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职业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

2009-01-14 08:11曾庆兰李爱兵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09年23期
关键词:创新教育素质教育

曾庆兰 李爱兵

[摘要]文章在论述素质教育的内容和特点基础上,从抓好医学职业学生素质教育的几个环节方面探讨了素质教育的构成要素,重点论述了在医学职业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医学职业教育中推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是我国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和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保证,是医务工作者适应我国社区医院“病人选择医生”发展趋势的需要。

[关键词]医学职业 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

[作者简介]曾庆兰(1975- ),女,湖北天门人,荆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为护理教育、医学教育管理;李爱兵(1971- ),男,湖北荆州人,荆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人体解剖学、卫生教育管理。(湖北荆州434020)

[中图分类号]G40-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5-0174-02

一、素质教育的内容与特点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一旧一新,壁垒分明。具体来说,应试教育是我国教育实践中偏离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教育模式。它忽视了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育内容方面轻视德育和体育等教学内容的学习,又对智育做了片面的理解。应试教育只注重书本知识的记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造能力的培养,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他们个性的健康发展及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极为不利。而素质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是我国近二十年来研究形成的一种崭新的教育体系。素质教育的灵魂是马克思个性全面发展学说,即促进人的本性完善和发展的学说。离开了个性全面发展学说,素质教育也就无从谈起。素质教育的研究重点在于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其目的是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以至提高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素质教育是完善教育自身与健康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国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需要,是适应世界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素质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产物。21世纪,人类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产生、传播及应用。以知识推动经济发展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之一,而信息也就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商品和竞争要素。经济的竞争与发展将给教育提出严峻的挑战,也给教育提供发展机遇。我国学者彭坤明曾指出,在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的时期,教育的功能正发生深刻的变化,其显著特点就是它的经济功能体现得越来越充分,以使之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内在支持因素。知识的进步总是体现着教育的发展,在近代社会尤其是当代社会更是如此,随着知识的科学化及其程度的提高,教育就成为知识进步的重要手段。教育和知识,二者之间的关系即可表述为知识是教育化的知识,教育是知识化的教育,这是当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更是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因此,知识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知识的进步,也就是取决于教育的发展,即知识经济的发展体现了教育的经济功能。这明确指出了知识、经济、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赋予教育新的使命,即教育必须加快自身发展的步伐,加大改革的力度,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走创新教育之路,使之成为知识经济的坚实基础。

二、加强医学职业学生的素质教育

在医学院校,加强对医学职业学生的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医学教育中必须抓好几个主要环节:学前思想教育环节、基础医学教育环节、专业课教育环节、临床实习教育环节和毕业教育环节。必须充实更新素质教育的内容,加强传统医德、廉洁行医、无私奉献和法律法规的教育。应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理想道德。“大医必大儒”,要做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崇高的道德理想,不仅具有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且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要正直坦率、助人为乐。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医患、医护以及同事间的关系,还应具有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业操守。

2.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也是医学职业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务工作者经常面对疾病与死亡,也随时面临死亡的威胁,如在“非典”重大疫情面前,医务工作者不但要不畏惧死亡,还要安慰在死亡边缘挣扎的病人,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无法开展工作的。

3.健全人格。健全人格是医务工作者素质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学认为,人格是指个体内在的行为倾向,是个体内心稳定性的表现,是人生渐进而成的心理要素的总和。个性、性格、气质、兴趣组成人格,是形成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构架的催化剂,只有健全的人格才能铸就健康的心理。

4.人际协调与沟通能力。医生不仅要医治疾病,而且要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特别对重症病人,医生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病人的情绪,这种情绪又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向社会宣传医疗知识是医务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医务工作者必须及时通过各种媒体传播医疗、卫生知识,消除民众内心的恐慌。这些都需要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具备较强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5.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既是教育成果的最高价值,也是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医学是一门古老而深奥的学科,在医学领域里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探索,人类对生命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如对人体的结构、功能尚存在很多认识空白,很多疾病如癌症、艾滋病等还没有根治的方法。医学职业学生只有具备独立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突破前人的认识,打开科学的盲区,探讨医学的奥秘,攻克各种疑难杂症。

6.学习能力。医学职业学生作为研究人的生命现象和规律的人,不仅要具备坚实的医学基础知识,还必须具备文、史、哲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有一定的艺术修养以及医学法学等边缘学科的相关知识,形成优化的知识结构,开拓宽阔的视野和培养创新的能力,从而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能够对某些新的医学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

7.执行能力。医疗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医学职业学生必须具备很强的动手能力:一是医疗能力,熟练掌握疾病的诊断原则和治疗技能,能够用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解除病人的痛苦,使其尽快地痊愈;二是科研能力, 具有较强的科研设计、科研实施和数据处理分析能力,使医疗科研项目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创新性。

三、素质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是培养新型医学类专业拔尖人才的重要手段。进入21世纪,医学模式基本完成了由传统的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素质教育作为一项提高全民整体素质的重要工程已全面展开,这就对医学职业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他们学会“求知、做事、共处、做人”,更重要的是对他们创新意识的培养。医学教育具有社会性、实践性和服务性等特点,医学研究和服务的对象是人,在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文、理、医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育,把医德和医术的培养结合起来,加强医学职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此外,医学教育与其他专业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唯有创新,才能不断推动医学技术的革新,医学技术才会有质的飞跃。这就要求在医学教育中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把校内教学与基地教学、社区教学相结合,强化医学职业学生的基本训练,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随着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学生慢慢习得卫生服务模式转变所必需的各种新概念、新知识和新技能。逐步培养医学职业学生的自学能力,促使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加强创新精神,使个性得到发展。只有这样医学技术才会不断革新,才会有质的飞跃。

2.是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和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保证。社区健康教育的内容广泛,因为健康不仅是身体上的,而且还包括精神上的,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内容。社区常见的健康问题包括社区中常见疾病、疾患、心理与行为问题,家族健康问题和社区卫生问题等。在社区中遇到这些问题时,首先要了解问题的性质和流行病学特征,其次再分析自己所拥有的资源、服务能力和在社区中的优势,最后才能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要清楚影响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卫生服务和生物遗传因素等,这些知识不是仅仅在医学临床过程中就能学到的。进行社区健康教育,还要掌握社区常见病,主要包括常见急症的处理,社区传染病的预防、宣传和治疗,协助社区医疗机构控制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以及各种医源性疾病的发生。在医学教育中,只有加强医学职业学生的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医学职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潜能,才能为他们更好地开展这些社区健康教育打下基础。

在医学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出更多的具有综合素质的医务人员,是我国广泛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就是把社区医学的观念、流行病学的方法与为个人及其家庭提供的日常服务相结合的一种服务形式。从个人服务到家庭服务,再扩大到社区服务,维持社区的健康,促进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对象是健康人、病人及其他需要医疗服务的家庭和个人。服务的内容包括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对服务的对象主要通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来诊疗,总之,社区卫生服务是以“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为指导,以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为社区的所有个人、家庭以及整个社区的居民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和协调性的治疗、预防、保健、康复的全面的医学服务。目前在医学院校,通过推行素质教育和实施医学教育改革,注重学生“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和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具有综合素质的全科医务人员能够源源不断地投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去。

因此,作为社区健康教育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医务工作人员必须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相关的学科知识,如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社区医学、预防医学、流行病学的知识。这些知识在医务工作人员身上并不是简单的集合,而是要将这些知识横向联系并融会贯通。这就要求医学教育的管理者积极推行素质教育,要求医学职业学生在接受医学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和社区卫生服务的顺利进行。

3.是适应我国社区医院“病人选择医生”的发展趋势。目前有些地区的综合性医院(国家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已经实现了病人公开选择医生就医,医院在门诊宣传栏上将一周内坐诊医生的基本情况、具体就诊时间等内容公布于众,便于病人选择医生。在住院病房也实行了三级医生制,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分别为一级医生、二级医生和三级医生,上级对下级在医疗技术上负责,住院医师直接管理病床,住院病人可以通过选择一级医生来选择二级医生或三级医生所管病床。在医院,这种制度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医务人员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适应当前的这种形势。

综上,在医学教育中,必须大力开展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医学职业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走上社会后能更快地适应当前形势,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陶学忠.创造创新能力训练[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2]周冠生.形象思维与创新素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张华.社区卫生服务[M].贵州:贵州科技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创新教育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试析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职业院校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也谈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