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教学在课堂及创作中的创新

2009-01-05 02:26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个性兴趣培养创造性

卢 敏

摘要: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课堂及创作的创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审美情趣。

关键词:兴趣培养;个性;创造性;自由想象;创新能力

艺术教育就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下的教学的活动,其直接目的是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提高,并使学生的审美个性和创造才能得到保护与发展。在美术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在课堂及创作中创新呢?笔者根据自己十几年来在教学中积累的经验谈一下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不喜爱美术的学生有所增加,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不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学生没有主动积极的学习心态,就不会有执著痴迷的探索精神。举一个例子,大多数老师都希望课堂是安静的,然而,学生在美术创作、欣赏、比较的过程中,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发出声音,或是自言自语,或是大发感叹,甚至会哼几句小曲,我觉得这正是他们全身心投入创作的表现。如果这时教师大加斥责,会极大地挫伤他们的创作热情和激情,久而久之,势必会使他们的学习兴趣锐减。美术课堂上应允许学生表达情感,为他们创设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创作环境,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大有裨益。

二、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标新立异

我在平时想象画教学中。经常碰到这样的尴尬局面:学生的作业千篇一律,作业完成后学生自己也说不出到底画了一些什么,缺乏个性和创造性,完全达不到想象画的教学要求。究其原因就在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没有得到开发,创作欲望不强,稀里糊涂地进行创作,效果很差。其实,中小学生是很有创作天赋的,他们的头脑里没有太多的定式,他们的想象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大胆离奇的,关键就在于教师怎样去挖掘,去引导。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运用好能开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说画”教学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一)画之前讲故事:想象画的难点就是如何开启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地在想象的王国邀游。“讲故事”教学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师运用多种手段在给学生许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自由、大胆的想象,并把自己的想象尽情地表达出来。那些具有创造性的想法,尤其那些古怪离奇的想法,老师要大力表扬,要让学生觉得这些“异想天开”的想法是对的,从而使学生养成发散性思维的习惯。可以采用自己说、同桌相互说、小组说等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讲故事”的机会。

(二)说步骤:在学生对所要画的内容有充分的认识的基础上,再让每一个学生说说怎样来画一幅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搞清楚作画的步骤,做到胸有成竹,这样学生画出的画是比较成功的。

(三)评价画:通过说自己的画和说别人的画帮助自己加深对创作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发现从不同角度作画的作品,实现二次创作,所以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儿。

三、对学生之间的差异采取多种教育方法

中小学生在个性方面存在着很多差异。教师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例如:在观察力方面,有的学生视觉观察力强,有的听觉观察力强;有的学生属于主动观察型,有的属于被动观察型;有的学生是精细型,有的学生则是粗略型。在注意力方面,注意的选择性、集中性、稳定性以及注意的广度,注意构图、注意色彩冷暖对比、注意造型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针对这些问题,如何去教育与培养呢?首先,教师要构建师生情。教师要通过亲切的言语和表情、眼神等体态语,向学生表达一种爱、一种期望。使学生受到亲切,愿意和你亲近,和你交朋友;其次,要融洽师生情,引导学生互敬互爱,互相关心,从而营造宽松、平和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如何帮助学生掌握点、线、面、色彩、构图等这些绘画中的基本艺术语言,教师要把教材中的一些本质规律,原理性的东西进行提炼、归纳,把固有的审美要素挖掘出来,展示在学生面前。

四、在创作中提高创新水平

开展创作教学,要有正确思想作指导,树立以育人为本的观念,在创作教学的过程中始终贯彻素质教育的基本思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创作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创作教学的前瞻性。因为我们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使他们获得可持续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很关键的一点是要有创作教学的前瞻性。美术创作集绘画技巧、欣赏、审美为,一体,从更宽广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心灵的滋养、情感的提炼,帮助他们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二)突出教育的整体性。美术创作是美术教育中一个难度,专业性较强。在教学中不能舍弃多数学生的素质教育而只培养几个拔尖学生去求功绩。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去发现人才,重视人才,培养人才。

(三)强调作品的形象性。美术创作是塑造形象的艺术,绘画中那千姿百态的造型、出神入化的构思所产生的育人效果同样有余音绕梁的艺术魅力。同时,也能用它想象的翅膀,把学生带到更为广阔的人生舞台。

(四)把握欣赏与创作的相互关系。通过欣赏,可以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中艺术美的感受能力和鉴别能力,使学生领略到“艺术美是一种创造之美,是以自然美和社会美为基础的再创造,是一种源于现实但高于现实、源于自然但高于自然的美”。把这种对艺术美的理解与认识,投入到具体创作实践中,就可以提高学生对自然、生活、社会、艺术的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将层出不穷。所以,美术教学在课堂和创作中不断创新,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力,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创新型人才,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

猜你喜欢
个性兴趣培养创造性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高中生物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讨
灵动指尖的艺术
扩展阅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