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加康复训练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探讨

2008-11-07 09:21薛天庆陈忠菊胡光辉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08年10期
关键词:椎间盘腰椎间盘康复训练

薛天庆 陈忠菊 胡光辉

摘要:目的:探讨推拿加康复训练对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对照组65例。观察组以放松手法、点穴手法、俯卧后伸法、斜扳法、整理手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以单纯手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64.29%,对照组为40.91%,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推拿加康复训练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显著。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青少年康复法推拿康复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虽然发病率低,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一般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高发群体在成人,所以对于青少年很少考虑本病,再加上有的患者腰腿疼症状不典型而出现误诊。对于诊断明确的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方法、原则、手段等还存在不同的观点,若治疗不当则会给患者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本文就推拿加康复训练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探讨,以资给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借鉴。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定安徽师范大学、安师大附中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140例青少年学生为研究对象,符合《康复医学诊疗规范》的诊断标准。其中男66例,女74例,最小14岁、最大21岁,平均年龄17.5岁;病程7天-1年。典型症状腰痛伴下肢痛125例、下肢痛11例、腰痛4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者128例、伸肌肌力减退76例、小腿外侧及足部麻木减退者65例。

1.2研究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断依据:①询问病史:一般为剧烈运动或外伤所致;②主要症状:腰痛、腰肌痉挛、小腿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足趾背肌伸力减退、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③功能障碍:脊柱运动受限后伸障碍最为明显。不敢直立,弯腰牵扯腰腿痛。④观察姿势与体格检查:腰椎侧凸,多凸向患侧,下腰椎棘突间旁1~2cm处有压痛点,按压或叩击时腰椎时下肢有放射痛,放射痛区域与自觉疼痛的部位一致;直腿抬高试验呈阳性。

2治疗方法

2.1观察组每天推拿1次,每次30min,2周为1个疗程。

2.1.1放松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在腰部、臀部及患肢上施滚、揉、捏等轻手法按摩1 0min。

2.1.2点穴手法:指压夹脊穴、委中、承山,肘尖按压环跳穴、承扶穴等,每穴停留1min。

2.1.3俯卧后伸法:患者俯卧位,术者站于患者右侧(以右侧患肢为例),而对侧方,左臂从右腿下面伸进,将右腿托起并过伸髋关节,右手按压患椎,左臂行间断抖动20次。

2.1.4斜扳法: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上,屈膝屈髋,健肢在下并伸直,术者立于患者前侧,一手扶其肩,一手握其髋,轻柔摇动数次后双手同时对抗用力扳动,左右各1次。

2.1.5整理手法:在治疗手法完成后,患者再改俯卧位,分别松解腰部肌群以及下的肌肉,消除手法造成的不适感。

康复训练:①第1~3天被动的直腿抬高活动15次/d,仰卧位收缩股四头肌30次/d。②第4~10天仰卧挺髋,手脚着床,俯卧位上下肢后伸,做“小飞燕”运动,并在顶点位时保持10s,7次/d。③第11~30天,腹肌训练,仰卧抬上半身和双下肢屈伸,10次/d;直立位徒手和负重5kg屈伸,10次/d;④倒行200~1000m。

2.2对照组采用单纯推拿治疗,手法同观察组。

康复标准:腰痛、腰肌痉挛等症状消失、小腿外侧皮肤感觉增强、足趾背肌伸力增加、跟腱反射明显;脊柱运动自如、腰椎无明显侧凸,下腰椎棘突间旁1~2cm处压痛点消失,按压或叩击时腰椎时下肢有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呈阴性。

3统计方法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疼痛及压痛测定和腰背功能试验,并在推拿加康复训练和单纯推拿实践两个疗程后进行效果测定,实验测得所有数Win-dow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和处理,以P<0.05作为手法与康复训练效果显著性差异。

4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参照1994年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全部患者均于2个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痊愈:症状与体征消失,恢复日常工作;显效:症状与体征明显减轻,腰椎相关部位活动正常;有效:症状与体征有所减轻但有反复发作;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64.29%,对照组为40.9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5讨论与分析

5.1腰椎间盘突出痘类型及发病机制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胝1突出最为多见,约占95%。1987年Spengler将椎间盘突出分出3种类型:椎间盘膨隆:髓核膨出,纤维环表层完整;椎间盘突出:髓核穿出纤维环,后纵韧带完整;椎间盘游离:分离的髓核碎片从后韧带穿出,由椎间隙脱出游离。由于椎体终板在儿童为二次骨化中心,正常时21岁左右与椎体融合,所以一般把21岁以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划分为青少年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青年椎间盘突出症的突出部位以L4~5节段最常见,其次是L5~S1,节段和L3~4节段,其中多为单节段突出,偶有双节段突出,其类型多为中央型。

椎间盘由软骨板、纤维环、髓核三部分构成。从发育角度看,骺环是独立骨化的软骨结构,其中心部分一直保留为软骨,形成椎间盘上下软骨终板,作为髓核的上下界与相邻椎体分开。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成因是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或外伤所致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处脱出,压迫腰神经根或马尾神经,而出现腰腿放射性疼痛等一系列神经症状,不合理的运动姿势和过度的运动都会导致腰椎间盘的突出。在青少年时期,纤维环没有发生退行性变,髓核含的含水分量占85%,即使在极大的压力作用下,椎间盘发生了永久性的形变,髓核仍不会发生突出。在单纯的压缩载荷下,首先发生的终板骨折。剧烈运动或外伤是造成青少年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原因,但是青少年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低,约为0.5%~6%。

5.2推拿的起源与特点康复医学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迄今有90年的历史。尽管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始于上世纪80年代,然而古代医著中就已包含着一些朴素的康复医学思想和独特的康复医疗方法,推拿就是其中一种。推拿的特点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生物力学、保健等学科,凭医者熟练的手法技能作用于人体,具有较高的保险系数和安全系数,对疾病有相当广泛的适应性,功能上除本身具有的强身健体外,对运动损伤的防治、康复、各种慢性疾病引起的器官功能不全、神经骨骼系统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等都有医疗、预防、康复的作用价价值。

5.3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

5.3.1对椎间盘及突出髓核的影响:推拿可以使椎体间隙增宽产生负压,有利于突出物的回缩:牵拉可以使后纵韧带紧张。对突出物起到向椎间盘内推动的作用,达到整复的目的。快速牵拉加中医传统手法治疗,方法简单易行,它主要通过两个不同方向的作用力,降低椎间盘内压力,增加盘外压力,促使突出物还纳。另外推拿手法可以促使椎间盘髓核回纳,从而减轻对神经根的压力而缓解症状。

5.3.2改善局部循环和代谢:实施推拿后局部血流量相当于推拿前的十多倍,这样,充分的组织血液灌流量大大提高了损伤组织的代谢水平,从而使损伤组织的修复质量达到最佳状态。如软组织损伤后自然形成的癍痕修复与通过推拿手法治疗形成的组织修复就有显著差异,前者常可摸到硬结,组织弹性差,经常诱发疼痛,后者保持了原组织的良好弹性和功能。

5.3.3推拿手法的镇痛作用:推拿对疼痛的缓解是通过多个环节来共同实现的,如可以提高下丘脑内啡呔的含量,可以降低缓激肽、5-羟色胺、前列腺素、血小板降解产物、P物质等炎性介质的含量,可以纠正或减轻全身及局部的循环障碍等。运用推拿手法治疗能够降低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而升高β-EP、DA,可以改善微循环,促使神经根内外水肿吸收,缓解痛觉神经末梢的过敏状态,提高痛阈。发挥既消炎又镇痛的作用。

5.3.4调整脊柱内外平衡:脊柱存在着内在和外在两个平衡系统,前者指椎间关节的平衡即:椎间盘的张力、后关节的压力、周围韧带的张力维持腰椎在任何体位下平衡,它是以椎间盘及其侧后方的椎间关节为三点支架所形成的内部平衡装置。后者指腰伸肌群、腹肌和两臀中肌的肌力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它主要是周围韧带、肌肉、尤其是椎旁肌的加固作用,当椎间盘突出还纳后,运用旋转、屈伸等动力手法,可对内平衡进行重新排列,全面调试,使之运转正常化。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运用各种手法缓解肌肉痉挛,增加肌力,协调两侧肌张力,使外平衡始终为内平衡的恢复创造良好条件。

5.4康复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辅助作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实施推拿后,为了增加患者的独立性,同时有助于减少椎间盘的内压,纠正腰椎侧弯畸形和缓解腰部肌筋膜的紧张度,也有助于分离坐骨神经根,防止神经根由于周围组织的渗出导致的继发性粘连,需要进行必要的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既能让患者进行自我治疗,也能提高推拿疗效。由于脊柱存在内外平衡两个系统,两者中的任何一个因素失去平衡都可能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出现和复发,而康复训练对于维持两种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推拿治疗可以减轻甚至解除不平衡因素带来的疼痛,但结合康复训练可以恢复脊柱系统平衡和增强腰伸肌群、腹肌和两臀中肌等肌力。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是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具有推拿手法的作用,同时又具有单纯推拿手法无法比拟的优势,同时康复训练能巩固推拿的治疗效果,使推拿手法的作用时效延长。

6结论

通过对140例患者分组治疗,观察组治愈率为64.29%,对照组为40.91%,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推拿加康复训练的治疗方法具有显著性效果。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其自身的特点,作为“绿色”医学,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青少年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实效,而对医者推拿手法的选择、运用和控制力量程度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对患者康复训练计划的有理制定和有力执行举足轻重,对患者早期处理是否合理、科学,关系到日后康复时间长短。推拿结合康复训练的实践运用必须以相应个体具体症状针对性的去配对,切实做到“有理,有效,无副作用”,并且需要时与其它疗法并用才能取得最佳疗效,而不能模式化的去套用和保守运用。

猜你喜欢
椎间盘腰椎间盘康复训练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吞咽障碍康复训练的应用及效果研究
老年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效果及临床意义分析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在脑卒中康复训练中的疗效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锻炼首选蛙泳
腰椎间盘的“害怕清单”
半躺姿势最伤腰
射频消融联合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治疗25例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帽子莫乱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