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有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意识

2009-02-19 10:04孙孝忠
江苏教育 2009年1期
关键词:数学老师数学知识意识

孙孝忠

所谓数学素养,是指个体在获取一定的数学知识,形成一定的数学技能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有意识的数学活动影响,所形成的具有比较稳定的、自觉的数学意识和数学行为。它包括数学的问题意识、数学的观察力、数学思维、推理、解题的方法与策略以及自觉地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还涵盖更高层次的如创新意识、数学的美学价值及人文精神等方面的素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主要表现在帮助他们形成对数学学习的正确认识和端正态度,自觉使用数学语言和数学符号的意识,简洁严谨的表达方法。思路清晰、条例分明、落笔有据、言之有理的良好品质,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态度和习惯以及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敢于突破常规、不迷信书本和权威的创新意识和勇于探索、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乐于质疑及奋发进取的精神。而这些数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决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必须要求教师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有计划地进行训练和培养。

那么怎样才能使教师具备这方面的意识呢?首先,教师本身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正如张齐华老师所说:“一个优秀的数学老师站在讲台上,他本身就是数学。”也就是说数学老师身上要透着一股数学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数学教师的校本培训,鼓励自学,激励进修。通过岗位培训和自学进修相结合,提升教师的数学修养。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从备课开始就能自觉地搜寻教材中能够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因素,并挖掘教材中所提供的情境背后的素养发展因素,在教案中予以预设,最后在课堂上得到落实。教师要关注课堂生成的情境,不放过任何一个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契机。要在课堂上自觉地唤醒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简洁严密的语言表达能力,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认识学习数学的价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合作探究的机会,培养他们追求严谨的科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数学的内在美,激励他们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思考、解决、解释生活中间题与现象;帮助学生体验教材中的数学文化。另外,要通过开展小课题研究、撰写数学小论文和数学日记等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研究数学的积极性。这些工作都要求教师有意识地、长期不断地做下去。这样,学生的数学素养自然就会不断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数学老师数学知识意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数学老师与达摩克利斯先生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迟到
消防意识
幽你一默
魔力数学老师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