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走进家庭,让家庭走近语文

2008-11-21 05:44蒋桂芬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8年9期
关键词:语文素养创设情境家庭教育

【摘要】家庭教育不仅是整个教育的开端,而且在整个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孩子语文素养的提高上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通过创造民主的氛围、创造快乐的情景、创设愉快的心境、激发灵感、激起兴趣、培养习惯、引导孩子用眼耳心感悟艺术等方式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家庭教育 语文素养 创设情境

著名的教育家福禄培尔说:“家庭生活在儿童生长的每一个时期,不,在人的整个一生中,是无可比拟的重要的。”是啊,家庭教育不仅是整个教育的开端,而且在整个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孩子语文素养的提高上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素养作为一种综合素养是不可能“教”出来的,需要在生活中学习,在熏陶中浸润,逐渐增强底蕴,提高修养。那么,作为孩子学习语言的初始环境和启蒙老师,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怎样下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寻找快乐的源泉

快乐是心灵的润滑剂。家庭中是否充满欢笑和温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是否也能成为一个具有快乐个性的人。和谐快乐的家庭氛围,对于孩子养成快乐的个性是很重要的。快乐的个性可以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孩子的语文修养。在孩子获得快乐个性的过程中,爸爸妈妈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爸爸妈妈应该为孩子创建民主的氛围、创造快乐的情景、创设愉快的心境,从小培养孩子快乐的个性。

1.以情育情,创建民主氛围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起点,是充满亲情的特殊育人环境,现代家庭尤其应该有一种浓郁的民主和谐的气氛。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给孩子创造宽松和睦的家庭环境,使家长与孩子的情感在家庭民主的“软环境”中交流,这样能提高孩子的活动能力,推动他们积极思维和行动,会对语文学习产生强烈的增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因此,创建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家庭环境是孩子语文素养提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养料与气候。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应多方面引导孩子的语文素养,达到各种因素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相互了解,给孩子一个成长的自由空间,这样能启迪孩子的智慧,扩大其文化视野,提高其审美情趣,促进语文能力的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2.以景促情,创造快乐情境

要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家长要创造条件引导孩子走进斑斓的生活,创造快乐的情境,让孩子在领略大自然这部伟大的书时吸取大自然的乳汁。另外,语文素养需要内心的快乐,家长可以随时准备一份好心情,展现给孩子一个自信而热爱生活的自己,引发孩子与家长的共鸣。晚饭后,与孩子一起散步时引导孩子注意观察,与孩子说说路边那草坪中的告示牌是多么有意思,说说灯箱中的广告语真是精辟,生活中的公益广告又是多么让人怦然心动;节假日与孩子一起留意各种风俗习惯,尤其是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休息日,带孩子多去阅览室、图书馆等学习的环境,引导孩子博览群书,这都是提高孩子语文素养的直接而有效的途径。

生活是五彩斑斓的,语文素养的培养应该开辟“生活语文”的学习新领域,让孩子走进生活,真正激发孩子语文学习的非智力因素,真正让孩子从生活中历练语文学习的能力,发掘其语文学习的潜在能力,进而让语文生活化,使孩子的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3.用心育人,创设愉快心境

孩子对父母有着特殊的信赖,他们往往把父母看成自己感情上的挚友、行为中的榜样、学习上的导师、生活上的参谋。父母对子女教养的态度、观念、期望和教育方法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用心育人、创设愉快的心境,对孩子学习语文会有良好的熏染作用。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幸福》一书中说:“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孩子是快乐的天使,家长要注重孩子对生活的感悟,站在语文人文性的高度让孩子蹲下身观察生活,踮起脚品味文学,让生活中处处存在的语文看得到、摸得着。洛克说:“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用心创设一个孩子喜闻乐见的情景无疑是激发孩子的创造欲望、营造语文氛围的有效方法。在温馨美丽的家中,给孩子创造语文学习的良好环境,书架上摆满孩子喜欢的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动漫、童话、科普读物和新闻报道,在耳濡目染中扩展知识面,让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这个命题,在家庭教育得到体现。

二、探求创造的灵泉

创新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21世纪的通行证。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随时点燃孩子创新思维的火花,诱发孩子的创新灵感,使孩子具有独特的灵感,而这种独特的灵感往往是孩子语文素养最重要的方面。引导孩子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地引导孩子“反弹琵琶”、“旁敲侧击”、“纵横驰骋”,引发孩子的逆向思维、侧向思维和多向思维,在生活体验、亲子阅读和户外活动中激发灵感、激起兴趣、培养习惯。

1.在生活体验中激发创作的灵感

于漪老师说:“文章不应当是硬做出来的,而应该像汩汩的清泉从心坎里流出来。心坎里的清泉来自何方?来自五光十色的生活,来自从生活中汲取材料的本领。”在家庭中,只要让孩子养成了观察生活、积累素材、认真思考的习惯,那么孩子的写作就会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材料,他的语文素养就会水到渠成。

家长要适时地引导孩子学会观察生活、体会生活,把握身边的小事。感受生活的点滴,文章就会流露孩子的真情实感。生活中,可以结合各种节日开展一些有意义的说动。比如春节、妇女节、母亲节、中秋节、重阳节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家长以“情感”为桥梁,以“亲情”为纽带,适时对孩子进行教育,这对语文素养的提高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家长要为孩子提供创设各种亲子游戏的材料和环境,充分利用家庭中的各种资源,开展各类游戏,并积极参与到游戏之中,成为他们游戏的伴侣,寓教于游戏之中。讲故事、外出参观、郊游和亲子锻炼等都是亲子沟通的有效途径,家长可以从这些活动中观察孩子的情绪、语言行为和动作发展等方面的反应,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指导孩子,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动脑筋、想办法、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游戏,使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快乐成长。

2.在亲子阅读中激起广泛的兴趣

语文素养涉及到孩子的知识视野、认识水平、审美品位、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提高语文素养,借助亲子阅读也算是比较好的一个方法,“孩子课外阅读的东西越多,掌握课内的基础知识就越容易”。家长可以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并通过阅读激活他们的思维,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通过绘本,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对语文学习重要的是培养兴趣。读读那些文学大家们的优美著作,与他们进行心灵的交流,让孩子体会其中优美的意境、语言,从而感到那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读得越多,越有语感,基础知识就雄厚了。因此要为孩子阅读创造环境和条件,从培养兴趣入手,鼓励孩子广泛阅读。千万不能限制孩子只读作文书。要让他们对阅读产生兴趣,乐于阅读,并能从阅读中感受乐趣。课内外文质兼美的文章要多读,采取朗读与默读结合,增加孩子自由阅读的时间,把精读与略读相结合,注重孩子的积累,使孩子的阅读在质量和数量上有足够的保证。总之,家长应该尽量抽时间与孩子一起阅读,这样可以促进孩子更好地发展。

3.在户外活动中培养观察的习惯

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家长要善于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时机,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教育。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是一生学不完的课文,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奔向大自然,自己动手来找大自然中和书中描写的素材。比如描写“四季”的文章,可以让孩子自主选择田野、菜地、山坡、公园等,引导孩子留心观察身边的花、草、树、鸟等动植物,仔细观察大自然的景色,同时鼓励他们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春天、夏天、秋天或冬天有什么特点,或者让他们把这些记在本子中,作为以后写作的素材。家长也可以带孩子多走走美丽的山川,看看美丽的河流,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中培养观察的习惯。通过这种方式,使他们了解各个季节的特征,积累丰富的知识,激发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三、青睐艺术的清泉

美是清泉,可以滋润干涸的心灵;美是甘霖,可以净化蒙尘的灵魂。马克思曾经说过,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的。不能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就不能真正体味到快乐和幸福。艺术对于语文素养的提高,对于美的感悟是至关重要的。要引导孩子用眼、用耳、用心感悟艺术。

1.善于用眼睛发现美

世上缺乏的不是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作家冰心说:“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的确是这样,在任何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无限丰富而美好的世界在等待家长去开发。让孩子懂得欣赏、懂得包容,告诉他一株植物,即使它没有鲜艳的花,它有青翠欲滴的叶子也是一种美;即使它的花和叶子都不漂亮,那么它的枝干长得错落有致也是一种美;如果它的花、叶子和枝干均显平淡,那么,它的组合也会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是那么的绰约多姿。要告诉孩子大海让人激奋高亢的美是壮阔之美,高山使人豪情万丈那是巍峨之美,小桥、流水、人家使人留连忘返的美是秀逸的美……告诉孩子,大自然已赐予人和谐之美、温馨之美和自然之美,但是要自己去发现、去体会。当然人类的审美对象不仅仅是秀丽的自然风光和精湛的艺术品,也包括美的言行和崇高的思想境界。在欣赏现实生活中美的言行、美的心灵时必然涉及到语言美、行为美和心灵美,这就要让孩子学会发现。

在波澜壮阔的大海之滨,在巍峨清秀的高山之巅,引导孩子用睿智的眼睛去发现美,让孩子感觉到美的体验是一种享受。当小草发芽、新叶泛绿、硕果累累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通过观察、体验、记忆、联想、创造等一系列活动,调动他们的一切感官,让孩子自己去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2.善于用耳朵倾听美

千百年来,音乐已溶入人类生活的分分秒秒;人们对音乐的需要远比对其他艺术形式的需要表现得更强烈。音乐能促进孩子大脑发育,能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对提高语文素养有很大的帮助。音乐是一位好老师,它会将孩子的心灵从喧嚣和冗杂之中带出,带到一片静土,使他们那烦躁的心平静下来。家长要引导孩子喜欢音乐,使音乐成为他的朋友。因为,音乐是以和谐动听的音响来表达和抒发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可以引起孩子感情上的共鸣,丰富孩子的音乐美感,激发孩子进行积极的联想和想象。同时,音乐是人类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艺术活动,它可以唤醒儿童审美心理,理解乐曲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意境。总之,通过音乐欣赏,可以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丰富孩子的审美情感,增强孩子的艺术修养,促进孩子语文素养的提高。

家长可以适时地培养儿童对音乐音响的辨别能力和感受能力,给他多听听音乐、多唱唱歌曲,唤起和激发孩子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体验,焕发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热情,充实他们的精神生活,同时,还可以增强儿童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从而使语文素养也有所提高。

3.善于用心灵感受美

语文素养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感的深刻程度和丰富程度。在体验美的时候,丰富、深刻的道德感可以增强和深化审美情感。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良好的艺术品用美的形式来歌颂美的心灵和美的言行。有正确的道德观念就能欣赏文学艺术作品中的言行美、心灵美、英雄美和崇高美。因此,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理想教育。这样能够提高孩子鉴赏美和评价美的能力,增强对文艺作品思想内涵的理解,丰富和深化美感体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源源不断的流水使得朱熹的“半亩方塘”一直水质清冽,波光粼粼。同样的,如果在家庭教育中能有长流不断的生活之水注入,让孩子有效汲取生活的清水,滋润自己语文的心田,他们的语文学习也必将丰盈充实、兴趣盎然。

★作者简介:蒋桂芬,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硕士生。

猜你喜欢
语文素养创设情境家庭教育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