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二夜的故事

2009-02-05 10:21徐迅雷
记者观察 2009年1期
关键词:金鹰乐章木匠

徐迅雷

这是一个“一千零二夜”的故事。故事很神话,本身就是一篇绝佳杂文。杂文题目可称作“非凡的王木匠定律”。

话说这个叫“王木匠”的人,原名王细牛,1958年生于湖北一个农场,只读过5年小学,13岁学木匠,后来成为农场的木工。“王木匠”在1984年跳出农场,去闯荡世界。他开过舞厅,办过旱冰场,弄过招待所,折腾过酒店,都一事无成,还官司缠身。不过这让他有了闯荡江湖、接触社会、交手官场的基本经验。

“王木匠”先后使用过6个名字:王细牛、王亚伟、王世伟、舒兵、王伟、郑泽。每个名字都注册了一家公司,娶了一个“老婆”,其中有4个“老婆”给他生了孩子。1998年,他曾被南京市警方刑拘,原因是虚报注册资本。2000年,他到石家庄迁了假户口,改名“郑泽”。“王木匠”由此跨进了新世纪。

他在香港注册了一家“金鹰公司”,花了1万元港币,就弄成了一个“三无”公司——无办公场所、无经营资金、无工作人员。“王木匠”那序曲般的“神话第一乐章”,到此轻松顺利完成。

尽管公司“三无”,但“香港”的名头能够派上大用场。2001年年初,他得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想改造宁夏宾馆,于是奔了过去,亮出港商的大名头,许诺出资4.56亿元改造宁夏宾馆——从“4.56”这样的数字可以看出“王木匠”好歹也是某方面的天才。“王木匠”的大戏——“神话第二乐章”从此拉开了序幕。

光改造一个宁夏宾馆,那显然太毛毛雨,要搞就搞大的,他的方案是合作建设“宁夏国际村”,他的金鹰公司要投资36亿元。看到这么一个“国际”级别的招商引资大项目,官员乐得合不拢嘴,区里很快与他签订了引资合同。随后,又签协议成立了中外合资企业,金鹰公司“出资”3.8亿元。

宁夏方面主要是提供建设用地,在地块拿到手之后,金鹰这个空壳公司当然没有钱可投入,但“王木匠”自有办法。他擅长“空手套白狼”:通过“招标”,捞走了32家投标单位投标保证金2075万元;通过房屋置换按揭等,拿到工行和农行的贷款1.09亿元;另外还骗走149家企业工程款、材料款3.8亿元,向市民非法集资约3.18亿元。钱到手了,王细牛不再细了,一下就粗了起来,变成了王壮牛。

被“王木匠”忽悠后,政府把好端端的宁夏宾馆给拆了。可壮牛“王木匠”哪有心思盖房,5年过去了,“宁夏国际村”还只搭了个框架。这过程中,一些领导多少发现上了当,却又顾忌面子,只好打掉牙往肚里吞,硬着头皮支持他往下干,更不敢把这个玩“空手道”的“王忽悠”送到局子里去。资金链最终断裂,“宁夏国际村”变成了“政绩烂摊子”。

在宁夏忽悠到头了,“王木匠”就忽悠到呼和浩特去了。2005年3月,呼和浩特市来了一位名叫“郑泽”的港商,自称是“香港金鹰国际集团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局主席,他带来了一个“神话”般的辉煌构想:在呼市商业繁华区盖“西北第一高楼”——金鹰国际CBD(中央商务区)。于是,“王木匠”高潮般的“神话第三乐章”开始奏响。

“王木匠”在银川的“大投资”是36亿元,到了呼市涨至53亿元。大骗术不需多,翻版拷贝即可。他使用在宁夏用过的手法,七七八八合计骗到真金白银8.1亿多元。“王木匠”的“最华彩乐章”,是2005年5月17日炸掉了刚建成4年的呼市公安局11层指挥大楼,目的是给他“投资”的、高达169米、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的“西北第一高楼”腾地方。这次定向爆破也被称做“西北第一爆”。接着,原市政府大楼、龙海商厦、第一人民医院保健楼也相继被拆除,“郑泽”在呼市黄金地段得到了50多亩土地,骗得了呼市政府4.59亿元的土地使用权。最可怜的是呼市公安局,两年时间里分散在十几处租用办公场所。可是“木匠不急政府急”,市里还垫钱帮着建,到最后干脆全盘接过来替他建。 从彼地到此地,“王木匠”一共忽悠到手是17.58亿元。他把其中9400余万元汇至北京个人账户,并挥霍了1456万元。他买了宝马、宾利、奔驰等高档轿车,还购置了房产。至于两地的工程项目,自然都成了烂尾楼。

是神话总是要破灭的。“王木匠”王细牛最后的“第四乐章”,是被捕并最后被判处了无期徒刑,恐怕要在狱里呆一辈子了。他被抓后,警方与他有一段经典对话。警方:“啥叫CBD项目?”王细牛:“我也不知道,这是个外国名,我的秘书知道啥意思。”就这么个小学文化的“木匠港商”,有多大道行能把两个地区的政府大规模骗倒?对此,王细牛颇有心得,他供述说:“阿基米德说过,如果给他一个支点,他能撬动地球。我的定律是:抓住一个政府领导的弱点,我就能搅动一座城市。”

抓住一个政府领导的弱点,我就能搅动一座城市——多真实、多精彩的句子!这就是非凡的“王木匠定律”。在这样的定律下,那些官员想不向他拜倒也难。你看,官员喜好“大手笔”,“王木匠”就在“大”字上做文章,他说“这叫抱大领导打大旗号发大财”。官员喜欢商业名人,“王木匠”就给自己罩了一身光环,花钱买了70多顶光辉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什么“世界杰出人士”,什么“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什么“西部开发杰出贡献奖”等等。最搞笑的是,宁夏那个烂尾楼,居然也获得了原建设部中国建筑文化中心颁发的“中国优秀工程”奖。官员喜欢“攀富结贵”,王细牛就进行奢华表演。到呼市“投资”时,他乘坐加长凯迪拉克轿车,跟着8名保镖。保镖一色的黑西服、小平头、戴墨镜。他以8万元一天的价格,包住五星级宾馆的一个楼层。每有领导造访,他一伸手,身后保镖立马递上一支古巴雪茄,“咔”的一下为他点燃。这一切,能不让官员们口服心服吗?

天方夜谭。一千零二夜的故事结束了,骗子进去了,可那些被骗的官员在外头还活得好好的,没了下文。都说“工程上马干部下马”,现在却弄成了“工程下马干部依然在马上”。

从“王木匠”王细牛,到“周老虎”周正龙,骗与被骗,几乎一样,只是形态不同而已。前者规模很大,大在实体楼盘与钞票;后者规模亦大,大在互联网络与影响。骗局揭穿之后,官儿们统统都会说自己是好心好意。多少被骗的官员,都喜欢生活在那种被骗的良好感觉里。甚至“求求你,骗骗我”也成了一种官场“潜心理”。

习惯撒谎、行骗的系统中人,对撒谎、行骗就不再敏感;骗与被骗最多的官场系统,对行骗其实早已见怪不怪了。在“王木匠”案件中,就有领导跟着这个骗子起舞,“忽悠”当地企业。诈骗的“劣文化”,仿佛“恶之花”遍地开放。有“外商”骗官员,也有官员骗外商。有个地方“县长助理”多达十几个,其中许多是“荣誉”性质的,目的就是骗骗外商,至于这样的弄虚作假会不会把“外商”弄成“内伤”,那就不管了。

贪腐的官员,对领导奉承,为老板服务,替自己谋利,思想上治民,决策上轻民,行动上损民。只有本能,没有信仰。

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不久前说:“当干部要有敬畏之心,一要敬畏历史,使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二要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三要敬畏人生,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感到后悔。”敬畏是“我渺小,它伟大”,可是许多干部的感觉是“我伟大,他渺小”。那些在“王木匠”“周老虎”案件中被骗的官员,一直自我感觉良好,如今恐怕依然是“我虽被骗,感觉良好”,他们回顾历史,会敬畏吗?他们回首往事,会后悔吗?

猜你喜欢
金鹰乐章木匠
谱写肌肤新乐章
同行是冤家
同行是冤家
同行是冤家
金鹰纪实频道上星
韩国“金鹰”搅局黄岩岛空权
弘扬“金鹰”文化打造塞外明珠
思想的乐章
思想的乐章
梦幻精灵的动感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