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阵亡将兵之墓”与“日本战犯谢罪碑”

2008-05-30 10:33胡昌方
文史月刊 2008年5期
关键词:管理所淮北战犯

胡昌方

1942年12月10日,日军与新四军在朱家岗(今江苏泗洪县曹庙乡境内)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在这场战斗中,共歼灭日本军平林师团280余人,新四军四师九旅第二十六团有73名指战员为国捐躯。为纪念这些抗日英烈,淮北抗日军民们竖碑建亭,修筑公墓,于1943年10月10日建起了朱家岗烈士陵园。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朱家岗不仅竖立着革命先烈的热血丰碑,还记载着一段体现中华民族博大胸怀的感人故事。战斗中,由于日军仓惶撤逃,丢下了13具尸体。战斗结束后,淮北抗日军民大仁大义,将这13具尸体收殓埋葬(现葬点位于陵园东南一角),并由日本反战同盟淮北支部竖立起一座用日文刻写的“日本阵亡将兵之墓”墓碑。碑文曰:

日军千余名和新四军作战之后,一九四二年十二月十日冬,小队长以下十三名令人惋惜地离开这个世界,永远告别了父母妻子而长眠于草根之上。

新四军把死者尸体给予埋葬,这表明侵华战争的残酷性及日本军部和大资本家谋私利为目的的一个罪证。

淮北日本反战同盟支部

昭和拾八年拾月拾日立

在同一个战场、同一次战斗中,敌我双方的阵亡者共葬同一墓地,在这个世界上,也许唯有中华民族才能有如此博大宽容的胸怀——允许侵略者的尸体埋在自己卫国战士的身旁!

须知,这一博大胸怀,源于中华民族的淳厚、宽宏与理智。他们深知:尽管这13名日本将兵手持武器在中国的土地上进行杀戮,然而他们却是军国主义的受害者,是战争狂人的牺牲品。正因如此,淮北抗日军民才以宽容之心,给阵亡的日本将兵留下一席“葬身之地”。

其实,这座包容博大胸怀和宽容之心的“日本阵亡将兵之墓”墓碑,既是一座“醒悟碑”、“警世碑”,更是侵略者留下的“罪恶铁证”。倘若有一天,一些有良知的日本人看到这座墓碑后,他们也许会为之汗颜和内疚,自责和悲愤。

这一天,果真来到了。一个偶然的机会,日本友人、浙江海盐泽铃精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中隆先生在互联网上获悉朱家岗抗日烈士陵园里葬有二战时日本阵亡士兵的消息后,颇为震惊。2006年10月4日,他慕名专程来到墓园。田中隆一行,先是在“抗日烈士纪念塔”前敬献了花圈,并深深三鞠躬,代表其父辈向抗日英烈和中国人民谢罪,然后又来到了“日本阵亡将兵之墓”前,凝神默读碑文后,感慨陈词:“要把中国人民特别是淮北军民的博大胸怀和宽容之心,向日本人民广泛宣传,并以自身实际行动为泗洪的经济发展、为促进日中两国人民的世代友好作出贡献。”

当然,彰显中华民族博大胸怀的史实,绝非上述一例,辽宁抚顺战犯管理所对日本战犯的改造又是一例。

1950年7月,前苏联将被俘的日本战犯和伪满战犯转交我国时,苏方科雷阔夫少校特别向中方介绍:“这些战犯,都是极端反动、顽固不化的坏家伙!根本无法改造,只有杀掉!”然而当时周恩来总理则明确指示:对这些战犯进行改造,“要做到一个不跑,一个不死!将来也可以考虑一个不杀……”

由于管理所的全体管教人员以博大胸怀和宽容之心对战犯悉心教诲,终于使其脱胎换骨,改邪归正。到1964年3月4日,被判刑的1062名日本战犯先后全部被提前释放。

这些战犯归国后,自发成立了“中国归还者联络会”(简称“中归联”),并发表了轰动日本的《告日本人民书》:“……祖国日本和人民所需要的,不是侵略战争,而是独立、民主与和平。我们既然认识了自己过去所犯的罪行,我们就不能再犯这样的罪行。我们坚决反对侵略战争,坚决反对把人民驱向侵略战场的军国主义!”

如果说,是中华民族博大宽容的胸怀征服乃至感化了抚顺战犯管理所里的日本战犯,那么,日本“中归联”自发集资兴建“谢罪碑”,则是他们对“再生之地”和“第二祖国”的感恩之举。上世纪80年代,由会长富永正三和副会长大河原孝一等人,筹集资金500万日元,会同管理人员一起到丹东选购建碑材料。经过一年的紧张施工,1988年10月20日,一尊3米高的汉白玉“向抗日殉难烈士谢罪碑”,在管理所监区东侧竣工落成。

如同朱家岗抗日烈士陵园里的“日本阵亡将兵之墓”墓碑一样,日本战犯在曾被其入侵过的中国,自愿修建成“谢罪碑”,这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谢罪碑”的背面,用中日两国文字镌刻着发自战犯肺腑的碑文:

我们在长达十五年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战争中,犯下了烧、杀、抢的滔天罪行。战败后,被关押在抚顺和太原战犯管理所,在那里受到中国共产党、政府和人民“恨罪不恨人”的人道主义待遇,开始恢复人的良心。没想到根据宽大政策,一名也没有处死刑,全部释放回国。

正当抚顺管理所恢复原貌之际,在这里建碑表示向抗日殉难烈士谢罪的诚意,刻下决不允许再发生侵略战争、为和平与日中友好奋斗的誓言。

中国归还者联络会

一九八八年十月二十日

如今,“中归联”成员都已步入晚年,有些已经辞世。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后辈们永远和中国人民友好。可喜的是,这一美好夙愿已经实现,并在发扬光大。2005年6月27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前夕,“中归联”原副会长大河原孝一等4名日本老兵带领50名年轻的日本国民,来到了“向抗日殉难烈士谢罪碑”前,献上写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花篮,之后他们俯首反省,仰天发誓:决不允许历史的悲剧重演,坚决维护永久和平!

“将兵墓”,记载着历史;“谢罪碑”,昭示着后人。中华民族博大宽容的胸怀,令世界惊叹!

(责编 卫清萍)

猜你喜欢
管理所淮北战犯
淮北市融入徐州都市圈产业对接路径研究
关于做好房地产管理所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
分析地方文物管理所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四川九寨沟地震致震区部分文物受损
“我的改造岁月”
第一曲
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