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力求更新 教学力求创新

2008-11-21 05:44陆兴青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8年9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摘要】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经济生活越来越国际化的知识经济时代,这不仅对未来人才素质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对现行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提出了新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观念的更新以及课堂教学的创新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教学改革 观念更新 课堂教学创新

更新与创新是时代发展所孕育的一对孪生兄弟,都是指敢于超越传统习惯的束缚,摆脱原有知识范围和思维定势的禁锢,善于突破头脑中已有的认知观念,产生具有进步意义的新设想、新方法和新发现。众所周知,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经济生活越来越国际化的知识经济时代,这不仅对未来人才素质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对现行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提出了新挑战。语文作为母语学科,是改革的基础学科、前沿阵地,语文教学中的“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打天下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了。笔者近些年曾在语文教改上做了一些尝试性工作,就此从“教师观念的更新和课堂教学的创新”方面谈一点浅显的认识。

一、教师观念的更新

1.教师知识要更新,做教书的明白人

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必须对所教学科有一个整体把握,能时时了解整个学科的动态变化,能够高屋建瓴地构造整个教学过程,正确、熟练地解读课文及相关语文知识,对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调控。

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作为教师必须努力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变传统的一次性教育为终生教育,把继续学习作为终身奋斗的方向。以前教育界盛行的“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的说法,在信息无国界的今天已经不是什么真知灼见了。作为教师,只有成了一条源头活水不断的小溪,才可能给学生时时掬取一瓢清凉可口的水解渴,此时此刻教师才可能成为教书的明白人。

2.教学方向要更新,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

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作为教师,无论自己知识储备多么丰富,如果不善于分析学生,势必会造成“富师傅,穷学生”的局面。

那么如何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分层次教学,因材因人施教。

“十个指头有长短”,学生也不例外。基础知识的差异、个性的差异,自然会使学生参差不齐。教师如果忽视了这一点,按同一要求、同一尺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统一的语文教学,势必会出现“优生不优,后进生更后进”的局面。因此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基础、接受能力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教知他们想学、愿学的知识,而不是强令他们学这学那。此外,力争做到“学生分层、目标分层、训练分层、评价分层”,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以学生接受知识的多少为归宿。

衡量一位教师教学质量的优劣,并非以教师教了多少知识为标准,而是学生学了多少知识,解决了多少问题,所以教师不能忽视教学规律,不能搞“一言堂”,而应在教学中观察学生,随时调整教学思路,把握好详讲与略讲、精讲与粗讲的关系。我在教《故都的秋》时,为了让学生能近距离地感受郁达夫以深情的感触、细腻的描绘给读者勾勒的北国秋景图,特意花了三节课的时间领学生到学校后山去实地感受秋意,而真正的上课时间只用了一节课。事后学生们对这节课记忆深刻,时常提起。这既使学生扩展了生活知识,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帮助学生养成了一种仔细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一举三得,作为老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教了不等于会了,如何合理地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深浅呢?除了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大规模检测外,更需要教师旁敲侧击,从各个角度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析,查漏补缺,把无知消灭在课堂内。

3.教学内容要更新,以教学方法为主

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形成灵活思维能力的重要基础。教学中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更重要。中学教师教学中必须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语文教学尤其要注重朗读技巧、写作技巧、听说能力方面的训练,从而使学生能在课堂学习中积极主动地捕捉教师的指令性信息和自我学习的反馈信息,并据此合理地调整学习过程。在如今这个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讲,学会什么远远不如怎样学重要,而怎样学又包括乐学、会学、善学。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好的学习方法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鼓励学生质疑,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2)指点学习方法,追求触类旁通的效果。

(3)评价学生能力,注重求异思维的发展。

4.师生关系要更新,建立“学长”型关系

实践证明,缺少沟通的师生关系严重制约着学生思维的发展,老师应当作为先学者来和学生平等交流,组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创造性人格,亦即“学长”型关系。这种新型师生关系须注重民主性、科学性、创造性、教育性,亦即无障碍的心灵沟通、易仿效的学长师范、深层次的潜能开发、强效应的人格融合,也就是常说的“良师益友”。

二、课堂教学的创新

1.充分发扬民主,变课堂为一个学生自我学习、开发思维的创造空间

在课堂上,要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要把学生当作一个在“超市”中购物的“顾客”,他们可以任意地挑选自己需要的或喜爱的知识商品。教师在对教材宏观把握、引导的基础上,发扬民主,引导学生找出重难点,找出学生希望了解的内容,从而确定教学目标。如在教授《蜀道难》时,学生最想了解朗读方面的技巧,那么在朗读方面可对学生加以充分引导,使其通过自己的朗读,来体会作者对蜀地峻美山川赞美的同时,还有对当朝统治者要好好用人守蜀的告诫。这样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而且事实证明学生也非常欢迎这样的课型。

在语文多元化的今天,发扬民主还包括了学生的自我学习和思维开发。教学中,教师要敢于让学生释疑,教师只起主导作用。开发思维要求学生能和教师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一些有创造意义的题目,增强联想力和想象力,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最终培养学生创造型思维,以顺应社会、时代对人才的更高要求,近些年高考中诗词赏析和文学作品题目中“答案言之成理即给分”的阅卷标准就是有力佐证。

2.教师要站在时代的高度用发展的思维来分析教材

人是社会的动物,如何培养人,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教给人某种生存能力以适应社会,这就要求教师能辩证地分析教材,不能人云亦云。任何作品都会或多或少地打上时代烙印。如《爱莲说》,作者周敦颐对追求功名富贵的世人不屑一顾,只愿作玉洁冰清的君子莲,如果教师不假思索就对爱莲之说击节叫好,鄙视爱牡丹之人,这就使学生认识不到周敦颐作为道学家的背景,从而背离了人性中真实的一面。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影响甚大,因此教学中要细析教材,达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目的。

3.个性化的课堂设计

个性化的课堂设计包括精美的导入语和结束语,简洁、精练、诙谐、幽默的教师口语,无坎的教学环节的衔接,恰如其分的教学氛围,新颖、巧妙、直观的板书设计等,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点,并努力锤炼出一个或几个闪光点,使整个课堂设计个性鲜明、突出。

4.创新基础上的务实

提倡创新,更要务实,创新知识借助一种巧妙、新颖的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重难点,以期学有所获。就像圆心与半径,无论教学手法这个半径多么大,都绝对不能偏离圆心这个重难点基准,否则圆心四处游移,圆将不圆了。

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人。语文教学改革创新是当前语文教育中的一大课题,绝不是一篇短文就能阐清述明的,它需要我们语文教师乃至所有语文人不断地尝试和摸索。

★作者简介:陆兴青,湖北十堰郧山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