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教育的领跑者

2009-02-22 09:14杨中介
中国教师 2009年20期
关键词:张伯伦刘女士个性化

杨中介

一、个性化教育新趋势

在当前国内个性化教育浪潮上,引领时代走向的代表就是学大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简称“学大教育”或“学大”)。学大教育创造了一种被家长和媒体称之为“现代私塾”的全新的教育模式—一“一对一”个性化教育模式,其核心理念是“为每一个学生设计一套学习方案”。每个来到学大教育接受辅导的孩子都会首先接受一套全方位的科学测试,除了学科的基础知识,还有学习心态、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测试。通过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测评、分析和诊断,找到每个学生独有的学习优势和学习类型,针对每个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和辅导计划,配置专属的私人教师,实施一对一面授教学,为每个学生构建符合自身知识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

这种全新的教育模式近年来得到众多家长的肯定的同时,也得到了教育界专家的重视。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曾多次深入学大教育机构总部和设在各地的学习中心考察和调研。顾会长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强调,应该重视对“现代私塾”现象的研究。他认为,这种个性化教育的探索和实践,至少有五个方面的意义。

其一,个性化教育模式很好地践行了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满足了广大家长和学生对个性化教育服务的需求,弥补了现行教育的某种缺憾。

其二,帮助学生找到了“会学习”的“金钥匙”,从根本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顾会长认为学大创造的个性化教育模式,因为给每一个学生量身订做了适合于他们的学习方案,因为坚持鼓励教育,帮助学生找回了自信,更因为传授给了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在学大学习的学生找到了科学学习、轻松学习、愉快学习的“金钥匙”。

其三,学大教育机构的“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名师观和行之有效的教师培养模式,以及组建包括咨询师、学习管理师、任课教师、心理老师、考试研究员在内的教师团队,为学生提供了全程跟踪管理、定期测评、回访反馈的全方位服务。

其四,学大教育在全国首创“个性化教育研究院”,坚持探索教育规律和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开发个性化教育产品和管理体系的举措,也非常难能可贵,值得关注和借鉴。

其五,学大教育在几年的实践中形成的既符合教育规律、也适合市场运行规律的成功的商业模式和市场复制经验,对于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教育与国际接轨和促进中国教育走向世界,都形成了有益的启示。

二、学大个性化教育的实践

就如学大教育总裁金鑫所说的,学大教育经过多年的教育研究和实践总结出的教育模式——个性化教育(PPTS),是学大个性化教育的精髓。这个模式不仅是理想的教学模式,学大教育更是利用它建构了完整的师资队伍、组织办法、教学方案,在实践中帮助几万名学生找到了学习动力,完成了学习目标。

1一对一教学模式的基础——拥有数量庞大的合格教师

李建华博士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副教授,曾经在北京一所非常著名的中学任副校长,学大特别邀请李博士负责学大教育公司教研、教师培训和课程开发工作。李建华博士说,第一次听说学大搞“一对一”个性化教育时,他觉得很好奇,也很不可思议—一“一个老师对一个学生”“一个学生一套教学方案”,学大从哪里去找那么多有能耐的合格的教师啊!在公立学校呆了许多年,他知道一个学校要培养一名合格的教师是多么不容易,一个教师要熬成一个“名师”更要付出多么大的艰辛努力。而名校之所以成其为名校,能够吸引家长挤破脑袋把孩子往里送,究其根本,也是因为“名校”有“名师”,有比别人更多的合格的教师。正是好奇心推动着李建华开始关注学大,走近了学大。来到学大后,李建华有很多的感动和感叹,他为这个年轻团队的对办教育的执著所感动。学大教育能够在8年时间里有快速的发展,找到了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固然重要,但最难能可贵的是始终把做好教育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更让李建华博士感叹的是这个团队的智慧——学大人有自己的教师观: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他说,这就是观念更新的魅力,如果沿袭学校的观念,“名师”匮乏会成为困扰学大及所有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瓶颈;但是,换一种观念,学大的成长空间一下子海阔天空。

李建华博士告诉笔者,学大目前在全国有教师四千多人,主要从社会招聘,有教师资格证、3年以上的教学经验是入门门槛;绝大多数为全职老师。对于普通年级补习学生的师资配备,以个性化教师为主;而在毕业年级,安排的大多是当地市区重点中小学专兼职教师、特高级教师。

为了保持稳定的高质量教师群体,学大采取聘用合同制签订全职老师,提供基本底薪,课时费以具体授课为准,再加上教学奖金和社保,这在业界是颇具有竞争力的薪水待遇。这些努力,为学大建构了庞大完整而优秀的师资团队。

2因材施教的靠山——专业的服务团队、先进的教育辅导系统、独特高效的教育方法和完善的管理模式

在学大,学科教师只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一环,因为学大的个性化的服务体系、服务团队为学生提供的是个性化的服务方案。这个平台系统里有咨询师,有学习管理师,有学科教师,有心理教师,有教育专家,他们共同为孩子做学习规划,学科教师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现在,很多人理解“一对一”就是一个教师对一个学生,其实,这是一种误读。在学大,实施的是一个教育团队对一个学生的策略,发挥的是团队和系统的整体作用。学大的教师不可能都是传统意义上的“名师”,但学大会根据学生的需求,为他们找到最适合的老师。

在学大,每一个学生都是特别的,每一个学习方案都是以先进教育辅导系统加上团队合作完成的。学大教育北师大校区学生张伯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张伯伦是一个从小怀揣着电影梦的大男孩,他的愿望是要成为像张艺谋那样的驰名中外的大导演、大摄影师,他坚持要考上中国传媒大学,连续3年的专业考试后,面试官都当场告诉他:“张伯伦,你的专业课已经通过了,回家好好准备文化课吧!”可是连续3年,总是文化课差分把张伯伦挡在他梦想的中国传媒大学的门外。

2007年8月,张伯伦刚刚经历了第三次高考落榜,终于在父母的陪同下走进了学大教育。北师大校区老师吴娥接受笔者采访时说:“张伯伦是一个屡败屡战、愈挫愈勇的学生,虽然连续遭遇三次挫败,但是从这个孩子的脸上看不到丝毫的气馁和悲伤。仅仅从这一点看,我们团队的所有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一定要把张伯伦做成一个成功的典型案例,用我们的双手托着他走进梦想的殿堂!”一场帮助孩子实现梦

想的接力赛也因此拉开序幕

接力棒首先递到了排课师荣华的手上。按惯例,荣华迅速与咨询师徐老师沟通,了解到张伯伦和很多文科类艺术考生一样,数学基础非常薄弱,对英语学习兴趣不大,连单词都不愿记,语文和文综是相对的强项。整体上,成绩不提高的原因是没有系统的复习计划,尤其是英语、数学基础知识漏洞太多。

针对张伯伦的学习情况和性格特点,荣华提出了排课和选择老师的目标和方案:

数学科目:教师必须从课本入手,让学生了解课本所学的内容和高考模式,要从最基本抓起,一步步提升,并且要详细解答疑问。这个老师必须既细心,也耐心。

英语科目:教师必须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和孩子用英语有更多互动,让孩子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个教师在方法上应该是个高手。

语文和文综:这是学生的相对强项,也是他的兴趣所在。与之匹配的老师必须是可以拔高的,要在原有基础上,让学生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下一个接棒的是宋美美,她是张伯伦的学习管理师。上课前一周,宋美美给家长打电话。从家长那里了解到,张伯伦虽然学习主动性比较强,但偶尔也会犯懒惰的毛病;他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不喜欢上早晨8点的课,除了早晨起不来外,张伯伦说,早晨公交车人太多,怕挤。

宋美美决定就从这一点入手。她找张伯伦谈话,告诉他,高考不只是文化知识方面的考核和比拼,更是对自己耐力和韧劲的考验,做大导演、大摄影师也不光是镁光灯下的成功与辉煌,更多的是吃苦和磨砺。如果连早起都很困难,如果连挤公交的勇气都没有,又怎么能够成就大事呢?“响鼓不用重锤敲”,宋美美说,张伯伦是个很懂事的孩子,那之后,他上课从不挑时段,也不迟到。

在之后的一年里,宋美美经常和咨询师、任课老师一起为张伯伦召开专题教学研讨会,不断改进和调整教学和管理方案。英语和数学是张伯伦最发怵的两门课,碰到不顺心的时候,他的情绪也会不稳定。宋美美就配合数学老师给张伯伦支招,告诉他先抓基础分,把自己会做的先做对,做题细心,克服马虎毛病。在英语学习上,除了任课老师所教的内容外,宋美美还把自己记单词的绝活告诉了张伯伦……

刘巧蕊是张伯伦的数学任课老师。事过两年后,刘巧蕊回忆当初接手张伯伦的教学任务时还心有余悸一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因为这个孩子连续三次落榜,已经输不起了。和大部分艺术类考生一样,他的数学基础相当薄弱,必须有非常针对性的方案,才可能创造奇迹。在和张伯伦交流的过程中,刘巧蕊发现,这个孩子被数学“考怕了”,对自己没有信心。对症的教育只能从建立信心开始。在确定以鼓励为主的教学原则后,刘巧蕊为这个大男孩设计了学习的三个步骤,帮助张伯伦认真分析了他的学习现状,告诉他哪一部分他可以轻松得分,对这一部分要加强训练,确保不丢分,另外还重点训练了一些考试技巧和技能,尽量避免失误,多得分。

2008年高考,张伯伦的各科成绩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仅数学单科,就提高了30分。第四次进考场,这个屡败屡战的大男孩终于尝到了胜利的滋味,以高出中国传媒大学录取线116分的成绩,跨进了他梦寐以求的艺术殿堂。

3以爱为出发点的教育理念

在学大教育,所有的专业都是以爱为出发点,所以产生的效果也是超乎许多家长期待的,孩子改变的往往不只是学习成绩,连学习态度、自信心、品格及对未来的生活目标都有了很大进步。家住在北京中关村附近的刘女士就是许多受益家长之一。刘女士原来是一家麦当劳连锁店的经理,老公是一个很有成就的工程师,12岁的儿子庞博在中关村的一所小学读书。刘女士之前非常烦恼,儿子庞博的成绩一直在下降,眼看着就到了小升初的节骨眼上,这孩子却完全不在状态,上课不用心,玩起来兴致勃勃,但只要一谈学习,就耷拉着眼皮,没精神。刘女士急了,和老公商量后,一咬牙,把工作辞了,回到家一门心思照顾庞博的学习。可是回到家后的刘女士面对厌学的儿子照样一筹莫展。时间一长,刘女士也烦了,经常训斥儿子,“你怎么这么笨啊?”儿子被训斥多了,也习惯了,学习一遇到困难,不待妈妈开骂,就低着头,小声嘀咕着:“我不懂,我笨嘛!”

刘女士真的傻眼了,这时候,已经是2008年11月,扳着指头算算,离小升初的考试只有8个月了,她决定送孩子去三家补习机构试一试。

刘女士在日后接受笔者采访时说,在到学大之前,她带着孩子先去了前面的两家名气也很大的机构咨询:一家只有大班教学,等于又在重复学校的教育;另一家让刘女士的感觉像在谈一笔买卖,对方越信誓旦旦,她的心里越发毛,越没底。

三家中只剩下一个“学大教育”,但这时的刘女士已经没有了信心,她担心如果再失望了,她的精神会崩溃。她决定不再带着孩子到处跑了,先打个电话试试吧,正是这个电话,从此改变了她儿子庞博的学习状态。

那天接刘女士电话的是学大教育人大校区的咨询师张晓琴。让刘女士感动和震撼的是,这个当时还没有谋面的女老师,只是听她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孩子的情况,就把孩子学习不好的状态和原因分析得头头是道。这至少说明这个机构的老师是懂教育、懂孩子心理状况的,应该可以去试一试!

到了学大人大校区后,张老师并不是急着和家长谈课时费,而是像医生看病一样,让孩子做了一个很详细的测评,又是询问,又是填表。测评结果出来前,刘女士忐忑不安,不断地问:“老师,这孩子是不是有些笨啊?”

一个小时后,测评结果出来了,张晓琴老师笑着告诉家长和孩子:“孩子的情况还不错,智商和情商都很高,记忆力不错,知识基础也不差……”看到刘女士一脸困惑,张晓琴解释说,庞博就是贪玩,上课不专心,知识出现了很多盲点,接不起来,还有就是缺乏自信。这样的孩子需要关注和鼓励,像皮球,一打气就来劲。估计在学校,这孩子被关注、被表扬的时候太少了,在几十人的大班里,孩子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刘女士说,张晓琴老师的分析处处说在了点上,不仅她服气了,孩子也不住地点头。刘女士觉得把孩子交给这样的老师,这样的机构,应该是明智的选择。按照张老师的建议,刘女士选择了从孩子最薄弱的数学课开始补习。

11月份进学大,离期末考试不到两个月,就这么点时间,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变化,刘女士也不敢有什么奢望。可是转瞬即到的期末考试却让她有了意外的惊喜:孩子的数学分数提高了十多分。更让这位年轻的妈妈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个孩子变了!一是自信心回到了脸上,无论碰到什么难题,孩子也不再耷拉着眼皮,看妈妈想帮他,庞博就急了:“妈妈,别管我!我能!”有一次,刘女士故

意要试试儿子,说:“这孩子,真笨!”庞博立马不高兴了:“妈妈,我不笨,张老师说了,我的智商高着呢!”

春节前夕,有一天刮大风,天气突然变得很冷。刘女士突然接到学大学习管理师的电话,说是调出了时间,可以给庞博加两个课时的数学课。刘女士回头看见儿子在房间里玩空竹。以母亲对儿子的了解,这个时候,这样的天气,儿子肯定不愿去上课的。正考虑怎样回复老师呢,却见儿子甩了空竹跑过来说:“妈妈,我去!我去!快告诉老师,我要去上课!”

看到孩子的变化,刘女士心里很高兴。期末考试结束后,又给孩子补了300个学时的课。到了2009年6月的毕业考试,一个更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出现了。孩子的数学居然考了97分,从落后生变成了班上的尖子生。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这8个月里,她只给孩子补了数学,可是毕业考试,儿子的语文和英语都由过去的良好上升到了优秀。

三、“现代私塾”弥补了现行教育体制弊端造成的缺憾

“现代私塾”的教学形式既不同于普通学校的大班教育,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单打独斗的“家教”,而是对“家教”的一种整合与创新,并把它升级为个性化校外辅导。

学大教育机构在几年的实践中独创了一套教育团队协调管理学生的模式,这个团队由教育咨询师、学习管理师、任课教师、心理导师、考试研究员组成。围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身心发育的有效改进与提升,个性和人格得到充分的尊重,兴趣和爱好得到培养等目标,分工合作,为学生提供全程跟踪管理、定期测评、回访反馈的全方位服务。

为了探寻个性化教育的科学规律,为“现代私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后盾,学大教育建立了自己的研究机构——个性化教育研究院,由2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记忆法”及学习方法研究的贾智会担任研究院院长。这个研究院由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心理学家、考试专家、记忆专家、网络专家和数百名一线中小学教师组成,整合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现代网络技术,自主研发了全新有效的个性化教育模式(PPTS),以及《黄金记忆法》《脑象学习法》《艺术类考生80天快速学习方案》等产品,并成功地运用到个性化教育的实践中,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欢迎。

应该说,个性化教育的兴起给作为教育主流的学校教育打了“补丁”。在传统学校教育中,一个老师要面对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生,在中考、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老师和学生都是疲于奔命,实现个性化教育根本没有可能,特别是在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差生”找回自信,发掘学生的心智潜能等方面存在着太多缺憾。学大教育的个性化辅导可谓是应运而生,它以为现行教育体制造成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失“打补丁”为己任;因为“补丁”打得还不错,它办得颇有成效而赢得市场就不足为奇了!

(责任编辑:鲁亚山)

猜你喜欢
张伯伦刘女士个性化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维尔特·张伯伦 篮球之王
删完转账短信才知上当
房屋漏水拒交物业费业主卖房搬家保安却不放行
同桌宝贝
宠物小鼠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
呼唤雕塑家创作的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