .2018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开班“2018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日前在重庆和广州开班。文化和旅游部外联局副局长朱琦等嘉宾和来自世界各地的62名青年汉学家参加了开班仪式。该计划由文化和旅游部于2014年创办,旨在搭建支持海外青年汉学家开展中国研究的全球性平台。今年的研修计划将在北京、上海、浙江、陕西等地共举办7期。2.大型民族交响音乐会《绚丽海南》将在国家大剧院上演为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由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主办、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和中央民族乐

    环球时报 2018-05-182018-05-18

  • 问题意识、文化自信与翻译自觉❋ ——《汉学家的中国文学英译历程》评述
    去”的过程中,汉学家做出了重要贡献。朱振武等2017著《汉学家的中国文学英译历程》(以下简称《历程》)是一部系统研究汉学家译介历程的独具特色的专题论著。全书35万字,涉及英美澳三个国家21位汉学家,英国有翟理斯、霍克斯、闵福德、韩斌、白亚仁、狄星、蓝诗玲和米欧敏等8位;美国有威廉·莱尔、芮效卫、罗慕士、葛浩文、杜迈可、赤松、金介甫、徐穆实、金凯筠、安德鲁·琼斯、罗鹏和白睿文等12位;澳大利亚只有杜博妮1位。《历程》系统梳理汉学家的译介历程、译介策略、译介理

    外语与翻译 2018年4期2018-03-06

  • 编后记:汉学家研究是汉学研究的根本和重点
    来到西藏拉萨的汉学家万宁(Thomas Manning, 1772—1840)入手,给我们勾勒出了18—19世纪中国和英国文化交流史上复杂而又丰富的画卷。从这几篇文章我想到,海外汉学研究的基础是汉学家,是人物;抓住了人物,就会有文献、有著作,有历史活动。李慧的文章是围绕罗明坚展开,王宏志的论文是围绕万宁展开。汉学家是展开汉学史的支点和关键所在。世界各国对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汉学家究竟有多少?至今我们没有一个基本的数据。当年孙越生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开启海外

    国际汉学 2018年3期2018-01-23

  • 《己卯年雨雪》将推出德语版英文版
    签约译者为德国汉学家郝慕天,德國签约出版社是OSTASIEN出版社。英文版翻译由汉学家、翻译家陶忘机担当。外文出版社将该书列为重要选题,向各国出版发行机构推介《己卯年雨雪》英文版版权。另外,该书俄语版也正在进行中,译者为翻译家H.H.符拉索娃。《己卯年雨雪》是熊育群耗费14年撰写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通过中日两对恋人的回想与交锋来表现战场背后广阔的社会与生活背景。作家为了创作这部书进行了大量的田野调查,还作了诸多艺术上的探索。endprint

    文学教育 2018年1期2018-01-22

  • 海外汉学家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对外翻译出版
    摘 要] 海外汉学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翻译、传播与研究,大大推动了中国文学“走出去”。他们采取种种合作互动的手段,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有着不同的视野和视角,具有一定的特点与意义。影响他们翻译与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因素有文化、政治、审美等。汉学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是国内研究的有益补充。[关键词] 汉学家 中国现当代文学 翻译出版 研究[中图分类号] G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7) 03-0114-05Over

    出版科学 2017年3期2017-05-31

  • 汉学家们的“商机”
    ,不仅让老一代汉学家精神为之一振,也在吸引更多年轻人走上汉学家的道路。2016年9月,42岁的白睿文搬家来到全球电影工业的“心脏”所在地洛杉矶。对他来说,“诱惑”多了起来,机会也多了起来。“我不排斥未来进军电影产业。”白睿文用流利的汉语告诉记者,现在已经有多家电影公司向他伸出橄榄枝,希望聘请他当顾问。不过,白睿文并非电影业人士,他之所以获得这些电影公司的青睐,是因为他的汉学家身份。白睿文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亚洲语言和文化教授。随着中国经济和市场日益扩

    畅谈 2017年1期2017-03-04

  • 中国文学英译研究范式的转向 ——评朱振武等著《汉学家的中国文学英译历程》
    武领衔撰写的《汉学家的中国文学英译历程》(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年5月出版,下文简称《历程》)的适时推出,促成了中国文学英译研究的三大转向,对中国文学走出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自我”为主转向“他者”为主。中国文学英译研究主题多样,但始终沿袭从“我”出发的研究范式。就研究的最终宗归看,“他者”才是中国文化传播的终端对象。《历程》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创造性地将汉学家作为重要对象进行研究,从“他者”视角通过个体研究找出共性。全书以平实的语言翔实细致地

    中国出版 2017年22期2017-01-26

  • 海外汉学家与香港《译丛》的中国文学编选及译介
    论与实践·海外汉学家与香港《译丛》的中国文学编选及译介葛文峰1,2,3(1.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 北京 100089;2.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安徽淮北 235000;3.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 安徽淮北 235000))香港《译丛》是中国文学对外译介与国际传播的一个典范。在其主创出版者与撰稿人群体中,海外汉学家是一支重要力量。在文学编选方面,他们的跨文化身份明确了域外读者的阅读期待,他们的学术关注点又将选材进一步聚焦,最终选定代表性的中国文学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6期2016-12-15

  • 第四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在长春举行
    会承办的第四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日前在吉林省长春拉开帷幕。铁凝在致辞中说,中国作家协会举办的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开始于2010年,近年来,中国作家的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这无疑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持续的对话和交流中,汉学家和翻译家们加深并扩展了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乃至中国社会的认知与了解,让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得以分享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莫言在致辞中谈了自己对中国文学翻译的看法:“中国文学创作和翻译都应在快速发展的社会节奏中慢下来。”他认为除了

    文学教育 2016年10期2016-09-10

  • 探寻在西方汉学研究领域中的音乐部分
    传统音乐研究的汉学家及研究者,法国奇人路易·拉卢瓦是最早按照中国音乐的价值体系来研究中国的法国音乐学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值得研究的汉学家。在西方汉学研究中,德国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德国在研究中国音乐上有着不同的阶段,所以对中国音乐研究的投入群体,研究视角, 深度及广度也不一。所产生的研究成果与从事汉学研究的学者, 或是与来自中国的音乐学者不可分割。【关键词】:西方汉学;汉学家;中国音乐;汉学研究汉学,指国外研究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哲学宗教、

    西江文艺 2016年6期2016-05-30

  • 汉学家的译者身份——金介甫译沈从文小说研究
    30601)汉学家的译者身份 ——金介甫译沈从文小说研究张卓亚,田德蓓(安徽大学 外语学院,合肥230601)摘要:文学(文化)外译需选择有世界文学价值的中国文学作品与能保证译本文学性、文化性、召唤性并通过文学批评促进其异域传播的译者。金介甫多年从事沈从文及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研究的经历为其翻译沈作奠定了基础。其解释性翻译策略有效传达了中国文化;在翻译三个阶段从原作者、读者等角度审察译文,促进了主体间经验共享;在阐释中认知两种文化之共性并予以重点翻译,深化了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3-10

  • On the Initiative of Chinese Culture “Going Out”
    研究——以美国汉学家葛浩文为例》,《中国翻译》2010年第6期,第11-16页。The cultural turn has ushered translation studies into a new era with a much broader view and brought about more research approaches for translators and theorists in western countries.This p

    学术界 2016年7期2016-02-25

  • 法国当代著名汉学家雷威安
    法国当代著名汉学家雷威安André Levy,né en 1925 à Tianjin,issu d'une famille d'horloger-joailliers,est un universitaire français et sinologue qui connaît bien le chinois et le hindi,et lit le sanskrit.Il passe une enfance en Chine et rentre en

    法语学习 2015年2期2015-04-17

  • 汉学家文学翻译对中国文化外译引发的思考*
    332005)汉学家文学翻译对中国文化外译引发的思考*张秀峰(九江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西 九江 332005)中国文化典籍的外译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翻译的主体主要是传教士和汉学家,只是到了近代,中国学者才开始登上“中译外”的历史舞台。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汉学家的翻译活动,将他们作为一个群体进行研究,有利于对自身文化、文学的反省,“他者视角”有助于更好地反思中国文化外译相关问题。首先探讨西方汉学家与中国文化外译关系,简要介绍文化外译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反思中国文

    文化学刊 2015年9期2015-03-20

  • “实事求是者”:乾嘉汉学的阐释主体*
    0)乾嘉时期,汉学家主张通过回归原典来追溯经书之原文、原义。而为了有别于宋学之蹈虚,汉学家将其考证工作明确地置入到“实事求是”的话语中。由此,在汉学家内部,出现了竞相以“实事求是”相标榜的现象。但汉学家对其自身工作的这种定性或定位,早在乾嘉时就已有龚自珍、方东树等人提出质疑。如龚自珍认为,江藩的《国朝汉学师承记》一书之“名目有十不安”,而这之中尤其不妥的就是“夫读书者实事求是,千古同之,此虽汉人语,非汉人所能专”[1]。其实,“实事求是”虽然可以作为读书人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1期2013-03-18

  • 作为乾嘉汉学阐释目标的“是”
    宋道贵乾嘉时,汉学家普遍认为宋学有蹈虚之弊,故而主张回归原典,并自觉地将这一工作定性为“实事求是”之举。不过,对于汉学家们的这一自我定性,当时已有质疑之声。如对于江藩的《国朝汉学师承记》,龚自珍明确指出该书“名目有十不安”,而首要的不妥之处就在于“夫读书者实事求是,千古同之,此虽汉人语,非汉人所能专”[1](P346)。一般的讲,读书人固然可以普遍抱有“实事求是”之理念,但不可否认的是,“实事求是”被明确地作为口号,被强化为一种自觉意识,乃至于被虔诚地尊奉

    江西社会科学 2013年3期2013-02-18

  • 会说话的鱼
    马后炮汉学家是为西方世界解析中国的人,就像科学家要在实验室里把鱼剖腹检查,之后做科学研究一样。如果这鱼是会说人话的,它一定会抗议说,你不用把我解剖,我告诉你我是怎么回事。很多年前,诗人杨L和夫人回北京玩,约了《三联生活周刊》的主编朱伟一起来我家吃饭。还带了一位诗人的朋友——汉学家,好象叫Ian Bruma。吃饭闲聊说起诗歌,我突然想起在黄花城长城附近有个叫小二的农民,开了一个农家乐,天天练毛笔字,写诗歌,奉杨L等新诗人为神。说得高兴了,大家说去看看小二吧。

    南都周刊 2012年29期2012-09-18

  • 汉学家阐释与阐释汉学家之间——读季进的《另一种声音——海外汉学访谈录》①
    淼随笔与书评在汉学家阐释与阐释汉学家之间 ——读季进的《另一种声音——海外汉学访谈录》①谢淼在学术国际交流和文化中西对话势不可挡的今天,在中国人文学科研究范式吐故纳新、急剧变换的当下,海外汉学无疑成为了中国学术界的一个重要参照系。而汉学家因为同时拥有中西学界的知识背景和学术影响,往往成为了这一海外参照体系中的核心因素。至少在中国文学研究领域,他们不仅是中国文学在西方的接受者、译介者和传递者,还是不同程度地代表着西方、与中国进行跨文化交流的对话者,其中华裔汉

    东吴学术 2012年5期2012-04-02

  • 试论国家图书馆之特色数字资源“国外汉学家数据库”
    的历史,然后从汉学家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汉学家的国籍和所处的年代、数据库的结构和功能等诸方面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国家图书馆国外汉学家数据库的内容和特点。〔关键词〕汉学;汉学家;中国学;数据库;传教士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1.07.017〔中图分类号〕G25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1)07-0072-05Introduction to the Database of

    现代情报 2011年7期2011-08-05

  • “求”作为经学阐释的方法 ——乾嘉汉学的阐释学考察之五
    性命题。而乾嘉汉学家作为阐释主体(“实事求是者”),其所采用的阐释方法(“求”)大致可分为两个:一是由训诂通义理来弥合语言性断裂,另一是以剥皮主义来弥合脉络性断裂。不过,这两种方法都必然遭遇到瓶颈问题。实事求是;语言性断裂;脉络性断裂;剥皮主义解释学虽起源于主体间性的断裂[1],但这一断裂却并不一定就能导致解释学的产生。因为西方解释学只是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且中国是否有一个解释学传统至今仍有争议。但无论中西,主体间性的断裂却始终发生着,因为它根源于任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2期2011-04-13

  • 国外汉学家译著责任者的规范著录
    陶和感染,这些汉学家也“入乡随俗”,喜欢为自己起一个中文名字,在他们所出版的著作中,多用自己的中文名字署名。国外汉学家所著文献属于译著文献的范畴。有些汉学家并不广为人知,他们的中文名字也不被大家所熟悉,在译著信息源中对这类责任者的客观反映五花八门。在大量的书目数据中,这类责任者的著录格式显得有些凌乱,甚至同一人名也著录得不太统一。了解汉学家中国名字的由来,对人名进行规范著录,有利于正确揭示文献信息、准确检索结果。1 汉学家中国名的由来汉学家因为工作需要,为

    图书馆建设 2010年4期2010-09-12

  • 于无声处听惊雷
    迁 王氏之死 汉学家一口气读完史景迁的《王氏之死: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以下简称《王氏之死》)②,笔者得出的第一个印象是:他的书拿起来就能够让人读下去,越读越能够引人入胜,最后让人手不释卷。并不像大多数其他的历史著作那样枯燥乏味。如果只用一个最简单而又最肤浅的词来概括我对史景迁的《王氏之死》这本书的最初感受的话,那就是:“好看”。为什么好看?因为他让你如同看小说一样,在阅读中享受轻松与愉快。史景迁的文笔非常之优美,他借助想象的翅膀让历史文学化了。如:“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09年3期2009-11-10

  • 博尔赫斯书写的中国故事
    特”的人是一个汉学家,于是,主客二人愉快交谈了一个小时,就在敌方间谍闯入的瞬间,雨村开枪杀死了汉学家。随后,汉学家被陌生人枪杀的新闻出现在当地报纸上,德国军方据此获得了情报。原来,汉学家的名字“阿尔伯特”正是英军大炮驻扎的村庄的名字。一个简单的动机,全靠一系列巧合,居然悬念叠出。作为一个侦探故事,《小径分岔的花园》未免过于精巧,可是,它远远超越了侦探故事。命运悲剧,如《俄底浦斯》,从不担心情节的巧合破坏主题的严肃。得益于主人公是一个符合历史情境的中国人,而

    文艺争鸣 2009年4期2009-04-26

  • 日凯特与李又安
    有裨益的。然而汉学家们很多有自己的汉名,如哈佛大学的宇文所安(StephenOwen);而诸多华裔学者亦有自己的洋名,如已故的刘若愚(JamesL.Y.Liu),因而我们在介绍时似应多作了解,尽可能采纳他们自己的“正名”才是。对于老一辈汉学家,国内已比较多见,故未见出错,如翟理斯(H.A.Giles)、理雅各(JamesLegge)等。但国内一些文章在介绍新一代(说新,只是相对而言,其实已有不少已经谢世)的汉学家时,却对这些名家仍采纳音译方式,这就十分不妥

    读书 1997年11期1997-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