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条件分析与模式选择

2009-01-20 09:23关宏图
关键词:资源型黑龙江省转型

关宏图

[摘要]黑龙江省是资源大省,资源型城市在黑龙江省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过去这些城市为国家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目前这些城市和地区大部分由于所依赖的自然资源锐减,面临着相对衰退的困境。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选择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在对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发展的概况和现实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实际提出了新型产业植入、传统产业链扩展与延伸、多元化复合、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优势互补等五种模式组成的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条件模式

[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372(2009)03-0019-04

黑龙江省是资源大省,资源型城市在黑龙江省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过去这些城市为国家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并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酿成了一系列“苦果”,目前这些城市和地区大部分都已进入资源开采的中后期,由于所依赖的自然资源锐减,企业经济危困,生态环境恶化,导致这些城市和地区普遍经济发展缓慢,面临着相对衰退的困境。今后如何选择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成为黑龙江省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性课题。

一、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发展概况

黑龙江省是全国拥有资源型城市最多的省份,共有资源型城市14个,即伊春、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大庆、黑河、五大连池、铁力、尚志、海林、穆棱、宁安、虎林。其中有地级城市7个,即伊春、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大庆、黑河。按资源的种类可分为煤炭城市、石油城市和森工城市,详见表1。

这些城市大多是在矿产和森林资源勘探、开发利用的基础上,由矿区和林区演化而来,而非自然形成。由于开发矿产资源的需要,国家在较短时期内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迅速注入矿产地,使原来只有几户人家的小村子或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骤然变成了一个城市。这些城市的形成具有突发性,并且大多是缘矿建城。

黑龙江省的资源型城市大都处于衰退时期。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突出,持续产业发展缓慢。石油、煤炭、森林资源衰退,可采储量急剧减少,开采成本增加。资源型产业结构单一,持续产业规模小,难以弥补采掘业下降带来的增长缺口。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煤矿城市采煤沉陷区问题突出,油田植被和地质环境破坏严重,土地“三化”、水土流失加剧,林木蓄积量减少,森林生态功能减弱。同大多数资源型城市一样,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面临着资源危机、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的局面。

二、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国家的宏观政策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本世纪上半叶,正是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时期,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对能源等资源产品的需求呈明显增势,供需矛盾加大,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这既给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较大压力,同时也为资源产品的生产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机遇。

当前,我国正面临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最佳时机。2003年我国人均GDP就已超过1000美元。从发达国家情况来看,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将面临资源型城市发展的重大调整。在收入达到这一水平后,消费需求呈多样化,对教育、卫生、娱乐、休闲、旅游等需求大大增加,从而需要进行相应的城市发展结构调整。

在新形势下进行资源型城市结构调整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巨大的发展前景。从思想观念上,人们对资源、环境价值的认识越来越高。从社会需求上,随着人类回归自然情结的加深和保健意识的加强,自然、绿色、无污染产品等越发受到青睐,其消费趋向也将由经济实用性转为经济、生态综合性。并且,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观点看,用可再生资源代替不可再生资源,终将是人类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

资源型城市在黑龙江省的地位,决定了其在构建和谐社会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中央从统筹全国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全局高度,提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加快东北工业振兴,特别是资源型产业被列入黑龙江省六大产业发展基地平台,给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巨大空间。并且,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建设也为资源型城市调整产业布局、建设大规模的资源型城市接续产业产品加工业基地,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把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作为新世纪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也为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十七大报告在小康社会建设目标中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国务院于2008年12月颁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若干意见》,是新时期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高层次法规,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方向引导和法律依据。

(二)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的自身优势提供了发展的内在动力

1.资源优势。黑龙江省地处我国的最东北部,国土面积45.4万km,是我国东部面积最大的省饿自然资源丰富。全省已经探明的矿产资源110种,石油、石墨、煤炭等资源居中国前列,木材蓄积量约占全国的1/4。黑龙江省共有3类、7个地级资源型城市,一油、二林、四煤城,占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总数的47%,占黑龙江省城市总数的54%。7个城市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70%。

当前,黑龙江省的资源型城市正处在发展的成熟期。按照资源型城市成长的一般规律,距枯竭期、衰退期还有一段时间,煤炭及其他资源还有相当的存量,以煤炭为主的资源型产业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仍十分突出。

2.产业优势。经过多年发展,黑龙江省形成了初具规模的能源、建材、煤化工、造纸、机械、食品和纺织等产业群,在煤炭深加工、“煤一电一热”一体化深发展上已有一定探索和形成初步趋势,大有文章可做,这和黑龙江省的资源实际极为吻合,应该抓紧培育新型替代产业,使资源优势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

3.交通优势。黑龙江省位于祖国的最北端,也是东北亚中心地带,地处我国对俄合作最前沿,中俄边界线有3045公里,具有与俄、日、韩、朝、蒙五国邻近的区位优势。黑龙江省与俄、日、韩、朝、蒙五国开展经济贸易活动,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交通运输便捷。

4.市场优势。目前由于电力、冶金等重点用煤行业需求旺盛,我国自去年以来出现了煤荒,煤电缺口急剧扩大,我国的能源消费仍以煤炭为主,至少在未来50年内,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不会低于50%,加之,靠近东北部的成熟市场是黑龙江省可以充分利用的市场优势。

5.环境优势。当地党委和政府非常重视经济发展环境建设,已将城市转型问题提到议事日程,及时提出了实施城市转型的发展战略,组织专家、学者就城市转型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探讨,在争取国家政策、发展接续产业、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为加快城

市转型、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选择

根据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的现状及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条件,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可以选择以下模式:

(一)新型产业植入模式

新型产业植入模式即利用资源开发所积累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或借助外部力量,建立起基本不依赖原有资源的全新产业群,把原来从事资源开发的人员转移到新兴的产业上来。产业植入模式无疑是最彻底的产业转型模式,它摆脱了对原有资源的依赖,但如何在以采掘业为主导的产业基础上,发展有竞争力的替代产业群是该模式面临的最大挑战。黑龙江作为一个资源大省,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但由于在计划经济时期重在发展重工业,形成煤炭资源型、石油资源型、森林资源型和基础性的产业结构,对人文资源的开发非常弱。在城市经济转型下,我们对黑龙江省工业文化、森林文化、冰雪文化的优势人文资源可以积极地投入人力、财力、物力加以开发,如发展旅游交通、旅游资源的整合等硬件,提升旅游服务、旅游环境等软件,最终建立优势的旅游新产业;还可以在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多种经济成分企业的过程中,推动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形成协调合作的企业网络,使得企业与购买者和供应商之间的知识、信息和产品交流更加顺畅,打造名特优产品,形成有竞争力的替代产业;为促使替代产业的发展,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增加运用循环经济理论构建工业园区,培育民营企业,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以轻工业、电子等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取代传统的煤炭和森林开采业。

实施新型产业植入模式可以选择以下路径:一是优势再造。黑龙江省经过多年开发,原有的资源优势正在逐渐消失,必须走优势再造的道路。所谓优势再造,就是从资源状况、现实基础、区位特点、技术条件及投资来源等各方面重新认识和确立新的优势。通过改变资源配置方式,重组资源存量,同时让资产增量转移到效益好的行业及部门。具体实现形式是,根据原有的产业基础和工业管理水平,进行产业发展的重构,利用工业基础和技术条件、区位优势,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主导产业。二是走生态型产业发展道路。伊春、五大连池、黑河等许多资源型城市,其可开采的资源已近枯竭,地区处于蓄养恢复阶段,在寻求新的生态平衡的基础上,这些城市可以考虑向生态型产业经济模式转型,发展一些药材、种植业、养殖业和旅游业等绿色产业,既对生态环境起到改善作用,又拓宽了产业的发展渠道。

(二)传统产业链扩展与延伸模式

传统产业链扩展与延伸模式即在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发展下游加工业,建立起资源深度加工和利用的产业群。采掘业属于中间投入型基础产业,其产业关联特点是前向关联效应大,而后向关联效应小,产业延伸模式利用这一特点向前延伸产业链,其优点是在转型的初期能够充分发挥本地的资源优势,同时上下游产业在生产、管理和技术方面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实施转型的难度较小。根据资源型产业类型的不同,可在横向和纵向上拓展产业链,一方面向产业基础技术相通、具有一定地方优势的产业领域拓展;另—方面可以考虑在原有产业链的基础上增加产品的加工深度,提高资源的附加值,从而带动区域产业的转型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如石油城市一般沿着开采一炼油一石化一精细化工链条延伸;煤炭城市沿着开采一洗选—发电一耗能产业或开采一洗选一发电一煤化工链条延伸;森工城市沿着营林一采伐一制材—人造板(造纸)一建筑材料一家具链条延伸等。由于上下游产业在生产、管理和技术方面具有密切的联系,同时又充分利用了本地资源优势,因而实施产业重构的难度较小。此种模式一般适用于产业重构初期,当产业发展壮大、竞争能力逐渐增强后,将来即使本地资源逐渐枯竭,也可以从外地运入资源,维持该产业的持续发展。

作为主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大庆、鸡西、双鸭山、鹤岗和七台河,可以利用本地丰富、廉价的煤炭资源建设坑口电站,集中进行脱硫处理,对外输出电力;或建立起高耗能的加工业,如电解铝、氯碱化工等,不但有利于实现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更有利于经济转型资金的积累,对产业布局优化也是极为有利的。另外,传统产业链向前延伸可以形成“绿色农业模式”。在四大矿区城市的一些矿区完成煤炭开采后,遗留大量的土地资源。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状况,开发利用这些土地资源,发展高效的绿色农业和种植业,可以收到产业转型早,投资少,见效快的效果。如果发展前景好的话,还可以租赁附近农田,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

(三)多元化复合模式

多元化复合模式即采取新型产业培育和原有产业的扩展延伸并举的多元复合的转型模式,以便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枯竭带来的经济衰退和社会危机。有的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不是以上单一的模式,而是以上两种模式的复合,通常是在转型的初期表现为产业延伸模式,城市主导产业逐步由采掘业转变为加工业;随着加工业的发展,城市功能逐步完善,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城市逐步演化为综合性城市。在这种转型模式的初期,城市主导产业逐步由采掘业转变为以资源深加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群。大量加工企业在一定区域内的聚集不仅有利于形成聚集经济,还有利于企业之间的技术外溢并促进技术进步和新产业的发展。随着资源加工产业群的建立和发展,企业间的技术外溢和乘数效应日益加强,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资源型城市要利用这一条件,推动不依赖本地资源的新产业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国内外重大技术创新和技术创新群的出现所带来的新的投资机会,进行产业升级和产业替代,逐渐降低对资源的依赖程度,实现城市的产业转型。

在黑龙江许多资源型城市,多种资源赋存于一个地区,资源组合和配套程度较好。因此,可采取多元化复合模式的特殊组合方式一优势组合模式,就是综合开发、利用各种优势资源,形成整体的产业优势。具体实现形式是,进行多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通过优势组合形成主导产业以及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率大的关联性产业。如煤炭城市矿产资源丰富,煤炭、铁矿石、水泥灰岩、其他非金属矿产配套程度较好,这样就为该城市发展能源及电力工业、冶金工业及建筑材料工业等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一个地区资源的组合以及一个较大的区域内多种资源的组合配套,为资源型城市(群)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黑龙江东部地区的双鸭山、鹤岗、鸡西、七台河有煤、石墨、矽线石、石油及其他非金属,把整个区域作为矿业群的发展选择优势组合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矿业城市群在区域及全国经济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四)产业结构高度化模式

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随着需求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向更高层次产业的演进过程。从市场经济国家的发展历程看,工业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演进过程大致经历了轻工业化一重工业化一高加工度化一技术密集化一信息化等几个阶段。据此,黑龙江资源型城市接续产业的高度化模式可进行如下设计:

第一,轻工业化模式。从资源最初级的采掘到轻工业的主导产业的选择,也属于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一种模式。目前可以利用国家对资源型城市的特殊扶持政策。采取招商、合资、合作等方式和途径发展轻工业。对于黑龙江来说,其工业基础雄厚,拥有一定的人力资源,原材料和能源比较便利。在发展轻工业产品时,既可以进行大型的工厂化生产,也可以搞小型的家庭化生产。

第二,重化工业模式。我国目前还处于工业化中期,发展重化工业仍然是整个经济的重心和不可缺少的产业环节。目前,黑龙江凭借稳固的基础优势,及市场的良好的需求态势,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重化工生产,同时带动前后左右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第三,信息化技术产业模式。该模式主要是指以技术、知识和信息密集化为标志的“后工业时代”和“信息社会”的高层次的产业结构。主要表现为:高附加值、高技术、工业结构软性化,如可以在高校科研院所较集中的城市建立科技园等。

大庆市作为城市功能和经济基础比较好的城市,其辐射地区内拥有便利的交通、较强的科研力量,从目前的实际和产业的发展趋势看,可以考虑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洁净能源、生物工程等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同时将高新技术融入到石油、化工等传统项目中,带动这些产业的技术改造及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目前,应注重发展包括创业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软件园、科技园在内的企业孵化器,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五)优势互补模式

优势互补模式主要是指通过异地异质资源的开发来形成自身的产业优势及地区经济的整体优势。德国的“鲁尔模式”即属于这种模式。如黑龙江富煤、油,但缺铁矿等资源,可以和富铁的辽宁资源型城市合作,黑龙江的煤炭城市也可和森林资源丰富的伊春联合,在一定程度上可实行两地异质资源的优势互补模式。

上述几种转型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综合运用,但应以某种模式为主,其他模式为辅,从而使城市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及产业政策等能集中投向明确的目标。在老工业基地改造与调整中,可以采取“四位一体”的运作模式,即‘硷业再造、制度创新、产业升级和增长转型”的联动方式,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

猜你喜欢
资源型黑龙江省转型
綦江:资源型城市创新升级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陕西省资源型城市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
陕西省资源型城市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
PPP与资源型经济转型策略探究
动词的时态中考高频考点练习题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
2014年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