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深刺夹脊穴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8例疗效观察

2009-01-14 09:35
社区医学杂志 2009年18期
关键词:进针腰椎间盘腰部

姚 磊

[中图分类号]R24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4208(2009)18-0053-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盘),尤其是髓核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引起腰部及下肢麻木酸痛为主的一系列临床证候群。我科采用针灸深刺夹脊穴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8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5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与对照组26例。均来自我科针灸门诊,其中男性31例,女性23例,年龄35-55岁;病程最短15d,最长1年。两组一般情况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1)有急性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急性腰痛或慢性腰痛反复发作史。(2)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3)脊柱侧弯或后凸,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4)下肢局部浅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都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5)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腰椎间隙变窄。CT、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需要排除腰椎后关节紊乱、腰椎管狭窄症、腰臀筋膜炎、腰椎结核椎体转移瘸、脊膜瘤及马尾神经瘤、神经根炎及梨状肌综合征。

1.3治疗方法

1.3.1治疗组针灸方法:侧突型取患侧相应夹脊及下一夹脊为主穴,配以秩边、环跳、殷门、风市、委中、阳陵泉、承山、悬钟、昆仑,中央型以双侧相应夹脊穴及下一椎旁夹脊为主穴。针刺华佗夹脊时,穴位常规消毒后用0.30mm×75mm毫针垂直进针至椎板后,遂改变针尖方向,向关节突内侧间隙方向缓进针,使针感向患侧下肢放散,呈触电样感觉时停止进针,并把针身略上提,然后接G-6805电针治疗仪,选择连续波,刺激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度,留针30~45min。并配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理疗。牵引治疗:牵引采用卧位牵引,牵引重量因每一位患者的自身状况和肌腱韧带素质不同,及耐受力的差异而定。一般以其体重的50%为宜。但对老年人来说以患者的感受为主,以免牵引力不当而影响牵引效果。每日牵引1次。每次30min,10d为1个疗程。注意事项:孕妇、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禁用牵引。

1.3.2对照组取患侧相应腰椎夹脊穴,配以肾俞、腰阳关、秩边、环跳、阳陵泉、足三里等基本用穴,穴位常规消毒后用0.30mm×40mm毫针,针下得气后,留针30~45min。

两组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疗效判定标准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度以上。能恢复原工作,能行走1000m以上。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2结果

由表1可见,治疗组痊愈8例,占28.6%;对照组痊愈4例,占15.4%。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3讨论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多样,疗效确切,其机制可能是由于针刺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神经根炎症和水肿、松解粘连,改善突出物与神经根的关系,促进神经损伤的修复,增强肌肉的兴奋性,预防和治疗肌肉萎缩。万变不离其宗,无论采取何种针刺手法,均强调得气,气至方有效,要求针感有向下肢远端传导,传至足趾者最佳:并且应及早治疗、卧床休息。虽然针灸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方法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但仍需要结合牵引治疗,针灸配合牵引可校正腰椎的病理结构,使突出的病变部位得以回纳,是当前治疗腰突症较为理想的方法。

猜你喜欢
进针腰椎间盘腰部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一套动作 缓解腰痛
腰椎间盘的“害怕清单”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帽子莫乱扣
腰部锻炼瑜伽八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