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浸润我们的课堂

2009-01-08 10:13胡云翔
江西教育A 2009年12期
关键词:黑板答题运算

胡云翔

最近,听了一堂课,颇有感触。

这是一节数学课。老师在授完新课后,叫四位学生同时到黑板上演算一道习题。此时的黑板几乎被老师的板书占满,于是出现了这样的情景:走在前面的同学一个箭步冲上讲台,占据了黑板上仅剩的一小块空白处;第二位同学紧随其后,左寻右觅未找到“下笔”之处,无奈地拿起黑板刷擦净了一小块地方,仅能供自己答题;第三位同学走上讲台,从容地拿起黑板刷,擦干净了未被前两位同学占据的所有黑板,足可供两三人答题。几分钟后,四人答题毕,前两位同学写得密密麻麻,歪歪斜斜,但运算结果对了。后两位同学写得清清楚楚,工工整整,运算结果却错了。老师在简要讲评解题方法与运算过程后,在前两位学生答题处打了两个红色的“√”,在后两位学生答题处打了两个白色的“×”,就此结束了这一授课环节,未作其他任何评论。

在我们的课堂上,知识的“对”与“错”总是这样泾渭分明并受到如此重视,而品行的“是”与“非”则总是这样模糊以致被如此忽略。试想,长此以往,谁还会愿意像第三位同学那样从容地为他人擦净黑板呢?课堂的德育功能在这里就这样被有意无意地省略掉了!其实在这里蕴藏了一个多么好的引导学生唯美向善的教育机会呀!让我们换一个角度稍作处理,其教育效果可能大不一样。当老师敏感地注意到上述情况后,可以问:“同学们,四位同学答题已毕,请问谁的运算是对的?谁在答题过程中表现最美?”让学生们展开讨论,并引导他们明确解题方法,掌握解题步骤,同时欣赏、赞美第三位学生的善举,继而进一步借题发挥:“同学们,一滴水可以映衬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同学为自己、为他人擦黑板时的那份主动、自然与恬静,恰恰折射出了他的良好习惯和优秀品格。他擦净的不仅是一块黑板,而且是你我的心境;他留给别人的不只是答题之处,而且还对与人方便、助人为乐的美德进行了很好的展示与传播。这是每一个青少年必须学习效仿的。我们应该懂得这样的道理:一个人只有经常为他人着想,才有真正的快乐;一个集体只有人人互助,方能永葆温馨!同学们,让我们在‘我为人人中寻觅快乐,在‘人人为我中享受幸福。”短短几分钟,寥寥数句话,同学们受到的教育、得到的启迪将是那样深刻深远,可能影响其一生。

由此看来,德育无处不在,无人不可,无时不能。唯有为师者敏于观察、善于挖掘、巧于点拨,我们的教育方能水到渠成,效果显著。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潜移默化的熏陶,润物无声的浸润。在学生的德育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地避免那些单调的形式、枯燥的内容、空洞的说教、刻意的讲究,因为自然的谈话、随意的点拨让学生更易接受、更有感受。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化说理于无形、寓德育于课堂,这样,我们的校园才会成为传授知识、传递情感、传播美德的殿堂!◆(作者单位:江西师大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黑板答题运算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邀你来答题
长在黑板上的诗
邀你来答题
晓黑板
有趣的运算
黑板
拨云去“误”学乘除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