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常识专题复习(二)民族、宗教与国际关系

2008-10-22 07:41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08年8期
关键词:设题参考答案和平

刘 刚

【知识概述】

1.基本概念:民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宗教、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联合国等。

2.基本内容: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必要性;宗教的性质、社会作用;我国宗教政策的内容,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的有关规定;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意义。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国际法的作用;判断主要国际组织的分类;当今世界的主题及其关系;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

【知识精讲】

考点1 民族的基本特征

(1)内容 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这是识别民族的基本依据。共同语言、共同地域是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形成的前提,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又促进了共同语言、共同地域的发展。民族的四个特征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其中共同心理素质具有极大的稳定性,是区别民族的最显著特点。

(2)知识运用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热点点拨 自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坚强领导下,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直接指挥下,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公安民警顽强奋战解救被困群众,灾区干部群众临危不惧奋起自救,全国各族人民患难与共全力支援,为我们打胜抗震救灾这场硬仗奠定了坚实基础。

对汶川地震中的遇难同胞,举国下半旗哀悼。这是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的集中体现。这一次代价虽然太大,却唤起了整个民族的凝聚力,再一次让世界见证到了中华民族的坚强和柔韧。经过历史和灾难凝练的中华精神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液里传承涌动。

设题:举国下半旗向遇难同胞哀悼,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历史事实反复证明,多大的灾难都吓不倒中华儿女!这是因为()

A.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共同语言

B.共同地域是形成民族感情的基础

C.共同经济生活是决定民族特征的根本因素

D.民族的心理素质具有极大的稳定性,是民族的最显著特点

参考答案:D

考点2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内容 我国各民族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这三原则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2)知识运用 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的修建具有重大的经济和政治意义,反对“藏独”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热点点拨 西藏经济连续7年保持12%以上的增长速度,总量突破300亿元大关,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时期。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农牧区的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局势连续19年保持基本稳定。当前,西藏政通人和、百业俱兴、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局势稳定、边防巩固、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正处于历史上发展和稳定的最好时期。

西藏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结果,在世界上树立起一面中国特色的处理民族关系的光辉旗帜。

设题:上述材料说明()

A.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

B.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和团结的物质保障

C.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和团结的前提条件

D.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落到了实处

参考答案:D

考点3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自治地方具体指自治区人大和政府、自治州人大和政府、自治县人大和政府。民族乡不属于自治地方。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2)知识运用 我国在西藏、新疆、内蒙古自治区充分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3)热点点拨 2008年3月14日拉萨发生打砸抢烧事件,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紧密团结各族群众,迅速依法采取措施,果断平息了这场事件。这一正义行动,坚持了社会主义法制,保护了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得到包括西藏各族群众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也得到了国际正义力量的理解支持。

只有高举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旗帜,坚决粉碎“藏独”分裂势力的阴谋破坏活动,才能有效地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为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设题:下列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认识,正确的是()

A.少数民族聚居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B.民族自治地区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特别行政区

C.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要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行使法律赋予的自治权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C

考点4 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

(1)内容 宗教的本质: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人们现实生活的虚幻的反映,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宗教的社会作用:主要起消极作用:阻碍了社会发展,削弱了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积极性,堵塞科学发展的道路。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对社会发展、文化艺术发展和调整人际关系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2)知识运用 充分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信教群众,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3)热点点拨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5月14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佛教协会消灾祈福大法会上,为灾区群众祈祷,并捐款10万元人民币。据了解,中国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宗教团体积极参加抗震救灾活动,截至5月14日,各全国性宗教团体已筹集捐款人民币300万元准备捐往灾区。

中国各宗教派别积极行“善”,体现了宗教的积极作用。

设题:下列符合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做法是()

①到宗教活动场所内进行无神论的宣传 ②保护宗教教职人员履行正常的宗教活动 ③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④教徒不能利用宗教危害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A.①②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考点5 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内容 ①含义(略)。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②依据:符合宗教自身规律;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有利于团结信教群众,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知识运用 国家拨巨资修复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和萨迦寺,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

(3)热点点拨 总投资3.3亿元的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和萨迦寺三大重点文物维修工程于2002年6月正式启动,所需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安排。工程分别于2008年3月、5月复工,计划年内全面竣工。其中,萨迦寺被誉为“第二敦煌”,以保存着丰富的宗教、历史、文化遗产而闻名。据了解,此次对萨迦寺的维修是萨迦寺建寺以来投资最大、规模最大、维修项目最多的一次。

中央财政全力支持三大重点文物维修工程,体现了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把宗教信仰自由与保护、发展民族文化有机地统一起来。

设题:依法确保信教公民、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这样做()

①有利于保护信教群众正常的宗教活动 ②有利于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③是为了大力发展宗教 ④是为了更好地、全面地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考点6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

(1)内容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必须反对封建迷信和邪教。树立科学世界观是发展先进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是科教兴国的需要,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2)知识运用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反对封建迷信,依法取缔“法轮功”,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教育。

(3)热点点拨 2008年5月20日,美国纽约华人社团在纽约法拉盛图书馆门前为四川灾区募捐,“法轮功”分子现场捣乱,引发众怒。

广大群众要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揭穿“法轮功”的实质和丑恶嘴脸。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以赴支援灾区,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努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设题:作为新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学生应该()

A.反对其他公民信仰宗教 B.树立科学世界观,做无神论者

C.传教而不信教,不相信神仙鬼怪 D.向宗教教徒宣传无神论

参考答案:B

考点7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1)内容 国家间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相悖是引起国家间摩擦或冲突的根源。

(2)知识运用 过去的五年,中国外交践行“和谐”理念,大国关系良性发展,周边合作积极务实,全面巩固与发展中国家友谊,积极履行国际责任。中国更加融入世界,世界也更加依赖中国。

(3)热点点拨 2008年5月6日至10日,应日本国政府邀请,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日本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时隔10年首次访日,是一次暖春之旅。双方发表了《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对于巩固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增进中日两国的战略互信,构筑两国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总体框架,全面深化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日双方在发展战略互惠关系上达成一致,是因为两国间存在着共同利益,这是两国合作的基础。

设题:继福田康夫首相去年年末的“迎春之旅”以来,中日关系已进入“更新”“更全面”“更高水平”发展的新时期。这表明()

①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性质 ②国际关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 ③国际关系的形式是多样的 ④国际关系是发展变化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正确答案:B

考点8 主权国家及其权利

(1)内容 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最基本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主权国家必须具备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等构成要素,在国际社会中享有独立权、平等权、管辖权、自卫权。

(2)知识运用 中国政府一再重申,任何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必须由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13亿人民共同决定。中国政府多次表示,应该尊重伊拉克的主权,真正做到伊人自治。

(3)热点点拨 2008年3月22日,陈水扁当局处心积虑推动的所谓“入联公投”被大多数台湾民众否决。“台独”分裂势力以“公投”之名行“台独”之实的阴险图谋遭致失败。

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同胞是骨肉兄弟,在国家主权这个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台独”分裂势力搞“台独”是不得人心的,两岸人民期盼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同努力。

设题:台湾问题是我国的内政,任何国家都无权干涉,这是因为()

A.国家间的关系是由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

B.不干涉他国内政是联合国宪章的宗旨

C.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享有独立权

D.台湾问题由来已久,情况复杂

参考答案:C

考点9 国际法的概念和作用

(1)内容 国际法就是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国际法的产生是国家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交往发展的必然结果,国际法不是由一国单独制订的,而是各国在相互交往中通过协议的方式制订的。国际法对国家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2)知识运用 国际法是调整现代国家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的国际法律规范。它对于国家关系的正常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3)热点点拨 2007年6月19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六届会议通过了关于人权理事会建章立制问题的一揽子方案,该方案确立了定期普遍审议机制、人权特别机制、专家咨询机制以及理事会议程和议事规则等。本届会议通过的人权理事会建章立制一揽子方案的最重要之处,是确立了定期普遍审议机制,即世界各国一律平等,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每隔四年都接受一次人权状况审议。

定期普遍审议机制对世界各国均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人权理事会如期完成建章立制工作,为人权理事会工作全面步入正轨奠定了基础。

设题:美国在其“国别人权报告”中,都将自己作为“例外”,手捧“人权”这面镜子照人不照己。这表明()

①美国作为主权国家,享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②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在人权问题上推行双重标准 ③美国热衷于国际人权建设 ④美国不履行不干涉他国内政的义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D

考点10 联合国

(1)内容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协调国际关系,促进各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其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禁止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

(2)知识运用 中国支持联合国;中国的和平与发展也得到了联合国及国际社会广泛而大力的支持。

(3)热点点拨 2007年,中国共需缴纳联合国会费和维和摊款等各项费用2.7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42%,上涨幅度在各国中位居前列。中国克服自身困难及时缴纳联合国各种费用,以实际行动履行对联合国的财政义务,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国际援助和国际事务,一次次向全世界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中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根据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对联合国的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设题:联合国是__________国际组织。()

①政治性的 ②世界性的 ③政府间的 ④区域性的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考点11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内容 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2)知识运用 中国崛起有利于世界和平。世界和平能不能得到维护,取决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

(3)热点点拨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合作的领域越来越广泛,中美关系的战略意义进一步上升。2008年是中美关系发展极为重要的一年。中方愿与美方共同努力,始终从长远角度和战略高度把握两国关系,坚持发展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大方向,妥善处理彼此重大利益关系。

中国与美国之间良性互动不断加深。和谐的大国关系是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的关键。

设题:中美战略对话和战略经济对话,有利于促进两国共同繁荣,有利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也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和世界的持久和平。这说明()

A.合作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B.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C.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 D.经济发展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前提条件

参考答案:A

考点12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1)内容 当前世界形成了多极化趋势:第三世界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社会主义中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在国际舞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西欧经过20多年的发展,经济总体实力已经与美国相当;日本经过20世纪60~70年代的发展,成为世界的金融大国和债权大国;美国是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对国际事务的垄断已力不从心,渐失昔日的霸主地位;俄罗斯仍有巨大的经济、科技和强大的军事力量。

(2)知识运用 多极化是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的,因此有助于扼制美国搞单极世界由它来“领导”国际社会的图谋,同时也有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3)热点点拨 次贷危机引发了美国和全球范围的又一次信用危机,而从金融信用和信任角度来看,它被有的经济学者视为“美国可能面临过去76年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冲击”。消除这场危机,因而也需要足够的时间。

当今时代是一个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的时代。次贷危机的延续,一方面波及到世界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说明了美国对国际事务的垄断力不从心。

设题:近年来,美国奉行的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的战略频频受挫,欧盟一体化进程加快,俄罗斯、印度、中国等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大国之间出现了既合作又竞争的态势。所有这些表明()

A.世界格局继续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B.强权政治已经退出历史舞台

C.当今世界已经是一个多极世界 D.反对霸权主义失去了现实基础

参考答案:A

考点13 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1)内容 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在当今和未来的世界,经济是基础,科技是龙头。当前世界各国,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

(2)知识运用 要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的路子。

(3)热点点拨 财政部近日出台政府采购新政策:对于国内企业或科研机构首创和自主研发的、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技术发展方向的产品,政府采购将予以大力扶持,通过首购和定购的形式优先购买。这意味着,随着国家扶持力度的加大,自主创新将享受到更多的“阳光雨露”。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推进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光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是不够的,更需要政策这只有形的“手”进行激励和引导,采取多种措施鼓励保护。利用政府采购政策推进本国技术和产品创新,也是国际通行的做法。

设题: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把科技上升到第一生产力的高度,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其内在原因是()

①任何国家都有实施科技创新的职能 ②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③国际关系是变化发展的 ④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力图在未来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参考答案:B

考点14 我国的对外政策

(1)内容 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外交政策为实现和维护国家利益服务。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着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其基本点有: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知识运用 早在2005年9月,中国领导人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首次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这一理念体现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外交也在践行这一理念的过程中愈加成熟。

(3)热点点拨 岁末年初,往往是外交活动的淡季,大国首脑却相继来华访问。法国总统萨科齐、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印度总理辛格、英国首相布朗、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这些频繁的高层外交活动,折射出党的十七大之后中国外交的新气象。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和谐理念这一中国古代哲学在现代外交上的运用,将引导中国实现稳定和繁荣,并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设题:建设和谐世界,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新发展。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是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实现和平发展的重要条件。为此,我们应致力于

()

①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②促进世界普遍繁荣 ③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④维护世界和地区安全稳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猜你喜欢
设题参考答案和平
2017年6月七、八年级参考答案
2017年6月九年级参考答案
博弈·和平
揭秘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在哪儿设题
初中物理实验的有效使用策略
参考答案
期盼和平
参考答案
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
“遥远的和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