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信息技术新形势下图书馆职能的发展与革新

2009-01-11 07:39朱丹阳王志华
现代情报 2009年11期
关键词:革新职能信息技术

朱丹阳 王志华

〔摘 要〕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图书馆传统的运作模式已不能满足,本文试图从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及给图书馆带来的变化,分析图书馆发展所遇到的的机遇与挑战,探讨图书馆的对策和革新。

〔关键词〕信息技术;职能;革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09)11-0013-03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Library Function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Zhu Danyang Wang Zhihua

(Library,Zhejiang University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Hangzhou 310018,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the traditional operation mode of library can not be met,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the library development,discusse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innovation of library.

〔Key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function;innovation;development

从上世纪末至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引起了人类社会全面而深刻的变革,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使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迈向信息社会。在信息社会,几千年来形成的信息传递方式、人际间的沟通方式和社会管理组织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并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运行和知识传播的发展。同样,作为千百年来人类社会知识交换的核心机构,图书馆的作用和管理模式也发生着日新月易的变化。当前,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普及正在我国如火如荼的开展之中,随之而来的,是图书馆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不断加深,图书馆发展对信息技术的依赖不断加强。本文试图从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和前景出发,讨论在新技术与新形势下,图书馆发展的方向与革新的目标。

1 传统图书馆的运作方式与服务理念

传统图书馆是指拥有有形空间,受地理位置限制,以纸质载体文献收藏为主,通过读者到馆借阅传递信息工作流程,以手工操作方式为读者服务的图书馆形式。它的服务方式几乎是以工作人员与读者面对面的服务模式,主要通过文本型文献的外借、阅览等为读者服务。而其提供的服务主要是等待读者来馆,站在比较被动的位置,根据读者的需求,你要什么给你什么。在这种情况下,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时间和空间会受到限制,单一图书馆满足读者的需求能力也有限,信息资源共享难以真正实现。

2 当前信息技术发展已经给图书馆带来的变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图书馆的运作模式和管理理念被逐步打破。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支撑下,图书馆的时间空间概念进一步拓展,新的图书馆运行模式正逐步建立。

2.1 信息技术给图书馆管理工作带来的变化

信息技术最初给传统图书馆带来的变革,就是自动化辅助管理的实现。各图书馆通过采用各种自动化集成系统建立自己的内部网络环境,使用网络模式的图书馆管理系统辅助实现对入库、借阅、归还、调拨等手续的管理监控。目前,我国的多数图书馆均已采用自动化管理,实现了采购、编目、流通的自动化管理,读者可以通过计算机迅速查到所需的书刊资料的存放和借阅情况,同时工作人员也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采编书刊可以一次输入多次输出,编目的格式整齐规范。图书馆自动化管理一方面由于开展网上预约、催还书、推荐新书等业务,解决了紧俏文献的供需矛盾和逾期罚款的问题,使流通工作更具人性化,另一方面建立起图书馆工作的信息网络,可以合理配置文献资源﹑网上协作采访﹑集中编目以及馆际互借,管理所需的工作统计也变得非常方便快捷。与传统的手工操作相比,信息技术的使用促进完善了图书馆的管理工作。

2.2 信息技术给图书馆对外服务带来的变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改变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结构和获取信息的方式,同时也促进图书馆传统功能模式向开放式、网络式的信息服务模式转变,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变,改变了服务的理念。图书馆业务手段日趋多样化,服务范围日趋全球化。引进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是加快信息服务进程的重要一环。

目前,通过综合性全文数据库和网络信息资源导航的建设,各图书馆的信息服务领域得到了更大的拓展。用户每周7天,每天24小时都可以通过网络的任何一个终端使用图书馆提供的数字化信息服务,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障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也解决了因书刊价格不断上涨而经费短缺停订书刊的实际问题,使用网络资源和数据库产品成为获取信息的最具成本效益的途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图书馆的信息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网上资源越来越丰富和网上参考咨询工作、网上教育的开展,读者对信息的需求也使图书馆的用户教育在时代的潮流中显示出其重要性。

2.3 信息技术给图书馆运作方式带来的变化

网络技术导致的当代信息交流模式的变革,使作为信息交流中介机构的图书馆在信息交流中的地位受到了挑战:各种专业协会、团体和个人直接通过网络出版发行他们创办的杂志,不仅忽视了出版机构,也忽视了图书馆的服务;许多传统的文献传递服务现在直接通过web技术从存贮文献信息的数据库中获得原文;一些传统的书目数据库提供者已扩大他们的服务范围,不仅提供二次信息服务,还为用户提供全文服务;图书馆的书目加工功能也受到许多数据库供应商和出版机构的分化;网络的强大功能可以使用户通过各种途径和各种服务方式来获取所需的信息。在这种形势下,似乎人们利用图书馆会越来越少,面对网络信息技术如此强大的冲击,当代图书馆正在积极转变传统的服务方式和管理机制,正在以一种新的运营方式出现在信息交流系统中。

3 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新特点与方向

其中,将对图书馆建设与发展趋势产生决定性影响的主要内容有:

3.1 信息技术资源面临进一步整合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存在这一个从“大乱到大治”的过程。中国信息化从上世纪90年代早期开始起步发展到今天,一方面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已经日渐普及,另一方面在目前信息化建设中也存在大量的问题,缺乏系统的规划,信息资源标准不统一。不同的应用系统建立在不同的硬件和操作平台上,不同的应用系统是由不同的系统集成商使用不同的语言和开发工具开发出来的,或者同一业务系统的不同模块间、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无法共享,都会使信息系统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在这种情势下,无论国内还是世界范围,信息的内部整合、内外部整合、跨互联网的全球整合都已经成为迫切的需求。

3.2 无线网络的发展进一步加快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建设突飞猛进,在各个领域包括企业网和广域网络的建设发展实现飞跃,无线网络也同期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而自2003年以来,无线网络的市场热度迅速飙升,已经超过了有线成为了信息技术中新的发展亮点。无线网络相对于有线网络的特点和优势主要集中在高移动性、可扩充性强、建设成本低和兼容性强等等,其对信息技术的影响最为重要的就是各类应用空间的进一步拓展,使原本受到地理和环境等限制而无法提供的服务得以有效开展。

3.3 出版物的载体进一步丰富

随着宽带互联网、数字电视网、第三、四代移动通信网在新闻业界将得到广泛应用,所有的媒体都将在网络上运行、会聚、展现。下一代网络(NGN)将向着IPv6的分组网络、自动交换的全光网络、三代向四代移动通信网、语义万维网、基于IP的业务驱动网的方向发展。新一代网络将表层实现应用功能与底层传送技术的分离,支持多媒体、移动性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日益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因此,在纸质印刷等传统出版继续发展的同时,数码印刷、流式出版、电子书、电子纸等新的出版形式将不断涌现,带来全新的信息消费方式。也许用不了十年,我们到报刊亭将会刷卡下载“电子报纸”,在地铁里阅读的可能是一张轻薄柔的个性化、多媒体“电子杂志”。

3.4 智能化的管理模式进一步普及

随着当前科技的高速发展,各行业信息技术的大量采用,传统管理理念与新运作形式的冲突不断增加,“先进的技术、落后的管理”矛盾逐渐凸现。“给管理以科技,向管理要效益”,成为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信息化核心管理将成为下一代管理发展的核心,它将有力推动各项业务的创新、工作流程的再造、管理体制的改革、企业经营的增效、重大决策的科学、人力资源的优化等等。各行各业现代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将得到大幅提升。

4 新形势下图书馆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从上述介绍的与图书馆未来有关的各种信息技术发展新动态我们不难分析出,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进程的继续,图书馆建设将不得不面临以下的课题:

4.1 服务空间的拓展使图书馆的竞争更加激烈

信息技术资源的整合使得图书馆这个文献资源仓库也面临着整合的命运。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使原本纸质载体的馆藏文献转变为了资料数据可以不受数量限制的提供,网络技术的应用又使本来受到地理限制的服务空间大大拓展,而随着无线网络的不断普及,任何人在任何角落都可以访问图书馆资源。因此,传统的地域性的图书馆竞争转为了全球范围内的竞争,整合趋势在所难免。

4.2 图书馆数字发展与知识管理的不断融合

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读者和用户提供卓有成效的知识服务,同时为图书馆员等知识服务人员提供卓有成效的知识服务平台。因此,与知识管理系统密切结合直至最终融合为一,是图书馆在信息技术新形势下重要的发展趋势。其主要的内容包括:知识资产管理、知识关联与聚类、专业搜索引擎开发、学科导航开发、虚拟参考咨询、知识主动推送和知识博客存档等等。

4.3 管理理念需要不断更新

随着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手段的不断提高,现代管理的发展逐渐地由静态、模糊、被动的传统模式,朝着动态、精确和主动方向转变。传统图书馆的管理理念也需要在这种大背景下进行变革与更新。目前的图书馆管理理念比较偏重于服务读者,以读者为中心,强调“以人为本”。尽管就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来说,这种理念是最适合的,但在实际运转中,往往会出现灵活性和主动性不够的缺陷。尤其是随着图书馆的功能由单纯的收藏转向信息开发与服务,在继续强调“以人为本”的前提下,传统的管理理念也需要更新,需要根据各类信息的实时变化为读者提供主动的介绍,从静态服务向动态服务转变,从被动提供向主动推送转变。

4.4 新技术的使用对图书馆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英国图书馆学专家哈里林说:“即使是世界第一流的图书馆,如果没有能够充分挖掘馆藏优势、效率和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也难以提供广泛的读者服务”。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现在图书馆、档案馆、情报单位的工作人员,应当是信息专家或信息工程师,是信息系统的建设者,也是信息的向导和顾问”。这表明,在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各领域的今天,馆员只有定位为信息专业人才,图书馆的信息源及信息中心地位才能得到发展和保障。

5 对策与建议

5.1 启动标准化建设,抢占行业制高点

随着出版物载体的进一步丰富,电子出版物在载体中所占比例的不断提高,电子出版物最终将取代传统的纸质出版物成为出版发行的主流载体。相应的,图书馆也将完全由传统架构逐渐过渡成为纯数字图书馆。按照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空间概念将正逐渐淡化,图书馆将同其他信息资源一样,必须面临着一个“整合”的局面。“诸侯割据、各自为战”的局面终将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最终形成由一个或少数几个统一平台下的巨型的分布式网络图书馆,而在由分转合的过程中,离不开标准化建设。谁先启动,谁先占据制高点,就将在未来的整合浪潮中握有“话语权”。

分布式管理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高级阶段,它意味着全球数字图书馆遵循统一的访问协议之后,数字图书馆可以实现“联邦检索”,全球数字图书馆将像现在的INTERNET联接网站一样,把全球的数字化资源联为一体,联接成为一个巨大的图书馆。分布式管理之所以是数字图书馆的基本要素,在于它强调标准协议的重要性,只有全球共同遵循TCP/IP协议,才有INTERNET的今天。而数字图书馆技术目前还没有这样一个公认的标准协议,因此尽早启动技术标准的选择,争取参与制订协议标准,对每一个数字图书馆建设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5.2 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提高专业化程度

由于未来图书馆平台的整合,将使原本存在的大大小小的各种图书馆都面临着兼并或撤除的问题。未来摆在所有图书馆眼前的只有三条出路:一是在标准化建设占得优势的龙头将成为巨型网络图书馆的核心组件;二是实力平庸的将沦为平台的访问终端,由原本的内容供应者变为地区性的服务供应者;三是发挥专业优势,依靠自身特点成为分布式平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行业性或地方性的中小图书馆来说,提高专业化程度,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发挥特点优势就成为了未来发展的惟一出路。

5.3 转变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手段

网络时代的图书馆,不再局限于馆舍之内,它使图书馆藏书扩大到无限。这需要更新的管理模式:(1)利用优秀的人员设立网络资源部,辅助网络信息的交流和协调。(2)利用信息技术的网络化,实现信息服务的数字化以及开放,标准的传递。(3)利用图书馆软硬件资源的结合,整合资源共享,兼容各种管理手段和文化。(4)图书馆从自我为中心的工作方式向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方式转变,让用户主动自觉的选用图书馆的所有馆藏。

5.4 提高馆员素质,注重人才培养

在图书馆事业发展中,人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正如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所说:“不管图书馆坐落在什么地方,开馆时间和设备怎么样,也不管图书馆的管理方法怎样,一个图书馆成败的关键还是在于图书馆工作者”。要发展图书馆的信息源及信息中心地位,就必须有一批高素质的图书馆信息专业人才,这种专业人才,不仅要有信息收集、加工、传播方面的能力,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丰富的科研意识和较高的外文水平,还要有经济、管理公关等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一方面调整现行图书信息学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另一方面,加强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目前,急需提高图书馆员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图书馆员的敏锐的市场竞争意识和经营管理能力;具体来说,图书馆员应加强四方面的意识观念。第一,应意识到,目前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服务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图书馆信息服务潜力巨大。第二,应意识到,图书馆信息工作必须全方位面向市场,图书馆虽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在信息市场竞争中具有一定优势,但图书馆信息工作必须瞄准信息市场,把收集来的信息加工成信息产品,推向市场,参与竞争。第三,应意识到,作为信息专业人才,要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才能适应市场对信息的快节奏、高质量要求。第四,应意识到,必须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和公关能力。善于针对特定问题或需要,开发出有价值的信息产品,以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将产品推向市场。善于借助各种公关活动,树立图书馆良好的形象,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促使有效信息产品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馆员应有意识加强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管理学、公关学等软科学方面的知识学习,锻炼提高语言表达和雄辩才能。

参考文献

[1]唐畅.浅析转型期图书馆的传统和现代服务的关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3).

[2]曹希平.对数字图书馆和地学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认识[J].国土资源信息化,2002,(6):12-14.

[3]刘锦山.知识管理——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趋势[J].中国教育网络,2005,(6):39-41.

[4]徐玲.网络时代图书馆管理模式探讨[J].信息技术,2003,(5):126-128.

猜你喜欢
革新职能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职能与功能
周克芹纪念:捍卫与革新
继续努力,不断革新
伝統の極みを吸収し大胆に革新 篆刻家 駱芃芃 氏
对建国以来我军履行对内职能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