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圆了最大的美国梦

2009-02-05 10:21李才义
领导文萃 2009年2期
关键词:麦凯恩白人选民

李才义

非常时期的美国总统大选

在承受布什执政8年造成的内外交困,又面临“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美国人长久以来固有的优越感正明显丧失。这当口美国的总统大选、奥巴马的横空出世不能不令世人所空前瞩目。

黑人做总统

“美国是一个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的国家,对于这一点如果还有任何人心存怀疑的话,今晚就是对这一问题的最好回答”。奥巴马获胜演讲时说的这第一句话解开了世人心中的疑惑,奥巴马真正实现了最大的美国梦。美国梦是指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下,任何人只要努力都能取得成功,不管他是什么种族、性别、年龄、贫富、宗教信仰,等等。

45年前,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期盼有朝一日他的孩子将生活在一个不以他们的肤色而以他们的品行评价他们的国度。1961年,罗伯特·肯尼迪曾说,国家在种族关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30年或40年后”可能出现一位黑人总统。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肯尼迪的话现在以美国首位非裔总统和首个黑人第一家庭的形式变为现实。

这种变化并非像我们多数人想象是由血雨腥风的暴力反抗带来的,相反,这种变化很大程度上源于美国社会自身,或者说白人主流社会自身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机制。这种完善在两个方面发生变化。第一,从法律上消除美国黑人与白人的差别。当一部分美国白人无耻地对黑人进行奴役、施行黑奴制时,另一部分美国白人却在坚持不懈地反对这种奴役,甚至为废奴运动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就在40年前,还有无数白人涌向南方,去推动废除所有歧视黑人的法律和制度。2008年7月29日,美国众议院决议通过了向黑人道歉的法案。第二,美国白人主流社会在心理上已经把黑人作为“美国人”,而不是“美国黑人”来接受,这从鲍威尔、赖斯的成功可以得到印证。而奥巴马竞选总统成功使这种接受提高到极致,成为世人津津乐道的美国梦,也为美国其他少数族裔的美国梦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奥巴马的政坛之路

奥巴马生于夏威夷州火奴鲁鲁。他的父亲生于肯尼亚西部尼安萨省一个牧民家庭,经过哈佛大学镀金后在肯尼迪政府担任经济学家,母亲雪莉·安·邓纳姆生于美国堪萨斯州的威奇托。少年时代的奥巴马曾在夏威夷海滩和印尼街头游荡,逃过学还吸过大麻和可卡因。回到美国后,奥巴马“浪子回头”,先后在加州西方学院、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法学院求学,并成为首位担任《哈佛法学评论》主编一职的黑人。1992年与小他4岁的律师米歇尔结婚,生下两女。

奥巴马的政坛经验非常有限,因此备受竞选对手的攻击。1996年,奥巴马当选伊利诺伊州议员,2004年才成为美国联邦参议员,在国会100名参议员中排名仅第98位。他在伊利诺伊州家里曾开玩笑说,排名第98位的参议员意味着他唯一的任务是削铅笔。但这是他第一次有机会登上全美政治舞台,因此倍加珍惜。他在民主党全国大会上慷慨陈词:“没有黑人的美国,也没有白人的美国,没有拉丁裔或亚洲裔的美国,美国就是美国,我们在星条旗飞扬下都是一样的,一样的美利坚共和国人民!”奥巴马自此声名鹊起。2006年,全面阐述他政治理念和政策主张的《大无畏的希望:美国梦》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逗留达三个月。《时代》周刊在该书出版之日更推出了“何以贝拉克·奥巴马能成为下一任美国总统”的封面报道。2007年2月,奥巴马正式宣布竞选总统。而此时他走在华盛顿街上还会迷路。

奥巴马拥有睿智的天赋。尽管希拉里·克林顿在与奥巴马的民主党内竞选中失利,美国公认智商最高的总统之一克林顿还是由衷地承认:奥巴马极具政治天赋。舆论评价他是那种为美国政治游戏规则度身打造的人:直觉敏锐,判断精准,每每在关键时刻抓住机会,成功把困难转化为优势。这种天赋帮助奥巴马战胜了民主党内气势咄咄逼人的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也帮助他在最后的美国总统大选中击败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而成功入主白宫。

奥巴马的支持力量

一位黑人要想在总统竞选中取得成功,必须获得除黑人之外的白人的支持,奥巴马做到了这一点。传统上,支持民主党的选民主要是女性、少数民族、穷人和教育程度高的人。而支持共和党的选民主要是男性、白人、富人和宗教虔诚者。但奥巴马拒绝传统的划线,向共和党势力范围的选民发展。此次,支持奥巴马的主要力量有两大铁杆,一是他所属的黑人和少数族裔,另一就是人数更为庞大的美国年轻人,而且不论肤色。

就种族的角度而言,白人和黑人是美国最大的两股政治势力。作为有黑人血统的总统,奥巴马自然会赢得黑人选民的支持,这在民主党内的竞选中表现得更为明显。然而,奥巴马在竞选时不仅不打种族牌,而且根本就不拿它当回事。这的确是个高招。突出肤色,确实能够争取黑人选民的认同感。但黑人在美国毕竟是少数,肤色政治的负面效果同样很大。奥巴马清楚这一点,他把自己定位为“碰巧是生为黑人的候选人”,其政治主张突出的是不同种族的团结与融合,并非争取黑人权利。这样一来,他左右逢源。美国政论家坎宁安认为,奥巴马能在黑白选民之间左右逢源,靠的是周旋于不同选民群体之间游刃有余的政治技巧。对黑人而言,他是“自家兄弟”,是黑人权利的维护者;对白人而言,他是少有的向白人伸出橄榄枝的黑人政客,能使部分白人减轻历史的负罪感。

年轻人是奥巴马的新宠。美国人口近年来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少数族裔人数比例上升之外,一个比较明显的趋势是,克林顿领导的民主党执政时期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逐渐进入选民年龄阶段,而支持共和党的在二战后美国“婴儿期”出生的人则进入退休阶段。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注重国内经济、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这种选民的组成将更加有利于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大选临近前的民意调查显示,30岁以下人群中60%的人支持奥巴马,30%支持麦凯恩。奥巴马年轻与魅力四射也是吸引年轻人的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支持奥巴马的力量还包括媒体、美国社会精英和少数族裔等。皮尤研究中心在选举之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整场奥巴马与麦凯恩的对决中,媒体给予麦凯恩和奥巴马的负面报道比是57%对29%,而给二者的正面报道比是14%对36%,悬殊之大史无前例。

奥巴马深知美国政治是精英政治,他极力拉拢在美国很有影响力的犹太人,而犹太人在选举中大力支持有黑人血统的奥巴马,这在历史上十分罕见。奥巴马还得到美国精英大力支持,这从其竞选筹款也可以看出。奥巴马在整个筹款中一共筹集到6.2亿美元,创历史纪录。而在九月份一个月他就筹集到了1.5个亿,这其中就有许多富豪的捐款。

奥巴马获胜原因

奥巴马的获胜原因很多,但主要与他的选举战略取得成功不无关系,同时也与麦凯恩的选举失误有关。

首先,奥巴马高举变革的旗号。奥巴马的选举口号就是变革。选举前美国的状况令许多美国人感到悲观,而这种悲观情绪是美国几十年来都没有遇到过的。只要想想下列情况就可以意识到:次贷危机、金融风暴、经济衰退、失业攀升、物价飞涨、饭碗不保、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无休无止,这一切都使美国的国际形象一落千丈。许多美国人认为美国正朝着错误的方向前进,而认为美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的美国人不足20%,这个比例对于一直以自信著称的美国来说低得惊人。在此背景下,奥巴马提出的变革口号,主张内政以保障中产和低收入阶层利益的经济、税收和健康保险政策,支持弥合国家各党派、各族裔和其他各种力量之间的分化,实现民族党派团结,外交上通过外交、依靠盟友和国际组织处理国际事务,重建美国国际形象,这些主张虽然是选举语言,选举之后未必就能兑现,但对美国选民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其次,奥巴马把竞选对手麦凯恩与布什相提并论。美国一切令人感到悲观的情绪都与布什有关。奥巴马不断地提到这个事实:麦凯恩在国会的投票记录有90%都支持布什的政策。民主党战略家吉姆·达菲说,“奥巴马只是反复告诫,我们真的不能再这样过四年了。我认为布什是一个巨大的包袱。”尽管麦凯恩在选举期间不断地撇清他与布什的关系,但于事无补。

再次,麦凯恩的选举失误也帮助了奥巴马轻松获胜。麦凯恩也有他的优势,除了那些长期支持共和党的铁杆选民外,他拥有较长的从政经验,共和党内他早早获得提名候选人,这些都是奥巴马所不可比拟的。但麦凯恩犯了几个错误,一是他在挑选副总统侯选人时找了一个他自己都不熟悉的阿拉斯加州女州长佩林,此人在竞选阶段表现平平,负面新闻不断,甚至公开发表与麦凯恩相反的言论,选后麦凯恩称佩林比斗牛犬还麻烦。与麦凯恩相对的是,奥巴马挑选了一个很有经验的助手,即参议员拜登担任他的副总统候选人。二是麦凯恩一直支持遭美国三分之二以上人反对的伊拉克战争。三是麦凯恩对美国面临的金融危机判断有误。就在选举前一个多月的9月15日,华尔街股票暴跌,但麦凯恩却坚称“经济基础依然牢固”。美国《时代》周刊在选举后评论道:如果没有经济危机的戏剧性干涉,麦凯恩没准也能入主白宫。

奥巴马怎样迎接挑战?

奥巴马在发表竞选获胜感言时指出,美国面临三大问题:“两场战争、濒临危险的地球和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即使今晚我们安然站在此处,我们也深知那些深陷伊拉克沙漠和阿富汗山区的英勇美国战士,是为了我们而冒着生命危险。还有那些孩子早已熟睡、自己却辗转反侧的人父人母,他们夜不能寐,想着如何还清房贷、如何支付医药费以及给孩子存下大学经费。我们要掌握新能源,创造就业岗位,建造新校舍,正视存在的威胁,并修复与盟友的关系。”

如果说新能源问题对奥巴马还不是迫在眉睫的问题,那么结束伊拉克战争与阿富汗战争、重塑美国的国际形象、摆脱金融危机、振兴美国经济则是奥巴马将要面临的最直接而又极其艰难的挑战。而这两大挑战将直接左右其未来四年的政绩,甚至对其未来能否连任产生最直接的影响。

猜你喜欢
麦凯恩白人选民
白人的暴行是如何将昔日被奴役者在重建时期争取到的进步变革一手粉碎的 精读
另辟蹊径的《选民登记》
新西兰杀戮事件凸显白人极端主义在全球影响之广
听奶奶讲当“选民”的事儿
影史上第一个黑人与白人接吻的镜头,是他剪辑的!
不负当初对选民的承诺
麦凯恩越战被俘经历迷雾重重
特朗普 吐槽麦凯恩
建立选民测评代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