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说话课的分类指导

2009-01-05 02:26张继林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辩论活动能力

张继林

说话课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中重视读和写,忽视听和说。致使学生的口语得不到应有的训练。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我们要上好说话课,进一步搞好素质教育。

说话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听话能力。而听课的能力只有通过科学的训练才能有效地得到提高。教师应坚持以训练为主线。注意培养能力。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如果学生对说话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的听说能力就会很快提高。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自活动,再指导学生说话是学生们最喜欢的一种训练方法。说话课上,教师应尽可能地提供一些实物、图书、演示、实验等。那怎样来指导说话课呢?笔者在说话课的教学研究中,根据内容将说话课分为以下几种:

一、观察大自然说话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要明确重点和目的。首先要搞好课前活动准备。我们可以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观察四季的风景;可以描写一两处、一两种花草树木。其次,在学生观察之前,教师自己先观察、写作,做到心中有数。随时指导学生观察,随时解决观察中的问题。

二、课内观察实物说话

这种课型近似于速写。教师必须注重选择说话对象,要选择大家熟悉的书包、文具盒、储蓄罐等,要选择生活中有趣的如小鸟、钟表、小汽车、小飞机等玩具,也可选择大家虽不熟悉,但可以通过活动熟悉起来的物品,使学生爱说,愿意说。容易说。

三、看图说话

根据教材或选择另外的图画。指导学生观察。教师指导学生抓住图画中的人物(或动物)、地点、情节,指导学生说话。首先指导学生看图,帮助学生说一句活或几句简单的话,其次要求学生看多幅图,引导学生围绕一个中心说通一段或一片话,接着再指导学生看单幅图,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说成一篇有情节的话。这就构成一个情节循环。学生会在不断的循环中,养成看图说话的习惯,提高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由低到高。循序渐进。

四、口述见闻

学生们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所见所闻是很多的。但是说的时候学生又往往没什么可说,写作文时没什么可写。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他们不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不善于多思考。语文课上或课下可以要求学生向老师汇报一件亲眼见到的事情,哪怕是极平常的。让学生讲清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如能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进行议论更好。在学生的口述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你可以让学生汇报自己在近一个时期的有趣活动。学生一定会兴趣很高,效果很好。

五、设计情境说话

这是一种运用人为的环境,集体组织的活动来指导说话的形式。

如:做各种游戏、表演节目、做实验等。这些活动因为有过程、有语言、有学生的切身体验,因此学生兴趣会很高。学生感兴趣,活动的积极性就高,组织就容易成功。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边看边说。然后再连起来说一遍,就会使一段一段的内容,连缀成一篇文。但所搞的活动不要太复杂,,因素不能太多。

六、操作叙述课

这类课往往是教师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件物品,或做一个实验。在学生亲自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这件物品的印象或理解,有亲身体会,然后再进行表述,印象深刻。这样有了叙述内容,教师可指导学生讲清先后顺序或注意事项,学生就会表述得有条有理,层次清楚,中心明白。

七、对话交谈

这种课型包括对话、讨论、辩论。但各有区别。

首先是对话练习,要学会对问题发言的能力。指导学生听懂问话,养成集中精力听人讲话的好习惯。还要主意对象不同,对话要求自然。同学问议论学习、生活可以随便些,亲切些;给老师、长辈讲话要求严肃认真些。

辩论和讨论的区别是,辩论时各方的观点一般鲜明突出,有明显的对立倾向,这就要求学生明确辩论的焦点,然后细心地组织材料。做好充分的准备。

八、听故事叙述

故事会可以组为单位进行,也可以在全班进行。讲故事要求人人准备,在小组讲述的基础上,选出较好的在班上交流。讲时,要求学生站在讲台上,声情并茂,配上手势,注意感情的变化。

猜你喜欢
辩论活动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