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煤矿工人的第一篇小说《矿工起义》在长治市发现

2008-05-30 10:33
文史月刊 2008年5期
关键词:萧军文学史矿工

一 丁

在中国文学史上,煤矿文学独辟劲旅,描写煤矿工人生活的作家苗培时、萧军、康濯3人被文史学家誉为煤矿文学之祖。他们首先接触煤矿工人,描写了中国的煤矿工人的斗争与生活。苗培时1945年写的短篇小说《矿工起义》、萧军1955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五月的矿山》和康濯解放初期发表的有关湖南煤矿工人生活的作品。

苗培时创作的《矿工起义》,描写的是山西石圪节煤矿工人在1945年8月抗战胜利前夕英勇起义的故事。日寇阴谋在撤退时炸毁煤矿,煤矿工人在共产党地下组织的领导下,展开了保护煤矿的斗争,与八路军里应外合,消灭了顽抗的敌人,取得了胜利。

《矿工起义》写成后,首先发表在当时的《华北文化》杂志上,后出单行本。全书共五回,第一回:日本鬼子炸矿山。第二回:任昌孩怒打汉奸。第三回:石根喜布置起义。第四回:张大妈完成任务,第五回:矿山上飘扬解放旗。五回共计8000字。

别看这8000字,它却是中国文学史上反映煤矿工人斗争的第一篇文学作品,因而在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现在发现的这一本《矿工起义》是解放后于1952年10月在北京由工人出版社以“职工业余学校课外读物”套书出版,由杜福寿先生在旧书摊上购来收藏后交给我的。此书32开,竖排繁体字,正文共28页。由于近50年来未再出版,青年读者已经看不到了。

作者苗培时(1918.2—2005.10)笔名大古、草田、有光等,著名作家。与赵树理是好友,是大众文化奠基人之一。读书时期曾参加“一二·九”运动,1936年参加民族解放先锋队,在中法大学文学院创办《草原》杂志,创作诗词、歌谣。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8年赴延安陕北公学院高级研究班学习,后转鲁迅艺术学院编译部任编译员,从事口语文学。1940年,苗培时以“全民抗战社”华北战地特派记者兼李公仆先生秘书身份访问了晋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1943年夏到晋冀鲁豫边区文联工作,曾任《华北文化》副主编,后调新华书店任文艺编辑。上党战役中,苗培时曾随军参加潞城的解放,随第一批登城墙的17个战士首先登上潞城城头。1946年后任新华社特约战地记者、邢台市文联工作委员会主任、《新大众》半月刊主编、《新大众报》副刊主编。出版的报告文学有《走马太行山》、《风雪之夜访五台》、《过同蒲路遇大雪》;剧本有《祖国青年》、《庆祝太平舞》、《小两口谈和平》、《开渠》、《李闯王》、《杀宋》、《百名英雄》、《赵亨德大闹正太路》等。新中国成立后回到北京曾任《说说唱唱》执行编委、《大众日报》、《工人日报》编辑部主任,出版有《红树岭》、《慈禧外传》、《甲午风云》、《玉堂春》、《尼姑怨》等近百部文学作品。

(责编 郝家正)

猜你喜欢
萧军文学史矿工
逆流而上的矿工兄弟
The New 49ers
文学史的语言学模式与“话语”的文学史
《延安日记》里的萧军与毛泽东
文人萧军是决斗高手?
百年后的文学史“清算”
度过浩劫终见光明的萧军
萧军与 《文化报 》事件
《文学史》丛刊
有个性的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