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沈从文文学理想研究》

2009-01-29 06:07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7期
关键词:历史意识

杜 昆

摘 要:《沈从文文学理想研究》针对沈从文研究中的关键和首要课题,不仅匡正了不少误区、填补了有关研究的薄弱环节,解决了如何观照沈从文的创作整体、如何理解沈从文的独特魅力和孤独困惑等问题;而且具有鲜明的学术特色,这首先表现为把沈从文的文学创作和文论结合起来探讨沈从文的人生理想和审美理想之间的张力的整体意识,其次是较强的历史意识,再次是对现实的介入意识和面向未来的理想主义精神。

关键词:理想研究 整体意识 历史意识 介入意识 理想主义精神

康长福先生的新著《沈从文文学理想研究》是对自己三年金陵求学生涯的一个总结,更是沈从文研究这棵大树上的一枚硕果。上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摆脱权力话语制约的沈从文研究已经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显学”之一,如何在现有的研究深度和广度上突破和创新,自然是检验后来者的学术勇气和功底的标准。若单纯从叙事学的角度来解读沈从文的作品,会给人一种隔膜感;纯粹从主题学的角度来研究沈从文文学创作的思想内容和价值观念则至今罕见;把其小说、散文、文论视为一个整体的系统来论述,两者都难免失之于视野的狭隘,因而无法接近一个完整统一的沈从文,这恰是沈从文研究的误区和薄弱环节。该书论题——沈从文文学理想研究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作者以不凡的眼光和胆识选择的论题是沈从文研究中具有挑战性的课题之一。康长福对既往研究成果和沈从文创作整体熟稔于心,总结出沈从文的文学理想,梳理其形成发展过程,考察了其文学理想和实践的关联,探讨了沈从文在功利追求与审美创造之间的紧张和矛盾,解决了如何观照沈从文的创作整体、如何理解沈从文的独特魅力和孤独困惑等问题。通观全书,康长福提出的问题意识极强、视野开阔、方法新颖、持论稳中求新,是青年学者在沈从文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收获。笔者与康长福素昧平生,有感于该书回答了笔者在阅读和研究沈从文创作时产生的不少困惑,更让笔者深受感染的是作者浸润在字里行间的一种理想主义精神和介入意识,故以为这本书值得推介。

康长福把沈从文的文学理想归纳为:“一是借助文学的手段来重造人性、生命、民族品德,进而实现重造社会、国家、民族的社会理想”;“二是通过文学的重造来实现重造文运、重造经典、抗争文学审美危机的艺术理想”。这个论点坚持了历史与美学相统一的原则,其内在逻辑是统一可信的。较之以往的沈从文研究,《沈从文文学理想研究》有着自己鲜明的学术特色。这首先表现为把沈从文的文学创作和文论结合起来探讨沈从文的人生理想和审美理想之间的张力的整体意识。以往的同类研究大都囿于“湘西世界”和“都市世界”的对照阅读,忽略了这两个部分与四十年代创作之间的内在联系,更鲜有人系统地细致考察沈从文文学创作整体和文论之间的联系。这就造成了人们总是在城与乡、传统与现代、新与旧、常与变的二元格局中理解沈从文文学创作的主题思想和独特性。该书没有偏重于理论的建构和发挥,而是把沈从文的文学创作和文论中的文学观、社会观统率起来对照印证和阐释,强调沈从文的文学理想贯穿了其前后期的创作整体,沈从文的功利追求和审美创造之间的不断冲突造成了其文学实践在不同时期的面貌风格。沈从文的40年代是研究界相对薄弱的一环,他在“抽象的抒情”时期的小说为什么会产量剧减,散文和文论数量骤增?怎样理解沈从文外在的文体转变和内心的焦虑孤独?康长福从沈从文文学理想内在结构的悖论性和冲突着手,认为这一阶段是沈从文文学理想的“孤帆独征”和寂寞坚守时期,解释了沈从文的创作变化和由来已久的孤独。

与作者对沈从文创作和文学理想的整体把握及深刻体会相呼应,《沈从文文学理想研究》具有较强的历史意识。作者在开阔的视野中具体考察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外源性和内源性生态环境所形成的历史合力对沈从文的影响,通过还原历史现场,分析沈从文的文学理想从孕育到成型到坚守的各个时期,体察沈从文的文学理想在其创作中的延续性和方向性。作者认为“沈从文的文学理想是中国现代文学生态环境的产物,又是其主动、自觉地抗拒和超越环境的精神追求”。作者深信沈从文的创作整体是其文学理想的实践过程和结果,认识到沈从文主体意志的确立和持守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在还原或接近当时的文学氛围和行为主体的内心世界时,作者本着“求真” 而不是臆想武断的态度对沈从文的文学理想追根溯源;作者继往开来,在凌宇、王继志等前辈研究的基础上勇于存疑理论,认为沈从文文学创作和文学理想的“独特性”在“五四”文学框架中“不复存在,至少是不再那么明显”。这些无不体现出作者严肃认真的历史意识,成为该书的一大特色。

本书的另外一道亮色是作者浸润在字里行间的理想主义精神和介入意识。沈从文的“重造的工具”的文学理想是一种社会理想,实质上是一种“文学救国论”和“立人”思想。它包含了一个现代知识分子“追求救亡与启蒙的历史价值统一,是其理想图景的整体设计”,是在内忧外患、危机四伏的时代对国家和民族责任的主动担当,蕴藏着沈从文的满腔悲痛和热情。沈从文的执着和深情感染了康长福,虽然他的文学理想不无偏执和空想,我们看到作者认同乃至欣赏沈从文对健康人性、雄强生命力、理想生命形态的礼赞,对人性的残缺异化、生命的萎缩销蚀、道德的堕落腐化、民族品德的沦丧的揭露和批判。我们发现,研究主体和研究对象在“为人类远景凝眸”的共同视阈融合中已经合而为一、心心相印。“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罕见的坚守人格底线、抗争恶劣的文学生态环境、执着追求个体审美理想、生命理想和人类共同美好生活远景的理想主义者。”作者从沈从文那里接过了熊熊燃烧的理想主义之薪火,以少见的激情和正义感来做学问,期望借研究沈从文的文学理想,在社会转型的今天对匡正“精神大厦的倾斜与价值系统的紊乱”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其情可贵亦可赞。当今高蹈空洞的学术或文学作品不在少数,匮乏的正是作者所张扬的这种针对现实的介入意识和面向未来的理想主义精神。

在方法论上,作者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了生态学、心理学、民族学、社会学等方法和观念,走近了沈从文,剖析、重铸了沈从文。值得注意的是,该书的注释条目少则30余条,多则150余条,细致详尽的注释是作者勤读敏思和良好的学术素养的呈现。《沈从文文学理想研究》一书如果说有遗憾的话,笔者认为是作者有几个地方使用了同义重复的词汇,另外对与鲁迅“立人”思想的比较研究未能展开。诚然,作为沈从文研究中的一个重大和起点问题,沈从文文学理想研究还具有很大的学术生长空间,从这个意义来说,《沈从文文学理想研究》不是宣告一个结论或答案,它的更大价值是为读者理解沈从文开启一扇窗,为文坛吹来了理想和诗意的春风。

(杜昆 河南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现当代文学教研室 464000)

猜你喜欢
历史意识
评沈虹光新作《壮士无言》
关于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问题
小人物 大历史
基于学生价值发展“教学立意”的确定
基于历史意识培养的史料教学优化策略
历史教学首先应当是历史意识的教学
用课堂小辩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出版观念的历史考察
作为实践的叙述
历史课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