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对话 在对话中提升

2009-01-29 06:07缪梦婕
关键词:对话提升阅读

缪梦婕

摘要: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去与文本对话,让学生产生新的认知结构,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活动的主体,是阅读教学的中心。而文本是学生精神得以寄托与憩息的殿堂,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其走进这殿堂寻找自我的过程。

关键词:阅读 对话 提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师是对话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对话过程的参与者,是对话结果的总结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贯穿阅读教学的全过程,是一切对话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去与文本对话,让学生产生新的认知结构,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用自己的睿智给学生一点提示和点拨,培养学生思维创新的能力。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活动的主体,是阅读教学的中心。而文本是学生精神得以寄托与憩息的殿堂,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其走进这殿堂寻找自我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学生才会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主要用以下几个方面来突出对话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话,在对话中提升”。

一、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获得知识,享受审美乐趣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是一种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活动的主体,是阅读教学的中心。只有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学生才会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只有熟读文本,领悟某些东西了,才能和教师、同学进行平等对话。因此,教师应给足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的时间,让其认真阅读课文。

首先,教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在阅读过程中画出生字词,看相关注释,画出疑难之处,查阅工具书,并概括课文所写内容。学生就能有意识地去正确地解读文本,包括正确地理解文中的新词难句,破译句子的含义,真实地再现文本世界,真切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避免“误读”。

其次,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再通过精心设计的题目,引导学生复读课文,通过认真阅读,激活与调集各种相关的知识与经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深刻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的情操。

再次,当不同的学生在深入阅读时,就会对文本产生多元的解读,不仅重建了文本意义,还重建了原认知结构。这样一个“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感悟、体验、创造的过程,就是学生个体潜心会文的过程,而这也正是阅读教学对话成功的基础。

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以“平等中的首席身份”给学生提供与文本对话的时间,给学生提供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其他同学的机会。比如在阅读史铁生写的《秋天的怀念》一文时,有的学生认为本文的主题应是“宣扬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有的学生却认为应是“宣扬一种顽强生命力的可贵”。并且都从文本中找出相关内容加以佐证,这就是一个多元的感悟、创造过程。学生从中产生了积极的深刻的情感体验,对人生、对生命又有一个新的体会和认识。

总之,文本是学生精神得以寄托与憩息的殿堂,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其走进这殿堂寻找自我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提高语文素养。

二、学生与作者、编者的对话——了解意图,理解主旨

教师要机智地引导学生去与作者、编者对话,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了解编者的编写意图,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在阅读《母爱如粥》一文时,在质疑环节,有个同学提出:“现在国际医学界判断人死亡的标准就是脑死亡,而且所谓脑死亡患者复醒,机率在多少亿分之一,这篇文章却说儿子脑死亡八年后醒来,缺少生活真实性。”这让大多同学都很感兴趣,我在肯定他的独创性提问的同时,引导所有学生要学会与作者对话——即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通过揣摩作者的意图,学生们讨论后认识到,本文作者侧重于表现“爱创造奇迹”。“母爱既让昏睡八年的脑死亡儿子再次苏醒;也让这位母亲抗肝癌七年。”所以写作时有艺术虚构的成分,可能与生活真实不符。我们只要理解作者的意图,感受爱的强大力量,真心地献出我们的爱,用爱谱写生命的赞歌,就是理解了文章。

在教学《明天不封阳台》一文时,我再次遇到了这个难题。学生针对文中受伤的鸽子在我家的阳台上生蛋做窝的内容,提出异议:按照他们家养鸽子的经验来看,受伤的鸽子一般不会产蛋,绝不会产第二个蛋,因为鸽子与其他动物不同,在孵化过程中,如有人给它重做窝,它便不再孵化。我在其他学生的惊讶中首先肯定了他的疑问,同时引导所有学生要学会去与作者、编者进行对话。作者在文中这样写,目的是要人们关心鸟类的生存空间,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写“我”儿子这么做也只为了说明“人与自然本来就该和谐相处的,将来一定会和谐相处的”,儿子既代表了人类的最初,也代表了人类的未来。而编者将这篇文章编在“人和自然”单元,意图也是呼吁“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关爱生命,关注自然”。作者、编者可能未重视细节的真实,我们既要敢于求真,大胆提出异议,又要学会与作者、编者对话,了解意图,理解文章的主旨。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平等中的首席”作用,要把握好时机,适时引导学生去与作者、编者进行对话,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并积极参与对话的过程,既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又能取得最佳的对话效果。

三、学生与自身生活经验的对话——挖掘潜能,丰富情商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与自身生活经验对话,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对生活实际感悟反思的习惯,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经验,借助文本情境,重新建构,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感恩情结,丰富学生的情商。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后,让学生谈谈类似的经历,父母对自己关爱的一个难忘的镜头,说说自己的感想。有的学生谈生病时父母熬夜后红红的眼睛让自己感动;有的住校生谈每次母亲来看她时,总带些水果,而且听说还有水果没吃完,母亲便将陈的水果带走,留下新鲜的……以前没放在心上的一些往事,此时怀着感激的心情讲出来,心中自然产生一股冲动。这时,老师便用自己的睿智,对学生的对话内容恰当地加以总结,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使他们在理解父母的基础上产生了感恩情结。从而使语文阅读丰富了学生的情商。

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合作交流,提高思辨能力

只有沟通、合作,才有对话,才有互相间智慧的碰撞、心灵的交融。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中,教师要重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建立合作式学习。合作学习是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的一种形式。在学习过程中,能通过师生交往、生生交往,使学生们在学习小组中互相启发、互相协作、互相鼓励,小组成员共同分享学习成果和经验,共同面对并进一步探讨所遇到的问题,完成小组学习任务。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抓住并利用有价值的信息,参与学生的思维,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佳效果。

通过对话,学生的个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张扬、体现,课堂呈现出精彩纷呈的多元化感悟。在阅读《母爱如粥》一文时,当老师问学生:“谈谈你认为母爱如什么,为什么这么认为?”有的同学说“母爱如歌”,在她成长的这些年里,母爱伴她一路欢笑一路歌,让她快乐成长。有的学生说“母爱如风”,当她受伤痛苦时,母爱如春日的煦风,给她以温暖;当她受挫折泄气时,母爱如夏日的热风,给她以热情和信心;当她因取得成绩而有点骄傲、心浮气躁时,母爱如秋日的凉风,给她以宁静和稳重;当她犯错误时,母爱如冬日的厉风,给她以警示和鞭策。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经历感受得出了众多体会,课堂呈现出精彩纷呈的多元化感悟。

通过对话交流,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对同一段文章或同一个人物形象,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多让学生互相交流,在对话中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在教授《“诺曼底”号遇难记》时,学生便有一奇论。在分折“船长最后选择死亡,与船同存亡”的原因时,众多学生都从船长忠于职守、热爱航海事业的角度去赞美这一伟大形象。而此时有一个学生却站起来说:“这是船长在以死躲避责任。”当时令教师一惊,便追问他这么说的依据,这个学生便用书中的“这艘船没有装避水栅门,也没有足够的小艇”来解释:“哈尔威作为船长,从事多年的航海事业,却没有发现远航船只本身存在的隐患,而导致船只的沉没,这是失职,他无法承担这一后果,便只有以死躲避自己要承担的责任。”这一番解释,让老师叹服学生看书仔细,思维独特。这一奇论也在班级中引起很大反响。老师便利用这个好机会,让其他同学参与讨论,最终让所有学生懂得可以有多种独出心裁的理解,但最终要从主流、从人们公认的道德法则去理解文章。

总之,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作者、编者乃至更多方面、更多范畴的对话。我们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认真钻研文本,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充分发挥“平等中的首席”作用,去除神圣的光环,成为对话的引导者、积极的参与者、睿智的总结者。让学生在阅读中对话,在对话中提升。

猜你喜欢
对话提升阅读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