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干戈为玉帛的五种方法

2009-02-22 09:14
中国教师 2009年20期
关键词:抚平惩罚冲突

苏 鲁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多年,经常遇到学生之间冲突事件的发生。如何理智地处理这类事情,我对此进行了探索和总结,现归纳如下。

一、深入细致地调查冲突原因

当冲突事件发生后,教师要及时进行细致的调查,迅速掌握第一手真实的情况,然后再作决定。教师不能道听途说,捕风捉影,更不能胡乱猜疑,听信只言片语。否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委屈一部分学生,引起学生的反感,形成情绪对立,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迅速掌握材料的方法如下:当事情发生后,迅速地召集冲突双方及目击者,在教师的监督下,让他们各自阐述事情的来龙去脉,所见所闻。然后一一对证。这样,事情就容易真相大白,从而有利于教师对冲突双方作出判断,并对他们进行适度的批评教育。

二、适度惩罚参与冲突的学生

对于参与冲突的学生,教师不能听之任之,要适度惩罚参入冲突的学生。惩罚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经济惩罚。受伤学生的医疗费用,要由参与冲突的学生承担,这样使他们明白,做错了事要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另外,由家长和教师带着他们去看望受伤的同学,使他们看到由于自己的不理智给同学造成多大的伤害,从而产生自责和内疚,受到震撼和教育。另一种是纪律惩罚。对于参与冲突的学生,要给予纪律上的处分,达到教育本人、警示他人的目的。对于已经违法犯罪的学生,学校要积极配合公安机关进行处理。

三、培养宽容心,抚平学生之间的隔阂

常言道:“让人三分不为输。”具有高尚的宽容心,能达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冰释前嫌的目的。老师教育指导学生,不妨尝试着主动向对方说一些宽容和气的话,这样往往会触动对方的心灵最深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强烈。诚挚友善、宽容大度的做法,定会化解冲突,抚平学生之间的隔阂。

四、家校配合形成教育的合力

对孩子的处理和教育,学校要与家长交流沟通,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目标一致,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同时,要求家长当孩子受到伤害时不要保持沉默,教育孩子要敢于将事情告诉家长和老师,以便及时处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学生的父母因为某些原因,造就了不少的缺陷家庭,对子女的关心不够,还有的学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长与学生之间缺少最基本的亲子交流,当学生有烦恼的时候无处可说,有快乐时无人共享。这部分学生更应引起家长和学校的关注。

五、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

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经过一个不断累积的教育过程,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我认为法制教育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法制教育课。由我校聘任的法制副校长定期给学生讲《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并运用一些典型案例教育学生。二是寓法制教育于课堂之中。要求全体教师通过学科渗透进行法制教育。三是举办少年犯忏悔报告会。用少年犯的亲身经历,引起学生心灵的震颤,达到警示学生的目的。

总之,在日常学校生活中,学生发生冲突属于正常现象,教师不要大惊小怪。教师要不回避,不拖延,及时采取妥善的办法,以学生为本,化解干戈,因势利导,让学生学会在理性解决冲突的过程中成熟起来。

(责任编辑:文风)

猜你喜欢
抚平惩罚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回避冲突不如直面冲突
航空信带来的惩罚
冲突管理
Jokes笑话
用爱心构建师生平等的桥梁
且欢喜
真正的惩罚等
漫画
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