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需要新环境发展观

2009-01-25 05:25
绿色中国 2009年11期
关键词:污染垃圾绿色

丛 萍

赵章元教授是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环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国家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专家组成员。退休后,他长期坚持关注城市垃圾处理问题和环境问题,是北京阿苏卫、六里屯垃圾填埋场污染问题的主要揭露者之一。多年来的实地调查使他从书斋走进社会,从一位学者变成了一位行动家,形成了对当前环境问题的独特看法。

彩色地球不再美丽

绿色中国:您曾经在文章中提到过,现在的世界是一个颜色转化的世界,很多原来美丽的颜色正在逐渐褪去,这种颜色的转化是指什么?

赵章元:据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数据,近20年人类活动使地球自然资源消耗的速度比资源再生速度快25%,原来动人的绿色地球已经在快速变成一种难看的彩色。我所说的颜色转化,就是说各种环境问题正在慢慢吞噬地球本来的色彩。

绿色中国:我们正在失去地球的哪些颜色?

赵章元:首先是地球荒漠化,使绿色变成土黄色。世界上每天都有大片土地沦为荒漠,仅二十世纪末全球就有约1/3的耕地荒漠化,并在以每年5到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大,受影响的国家已多达100多个。建国初期,我国在农林政策制定上曾一度忽略了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及重用轻养的现象,目前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7万多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8%,并以每年1万多平方公里的速度递增。

其次是大气污染,让蓝色变成黄色。大气污染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是沙尘暴。沙尘暴影响面积很大,1998年9月起源于哈萨克斯坦的一次沙尘暴,经过中国北部广大地区,并将大量沙尘通过高空输送到北美洲。沙尘暴中含有的有毒矿物质,对人体、牲畜、农作物、林木等都会产生危害。强沙尘暴天气的空气含尘量会超过国家关于生活区内空气含尘量标准的40倍。同时,人类活动增加了二氧化碳、甲烷、臭氧等温室气体及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据英国学者所获证据显示,强劲的暴风雨把污染严重的空气从地面汲取到高空,在西太平洋海域上空无云区形成了一条宽度约50公里的空气化学界限,这条分割南北半球空气的隔离带被称为“化学赤道”。

第三是水质普遍恶化,由清澈的绿色变成丑陋的彩色。我国有90%以上的城市河段、湖泊受到严重污染,大部分江河湖海都出现了富营养化,水华和赤潮发生频率不断提高,被称为“生态癌”。污染使清澈的江河湖海变得多彩起来:红色、黄色、黑色……这些地表污水渗漏后还会污染地下水。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城市地下水都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报告表明,目前全球有10多亿人在饮用“脏水”,我国约3.6亿农村人口在饮用不合格的水。

另一个需要关注的污染问题是酸雨。人类活动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降雨时溶解在水中,即形成酸雨。酸雨具有腐蚀性,降落地面会损害农作物的生长,导致林木枯萎、河流湖泊酸化、鱼类死亡、建筑物及名胜古迹遭受腐蚀破坏。目前全世界三大著名的酸雨区为北美的五大湖地区、北欧和中国。中国的酸雨区还在不断扩大,目前酸雨区面积已接近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杭州湾及长三角地区、湖南江西南部、珠三角地区。

绿色中国:现在,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所受到的环境侵害相对严重,您也一直比较关注城市环境问题,在您看来,城市中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是什么?

赵章元:我一直强调,地球有“两颗毒瘤”:垃圾填埋场和加油站点。这两颗毒瘤分布在居住区,时刻危害民众健康。

我国是世界上垃圾包袱最重的国家。全国几乎所有的城镇都面临着“垃圾围城”的困境。目前采用的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是填埋和焚烧,都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现在急需一种资源化的处理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加油站渗漏是一个普遍但又容易被忽略的问题。美国在2001年曾经做过一个统计,全美有15万个地下油罐渗漏污染点待清理,地下油罐泄漏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地下污染源。我国是近年来世界石油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现在全国已有加油站点十余万座,发生事故污染水源的现象屡见报端。

失去绿色后出现的危机

绿色中国:环境出现问题后,首先危害的就是人类的健康。我们的读者比较关心的是,环境问题对健康的危害已经到了何种程度?

赵章元:我认为,用“形势严峻”来描述现在人们面临的问题一点也不为过。

环境的不断恶化导致了物种退化,据美国的一位化学教授预言,到2040年,美国将有一半的男人没有生育能力。另据联合国公布的数据显示,到2100年,欧洲和日本的人口将减少一半。我国的人口生育能力也在迅速下降,钟南山院士根据广州肠癌、妇女宫颈癌、卵巢癌的发病率快速增长预测:如果不采取措施,再过50年很多人将不能生育。不少专家都认为,丧失生育能力与物种灭绝之间有密切联系。

人为活动改变了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超出了人类能够接受的程度。据当今全球综合性最强的调查——《世界癌症报告》提供的证据表明,全球癌症发病率正在急剧上升,到2020年全球癌症发病率将上升50%,发病人数达到1500万。癌症发病机理尽管比较复杂,但大多数专家一致认为,80%到90%的肿瘤与环境因素有关。

英国科学家在对9565个垃圾场附近2公里内区域出生的820万个婴儿调查后发现,患先天缺陷、脊柱裂的婴儿明显增多。全英每年出生的1万多个患先天缺陷的婴儿中,有3420个患有体重过轻或偏轻、脊柱裂的婴儿与生活区的垃圾填埋场有关。

就我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在全球范围内,生活在加油站或者汽车修理厂附近的孩子患急性白血病的风险要高出平均水平4倍,而这些孩子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几率比住在同一地区但不在加油站附近的孩子高7倍。

尽管人类积累了不少“改造自然”的经验,但如何做到真正科学地去适应目前已经被严重污染的环境,控制住发病率的快速增长,控制住生育能力的迅速下降,尚需时日。

“解决环境问题关键是树立新的环境发展观”

绿色中国:环境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各国政府也都在想方设法治理环境。对我国的环境治理现状,您有什么看法?

赵章元:我国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在环境治理上走过一段弯路。建国60年来,前半段我国一直在计划经济的束缚之中,无论经济建设水平还是环境意识均很薄弱,在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努力解决温饱问题的过程中,“先污染后治理”的观点一度很有市场,缺少基本的环境意识。

好在目前党和政府已经意识到改变现状、转换发展思路的重要性。最近几十年,我国政府对环保事业的重视程度逐渐强化。党和国

家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任务,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从无到有、日臻完善,环保机构从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展到环境保护部,地位不断提升。除此之外,国家不断加大环保投入,环保投入占GDP的比例从“七五”期间的0.7%上升到“十一五”期间1.23%。奥运期间,北京关停了不少污染企业,新建了很多污水处理设施,使得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提高。最令人感到欣慰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环保意识在不断提高。“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循环经济发展也是近几年的一个热门。为了防止废弃物的大量产生,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经济的单向发展模式,即“资源一产品一废弃物排放”,走上“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一再生产品”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以垃圾处理为例,按照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垃圾可以被看成一种放错了位置的资源,综合利用处理是今后垃圾处理的发展趋势。据有关报道,德国一些企业能提供从收集、运输到再利用的一条龙服务,生意异常红火。德国的Interseroh公司仅2007年营业额就增长了41%,增加到25亿欧元。瑞士环保产业拥有欧洲最先进和最高效的垃圾再循环处理系统,有意进口处理那不勒斯市堆积如山的垃圾,一年就能赚650亿美元。

这些年我考察过很多国内的循环经济企业,这些企业的技术水平已经相当高了。我国正在涌现出一大批垃圾综合利用的探索者,如北京洲际环发再生资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这家组合了国内外多种先进技术,设计建成了一套完整的新鲜垃圾综合处置生产线,这套技术较好地解决了用垃圾制肥质量差、销路不畅的问题。在这家公司的厂区,垃圾削减量已经超过了百分之九十,车间周围闻不到一般垃圾处理场难以忍受的恶臭气味,生产出的有机肥料供不应求。我们应当积极扶植、大力发展此类产业。

绿色中国:从长远来说,解决环境问题最关键的是什么?

赵章元:我认为关键是树立新的环境发展观。我们应当认识到,这场环境危机关系到我国长远的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全人类的命运。

人类环境的发展已经步入了一个环境发展的新阶段,生物演化的条件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生物进化的速度、遗传的基因特性也会随之改变。必须正视这一新阶段,不断更新观念、不断认识世界,彻底改变工作和生活的思维方式。今天环境中的水、气、土已经与过去完全不同了。大量剧毒、有毒物质和各类病原菌、病毒等污染物充斥在我们周围的水、气、土等环境中。那些难降解有毒物,很容易通过这些环境介质直接进入食物链系统,就会使大量人群罹患各类病症。

我们必须站到全球环境发展的新高度,来审视周围所发生的一切,才会找到保护绿色的最佳方法。

猜你喜欢
污染垃圾绿色
垃圾去哪了
倒垃圾
哪个罐子里的药被污染了
追踪绿色的秘密
你是污染链的第一环吗
再造绿色
洗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