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欣赏美好 陶冶性情

2008-08-29 03:43肖守凤
21世纪中学生作文·中考适用 2008年4期
关键词:潭水石块女孩儿

肖守凤

审美类话题作文,其写作内容较为抽象而深刻,在中考作文命题中不常见。如2007年云南昆明市的中考作文要求以“印象”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山东淄博市的中考作文要求以“美就在身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浙江义乌的要求以“_____真美”为题,写一篇文章等。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确,美就在我们身边,美就在我们的生活中。面对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的美,该写什么呢?我们要用充满真诚的眼睛去寻找、开掘生活中“真实的美”。只要善于把潜存于头脑中的令自己身心愉悦、陶醉的材料集中起来,而且逐渐条理化,从而激发自己写作的灵感,那么笔下所流淌出来的文字,自然就具有美的意蕴。

欣赏就是一种审美。一个人从小至今,肯定经历过许许多多美好的事情,从中也领略到了其中的趣味。比如欣赏多彩的生活,欣赏多姿的自然,欣赏永不言败的人生,欣赏在青春中熔炼出的生命,或者欣赏寻求快意的心灵等。这个话题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可谈人生、青春、生活,也可以写环境与自然,乃至经历过的点点滴滴,从而写出你美的感受和独到的见解。面对众多的素材,我们要慧眼独具,从中筛选出感受最深、趣味最浓的。“万绿丛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要从小处入手。要选好材料,就得站得高、看得远,深入挖掘。立意不仅要明确,还要力求新颖深刻。

[真题1]

2007年山东淄博市中考作文题

著名雕塑大师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请以“美就在身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满分佳作1]

美在你我之间

一考生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尽管有些凄美,但这美还是感动了我。不知何时,这美便开始在世间流淌,感动了龚自珍,也触动了我。它没有停留在那时间的平面,而是穿越了历史,让人代代感同身受。

大江东去,惊涛拍岸,唤醒一代代帝王豪杰的雄心壮志;山中明月,空谷幽篁,孕育出一代代文人骚客的缠绵诗意。美,便如此生动地雕刻出人类发展的历史与文化,成为人类历史画卷里精彩的一笔。

美,属于那些懂得审美的人。

著名的雕塑大师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他用自己善于创造美的手,将“缺陷”演变为人间的绝美,为我们诠释了美,证实了发现美的意义。我感慨于那颗善于感知的心。

美,属于执著追求美的人。

厉归真执著于画虎。为捕捉虎之美,他不惜冒险入林,入棚观虎。几年如一日,终将虎之神态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地画了出来,获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可见,发现美是刻画美的前提,而执著地追求美、痴迷于美的人,才能获得美的真谛,熟谙美的力量。

美,一旦被赋予人性,就会发出耀眼的人性美的光芒。

范仲淹没去过岳阳楼,苏轼也没见过真赤壁,但他们先后写出了流传后世的《岳阳楼记》和《赤壁赋》,以其瑰丽的文采光照后世。何也?因为他们写的是人类历史的文明、心中的圣景,写的是自己矢志不渝的追求。这样的美,大气而可敬。

我,不禁细细地搜寻起生活中的美来。质朴厚重的泥土、轻舞飞扬的柳条,伴随自己细腻的感受充满灵气,化为了美的意象。美,便是如此,一个奇妙的轮回,流淌在你我之间。

那就让激情点燃激情,让责任激发责任,让我们用掩映于你我之间的美丽去生发灿烂的未来……

[亮点启示]

“美”是一个熟悉的字眼儿,也是一个抽象的字眼儿。作者却别出心裁,匠心独具,将“美”这个抽象的字眼儿意象化、形象化,巧妙地展开审美思维,涉及古代诗词、美术的审美意蕴,内容_曳多姿,富有启迪意义。

本文开头就巧妙引用龚自珍的诗句,鞭辟入里、简明形象地表达了意旨,为下文的舒展行文作好了铺垫。

前三个自然段巧妙诠释“美”的内涵后,放发思维,从“美,属于那些懂得审美的人”,“美,属于执著追求美的人”,“美,一旦被赋予了人性,就会发出耀眼的人性美的光芒”三个角度,联系具体而精当的事例,充分阐发了“美在你我之间”,美就在日常生活之中的论点。

面对抽象的写作话题,巧于深入浅出、化难为易、生发联想,这是作文应试的一大技巧。

[真题2]

2007年浙江义乌市中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走进自然,我们领略景色之美;亲近大师,我们感受哲理之美;享受亲情,我们体验生活之美;展现才华,我们成就青春之美……生活并不缺少美。美,就在我们身边。

请以“_____真美”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大胆想象,讲述故事,也可以抒发感情,发表议论。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文章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16行。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满分佳作2]

此景此情真美

一考生

这天傍晚,我来到山上,来到白龙潭边。这向西缓缓流去的潭水,清澈、晶莹、透亮。白龙潭很蓝,它蓝似天空,但比天空蓝得纯正;它蓝似海洋,却比海洋蓝得晶莹;它蓝似俄罗斯小姑娘那蓝晶晶、水灵灵的眸子。白龙潭潭边,有一层石块儿。石块儿有棱有角,虽参差不齐,倒也别有一番情趣。晚风轻轻拂过,潭水微微地涌向前方,推着小小的涟漪,一层又一层。风大了,潭水猛烈地向前涌,拍打着潭边的怪石,溅起小小的浪花。啊,真美!

夕阳西下,残余的、微微的阳光,终于恋恋不舍地告别这晶莹的潭水。夕阳的倒影映在水中。啊,那一层一层、一条一条的半圆的水纹线条,难道不是在勾画着夕阳的身躯?线条慢慢向下勾画着,很深,也很密,仿佛已到了水底,颜色也由赤变黄,渐渐过渡。啊,真美!

看着潭水,我心中感慨万千。猛一抬头,看见对面的草地上有一朵朵小花:紫的、黄的、红的、蓝的……不计其数,似乎要把这碧绿的草地点缀得光彩夺目。草地的深处是树林。在这郁郁葱葱的树林之中,几座黑瓦白墙的房屋时隐时现。

“扑通、扑通”的声音一阵接一阵。我回过神来,看着下水游泳的人把平静的潭面打破。嬉戏声、打闹声、尖叫声汇成一片,给这寂静的白龙潭带来了生机。

几个不会游泳的小姑娘坐在石块儿上,静静地看着别人戏水,任凭潭水漫过她们的小脚丫。

“扑通!”一个戏耍的女孩儿踩在石块儿上,脚下一滑,不慎跌落水中。她大声呼救,游泳的人们立刻围过来。大家纷纷拉住女孩儿,将她送上岸,又从自己带来的干净衣服中取出外套给女孩儿披上。啊,真美!

天蓝,水蓝;草绿,林绿;心美,人美。这是诗,这是画;这是神奇的大自然,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美,就在山上的白龙潭;美,就在人们的心灵;美,就在我们的身边。

[亮点启示]

本文富有景色美。文章开门见山,描写了一个美的所在、美的意境。作者笔下的白龙潭是一幅清丽的图画。其中的文字描写如“白龙潭很蓝,它蓝似天空,但比天空蓝得纯正;它蓝似海洋,却比海洋蓝得晶莹;它蓝似俄罗斯小姑娘那蓝晶晶、水灵灵的眸子”,“线条慢慢向下勾画着,很深,也很密,仿佛已到了水底,颜色也由赤变黄,渐渐过渡”,“几个不会游泳的小姑娘坐在石块儿上,静静地看着别人戏水,任凭潭水漫过她们的小脚丫”,细致真切,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

本文富有人情美。作者不但描写了美的景色,还描写了景中之人。如“一个戏耍的女孩儿踩在石块儿上,脚下一滑,不慎跌落水中。她大声呼救,游泳的人们立刻围过来。大家纷纷拉住女孩儿,将她送上岸,又从自己带来的干净衣服中取出外套给女孩儿披上。”这样一个含有险情的情节描写,透着一种人情美。

本文富有修辞美。文中的语言洋溢着一种畅达美、喜悦美、诗情美。如——“天蓝,水蓝;草绿,林绿;心美,人美。这是诗,这是画;这是神奇的大自然,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美,就在山上的白龙潭;美,就在人们的心灵;美,就在我们的身边”等,既有修辞美,也自然而巧妙地点明了主旨。

[相关素材]

1.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康德)

2.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别林斯基)

3.美的事物是永恒的喜悦。(济 慈)

4.美的文词就是思想的光辉。(朗吉弩斯)

5.激情和表情就是美。一张不带激情、没有表情的脸就是缺陷;任它涂脂抹粉,你吹我捧,只有傻瓜才会爱慕。(布莱克)

6.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更是如此。(孟德斯鸠)

7.如果你歌颂美,即使你在沙漠的中心,你也会有听众。(纪伯伦)

8.最能直接打动心灵的还是美。美立刻在想象里渗透一种内在的欣喜和满足。(爱迪生)

9.追求美而不亵渎美,这种爱是正当的。(德谟克利特)

猜你喜欢
潭水石块女孩儿
溪水和潭水
没有风
扔适合自己扔的石块
补缺口
谁动了我的可乐
春潭
夏季的风
春潭
参观神庙数年后,忽然忆起,急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