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预设 把握生成

2009-02-22 09:14潘权威
中国教师 2009年20期
关键词:品德课预设活动

潘权威

小学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素养的形成都离不开学生的实践活动。活动教学应成为品德课教学的主要形式。然而,活动教学是充满突发性和不可预定性的动态生成过程。学生们是一个个鲜活的具有丰满个性的生命体,课堂上的各种偶发事件难以预料,教师一旦处理不当,经常会出现“教师满腔期待地走进教室,却满怀遗憾地走出教室”的尴尬局面。

尴尬的局面

[镜头一]不说话的“朋友”

教师请一学生表演不说话的“朋友一被砸瘪的垃圾箱的痛心独白,参加表演的学生一上讲台,张口就笑:“我是垃圾箱,哈哈哈……”学生们哄堂大笑。

[镜头二]你真棒

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安排了互赠“闪光卡”活动,即把同学的优点或特长写在卡片上,当堂送给对方,优美的音乐声停下后,互赠活动也结束了。统计结果:收到“闪光卡”最多者有十一张,满脸喜气,洋溢着“我真棒”的得意;少者一无所有,满面羞愧,流露着“我没用”的无奈。

[镜头三]我们一起做

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导入环节:请同学们画出自己能干的右手的轮廓,比一比谁画得又快又好。见到学生们都用自己的左手来画右手时,教师提示可以和同桌合作,聪明的学生马上用自己的右手帮同桌画左手,然后请同桌帮助画右手。教学进行得十分顺利,学生们体验着“一起做”的愉悦。可是有一个学生却怎么也不肯与同桌合作,打破了原本和谐的教学,原因是这位学生本来就用左手写字画画,根本用不着与同桌合作。

活动教学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作为一名小学品德课教师,其教学行为应该往哪些方向努力?怎样才能真正提高活动教学的实效性?

著名教育家卢梭的“以行求知,体验中学”和杜威的“做中学”清楚阐述了活动教学的意义。品德课活动教学的真正目的理应也是“以行求知,以动求学”。在动态生成中前行,而不是去完成一切都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所以,在进行活动教学时,教师必须更多地关注课堂生成的新问题、新内容、新方法、新过程,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把握生成,灵活应变,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活动教学比预定的要生动、活泼、丰富得多。

为此,笔者联系小学品德课活动教学实践,例举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旨在让更多的品德课老师在活动教学中更加理性地预设生成,巧妙把握动态生成,提高教学实效。

一、精心预设,有的放矢

新课程呼唤生成的课堂,但并不摈弃“预设”。没有了预设就没有了规范和秩序。教师只有在活动设计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周密考虑,才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张弛有度,使学生真正在活动的过程中撞击出新思想、新创意、新问题。

1根据学生实际预设生成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每个学生个体也存在千差万别,他们都有自己特有的个性。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每一位学生的认知基础、能力水平、情感取向,同时也要预测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活动时的心理反应,只有这样,教师在进行活动教学时,面对“突发事件”,才能心中有底,应对自如。

案例一:“谢谢您,我的父母”教学片段

课前,教师充分调查了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家庭情况,了解到了学生燕的父母双亡,由叔叔婶婶一手养大,不是亲生胜似亲生。于是在课堂活动——摸手猜亲人的活动中,邀请了燕的婶婶参加。当燕在活动中,摸着婶婶的手,喊出妈妈时,婶婶抱住燕,热泪满眶,燕也在婶婶的怀里,痛哭流涕。浓浓的亲情感动着现场的每一个人。孝敬父母,体贴父母,关怀父母的教育目标,在无声教育中悄然落到实处,扎根在每一位学生的心灵深处。

细读这个教学片断,不难看出教师课前预设的“精心”,教师从学生的现实出发,对学生的家庭情况仔细调查和课前预设,促使课堂活动中悄然生成感人的“动态资源”。这种“精心,还体现在,能立足于教材与学生实际预设开放的活动方案,体现在教师为品德课堂的动态生成留下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上。

由此,活动教学的生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充分预约的精彩生成。只是教师在预设过程中,从传统的关注“教师怎样教”的设计转到新理念下的关注“学生怎样学”的设计上,即从“以教定学”转到“以学定教”这一新理念上来。这样,预设才更有深度和广度,活动教学才能得以生成精彩。

2根据活动实际预设生成

有些活动本身的结果是多无的,不同的操作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必须充分预设活动会产生哪些结果,针对不同的结果进行相应的引导,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体验、感悟、升华,以达成活动教学的最佳效果。

案例二:“集体力量大”

教师安排了模拟实验——卡维里实验。这个实验的实质是考验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牺牲精神。只有合作和牺牲,才能依次从颈小肚大的瓶子里拉出彩球。教师在活动设计中预设了两个活动方案。

方案一卡维里实验成功(概率为30%)。两种成功原因:一是凑巧,二是合作。首先是现场采访,判断原因。其次是寻找原因,追根问底,如采访核心人物,其他成员补充。然后是观看录象,感悟升华,如观看录像《矿难,一触即发》,学生谈观后感,教师有感而小结。

方案二卡维里实验失败(概率为65%,其他原因5%)。首先请参与者谈谈失败的感受,其次请其余学生猜想获得成功的方法,最后观看课件《卡维里实验》,请学生分析成功的原因,例举成功合作的生活事例,补充故事《电梯里的竞争》,感悟内化。

一个活动,多元预设,无论课堂上出现哪种结果,教师都可审时度势,自如地调整教学设计,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这样的课堂一定精彩,教学一定鲜活。

二、把握生成,提升实效

课堂生成包括“意料生成”和“意外生成”,有时两者会彼此交叉呈现在我们的品德课堂中。教师既要借助精简的预设、开放的空间,催生“意料生成”,也要依赖灵活的教学机智,应对“意外生成”,共同演绎丰富的活动教学,提高教育实效。

1平等对话,有效生成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将自己看做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与学生建立亲和、友善的合作关系。因而,在活动教学中,只有建立了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形成一种自由的、独立的、主动的探索心态。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敢想、敢问、敢说,才会随机产生新思想、新问题、新矛盾。这些都是宝贵的生成资源,这些资源或体现学生的真实想法,或反映学生的现实困惑。

案例三:“我心中的那颗‘星”教学片段

当学生深刻体验到众多明星成名背后付出的艰辛时,教师提出质疑: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既然如此辛苦,还不如不当明星呢?你是怎么看的?

其中一名女生坚定地发言:我一定要当明星。

师:为什么?

生:我要赚许多钱,一部分留给自己,另一部分捐给希望工程。

师:是不是因为有这么多老师在听课,你才这么说的?

生:不是的!

师:老师相信你一定做得到!请大声说出来。

生:不!(声音斩钉截铁,掷地有声)

师(语气充满激情):听课的老师们,你们一定跟我一样,相信这位小女孩长大以后,真的成了明星,真的赚了钱,一定会兑现今天的诺言!

听课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是500余名听课教师由衷的掌声,这掌声既是对小女孩的信任和支持,更是对执教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和善于利用生成资源的教学智慧的赞赏、肯定。

只有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生成才会精彩,活动才会有效。这种有效生成,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是课堂动态的和谐,是富有灵性的召唤。这时教师要做的,只是如何利用好这些宝贵的生成资源,如何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体验情感,得到发展。

2灵活调整,即时生成

新课程倡导下的课堂是开放性的课堂,它好比“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学生的个别差异,学生现有知识与文本的距离,使活动教学的课堂不可控因素不断增多。因此,教师不但要有敏锐的目光捕捉教学实施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能力,而且能果断地运用相应的策略进行及时的处理,以推进教学的进程。

案例四:“诚实是金”教学片段

教师在导入时安排了一个“模拟应聘”的活动。

先出示虚拟情境:一名青年在应聘时,考官突然拉住他的手,热情地对他说:“我认识你,你曾经在哈佛大学读书,现在毕业了吗?”实际上这位青年并没有读过哈佛大学,但是他十分需要这份工作。假如你是这位应聘的青年,你会怎么办?

生1:如果我是那位青年,我会告诉考官:“对不起,你认错人了。”

生2:我认为这也是一次难得的工作机会,不如将错就错,先默认,以后再解释。(好家伙,四年级的学生还蛮有心计的!)

生3:假如考官是故意试探这个青年,那么应聘不是失败了吗?

(讨论到这儿,根据教学设计,教师准备让学生根据两种不同的观点进行人生AB剧表演,谁料一个意外的声音打破了教师的安排。)

生4:我觉得首先应指出的是这个考官,作为考官必须诚实,假如他是试探,不就是故意设陷阱引这个青年上当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说:是呀!是呀!

生5抢着补充:是呀!假如他真的认识这位青年,那么身为考官也不能在考场上这么说呀!

精彩的讨论,使预设的人生AB剧表演活动成了“画蛇添足”。学生已经在即时生成的大讨论中,明辨了什么是诚实,什么是诚信。

在活动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利用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不符合最初预设的但很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调整课前的预设方案,根据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形成新的教学思路,这样才能出现令人惊喜的教学效果。

3善待错误,应对生成

有人曾说,教室是学生出错的地方。活动教学中的错误不仅来自学生,有时也来自老师。但这些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正确对待,妥善处理,将会获得许多新启迪、新智慧。错误,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学习发展的机会,对于教师来说却是一次考验锻炼,教师不仅要有沉着应变的教学机智,更要有敢于查错、容错、改错的胸襟和勇气。

案例五:“学会合作”教学片段

教师为了达成“明确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以及要与他人真诚合作”的教学目标,在课中安排了两项活动:一是折一折(即给单组学生十双筷子,一只只递增上去折,直至折不断为止):二是挤一挤(即给双组学生一张8K白纸,想办法让4位组员同时挤在白纸上)当教师宣布完活动内容后,有一位单组学生却举起了手。

教师示意这名学生起立:是不是喜欢双组的活动?

生1:不是,老师,我可不可以提个意见?(由于急切,脸都涨红了)

师:好吧!

生1:把这些新筷子折断,我……我觉得……是不是太可惜了?

教师一愣,马上解释:可是……这些筷子是我们活动的材料呀。

生2:老师,我也觉得把白纸弄脏,怪可惜的。

这时的场面十分尴尬,精心准备的活动材料却被学生“指责”!教师该如何处理这个意外的偶发事件?首先教师应及时纠正这个失误。一要肯定学生的观点,表扬这两位学生具有节约的美德;二要让学生讨论,可以用什么来代替这些材料以完成课堂活动。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或学生的“金点子”征集,肯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活动效果。当然,答案也是多元的,如可以用废报纸代替白纸,用自制的小棍代替筷子等。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和勤俭节约的美德,又达成了学会合作的教学目标,可谓一举两得。

(责任编辑:文风)

猜你喜欢
品德课预设活动
“活动随手拍”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让思想品德课鲜活起来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知识改变命运
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对策
浅析预设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