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现状及因素分析

2009-02-25 09:59宋连久孙养学
关键词:因素分析西藏

宋连久 孙养学

摘 要: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仅是农业增长的源泉,也是非农产业发展的基础。利用1984-2005年西藏的统计数据资料,采用农业劳动生产率决定模型,从实证角度进行弹性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的西藏数量庞大的人力资源数量对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起着负面效应,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是以农业生产中的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资金投入要素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尤其显著,这也说明了西藏农业生产还是属于粗放型生产。

关键词:西藏;农业劳动生产率;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F30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09)01-0019-06

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农业是促成非农部门增长和全面经济福利的发动机。[1]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衡量指标之一——农业劳动生产率更是受到了一些研究者的关注。对以往的文献资料整理后发现,尽管在研究方法和具体的统计结果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研究的基本结论是一致的: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农业增长的源泉之一。[2]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运用多元线性回归,以各年的动态变化,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分解为人力资源数量、人力资本投入和劳动者资金装备率三大因素,进一步分析了它们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变化的影响性。

一、西藏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现状和趋势

劳动生产率,简言之,就是人们从事生产活动的效率。它表示人类创造财富能力的提高。它同时也反映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创造使用价值的能力。[3]本文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计算采取农业GDP除以农业就业人数来计算,即劳动者人均GDP。

通过表1,用当年价格计算的农业劳动生产率结果及趋势为:从1984年到2005年,西藏农业劳动生产率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但增长较为缓慢。农业劳动生产率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相比较低。但是,通过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05年农业GDP与1984年相比翻了8.57倍,农业劳动生产率也翻了8.44倍。与同期国内农业GDP(2005年与1984年相比增长10.05倍)与农业劳动生产率(2005年与1984年相比增长9.13倍)相比可以看出西藏农业GDP与农业劳动生产率虽呈现同步增长的态势,但低于国内同期平均水平。

二、西藏农业劳动生产率决定模型与数据处理

根据西藏(1984-2005年)劳动生产率的发展趋势,拟采用C-D函数设立农业劳动生产率决定模型:

Y=AX1b1X2b2X3b3(1)

式中:Y——劳动生产率;

A——科技进步;

X1——人力资源数量;

X2——人力资本投入(采用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水平表示[4]);

X3——投入要素相结合的效率(拟采取资金装备率——农业中所投入的资金与劳动力之比来描述该指标);

b1、b2、b3分别为X1、X2、X3的弹性系数。

西藏1984-2005年的具体资料见表2。

(一)数据平稳性检验

描述西藏劳动生产率决定模型是一个时间序列模型,因此必须进行数据的平稳性检验。根据单位根检验原理,通过Eviews5.0软件对相关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由于所确定的参数是采取多元线性回归方程LnY=LnA+b1Lnx1+b2Lnx2+b3Lnx3来确定农业劳动生产率决定模型的参数,因此,拟采取对各个变量取自然对数来考察)。在检验的过程中,本文主要根据系统的稳定性和模型的拟合优度来确定回归的滞后阶数,根据各个变量的曲线图来确定在检验中是否添加常数项和趋势项,其结果见表3。[5]

(二)协整分析

对西藏农业劳动生产率模型两边取自然对数,通过表2相关数据,并用Eviews5.0软件计算得出多元线形回归方程如下:

LnY=9.416519 + 0.165277LnX1 + 0.028461LnX2 + 0.810359LnX3 В2)

(3.113273***)(0.259847)(1.666973*)(13.49833***)

调整后的R2=0.9802

DW=1.573979

F=347.2472

第一步,用OLS法估计方程(1-2),并计算非均衡误差(即:et=Lny-ny)。

第二步,检验et的协整性。根据表4可知,et为平稳序列,则Lny与投入要素Lnx1、Lnx2、Lnx3之间为(1,1)阶协整。[7]

由于在劳动生产率模型中劳动生产率与投入要素存在协整关系,劳动生产率与投入要素的组合则表示了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即:劳动生产率与各个投入要素存在长期稳定均衡关系。

(三)建立估计误差修正模型(ECM)

在劳动生产率与各个投入要素协整关系基础上,用OLS法,利用Eviews5.0估计模型参数得到西藏劳动生产率的误差修正模型如下,从各估计参数检验统计量来看,模型拟合结果良好。

LnY=0.0203550-0.331362LnX1+0.016060LnX2+0.626087LnX3-0.419238ecmt-1 В3)

В0.759968)(-0.571035)(1.253454)

(4.142657***)(-2.397528**)

У髡后的R2=0.5652

DW=2.171637

F=7.174597

三、西藏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参数和要素贡献率分析

(一)西藏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参数分析

由于差分项反映了短期波动的影响, 因此,误差修正模型是将短期行为与长期行为联系起来的短期模型。它反映了短期波动是如何被决定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模型中误差修正项(ECM)表示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各个投入要素的长期均衡关系,误差修正项前面参数值的大小反映长期均衡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短期波动调整的力度和控制力度。[8]

1.误差修正项(ECM)。从系统估计值看,误差修正项(ECM)的参数为负值,符合其对劳动生产率模型的反向修正原则。当农业劳动生产率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0.419238)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即:t-1期农业劳动生产率大于长期均衡水平一个单位时,二者的长期均衡关系将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减少0.419238个单位;若t-1期农业劳动生产率小于长期均衡水平一个单位时,二者的长期均衡关系将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0.419238个单位;这说明误差修正模型偏离长期均衡幅度不大。

2.投入人力资源数量的参数值分析。投入农林牧渔业人力资源数量每增加一个单位将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0.165277个单位。短期(以一年为计算单位)中,人力资源数量每增加一个单位将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减少0.331362个单位,这说明在农业劳动生产率误差修正模型中人力资源数量的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所得出的结果。由于一阶差分又可以近似计算人力资源数量的增长率,由此可得:数量庞大的人力资源数量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起着反向的拉动作用,这也说明了西藏农业劳动生产率远低于西藏第二、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以及低于国内同指标同期平均水平的重要原因。

3.投入人力资本的参数值分析。投入人力资本每增加一个单位将使得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0.028461个单位。短期中,人力资源数量每增加一个单位将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0.01606个单位,这说明在农业劳动生产率误差修正模型中人力资本投入的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所得出的结果。从投入人力资本的弹性系数可知,由于人力资本投入长期以来偏少(相对于数量庞大的农林牧渔业劳动力,分配到每个劳动力手中的人力资本数量更少),导致人力资本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持续低迷,尤其是人力资本作为农业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还没有显现出其应有的效果。

4.资金与劳动力相结合效率的参数值分析。在农林牧渔业劳动力既定的前提下,在农业生产中投入资金每增加一个单位将使得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0.810359个单位。短期中,在农林牧渔业劳动力既定的前提下,投入农业生产中的资金每增加一个单位将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0.626087个单位,这说明在农业劳动生产率误差修正模型中资金利用率的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所得出的结果。从资金装备率的弹性系数可知,这说明投入农业生产中的资金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起着显著的作用。

(二)西藏农业劳动生产率投入要素贡献率分析

为求出人力资源数量、人力资本投入和劳动者资金装备率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率,可对(1)式两边取自然对数后求全微分得:

dy/y= b1 (dX1/X1) + b2 (dX2/X2) + b3 (dX3/X3)В4)

令dy/y=y,玠玐1/X1=x1,玠X2/X2=x2,玠玐3/X3=x3,则y,x1,x2,x3分别表示农业劳动生产率,人力资源数量,人力资本投入和资金装备率的增长率,对(1-4)式两边同时除以y,得:

1= b1x1/y + b2x2/y+b3x3/y(5)

(1-5)式中b1x1/y,b2x2/y,b3x3/y分别代表人力资源数量,人力资本投入和劳动者资金装备率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贡献率。[9]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λ)拟采取索洛余值法来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

Е=y-b1x1/y-b2x2/y-b3x3/yВ6)

(6)式中y分别表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b1x1/y,b2x2/y,b3x3/yХ直鸫表人力资源数量,人力资本投入和劳动者资金装备率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的贡献率。

为了揭示各个因素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贡献率,通过上述相关贡献率理论以及结合表3,可得出各因素的贡献率(见表5)。

通过表5可得,各因素对劳动生产率的贡献结论如下(剔除剧烈波动值①②③④ )。

1.人力资源投入要素对西藏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贡献分析。异常庞大的人力资源数量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贡献度不高,个别年份的贡献度为负值是劳动力流转导致的结果,这也说明了西藏农业生产还是属于粗放型生产。

2.资金投入对西藏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贡献分析。促进西藏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避免资金成为制约西藏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瓶颈,资金投入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从表5来看,在农业生产中投入资金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度较显著。

3.人力资本投入对西藏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贡献分析。投入的人力资本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贡献度偏低,这说明人力资本投入持续低迷导致的必然结果,结合上述农业劳动生产率模型中该指标的弹性分析可得,由于投入人力资本数量不多,导致该指标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不高,因此,大力加强人力资本的投入力度是可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并在今后西藏农业生产的转型中会起到关键的作用。在1997年人力资本贡献度异常高,这是1996年投入人力资本非常小所导致的结果,即由投入人力资本剧烈波动所导致的。

4.科技投入对西藏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贡献分析。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度较差。个别年份贡献度为正值,大部分年份的贡献度为负值,这说明在农业生产中科技应用范围的有限与不足,这也反映了在农业生产中科学技术以及科技推广的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改善。

结合上述农业劳动生产率模型中该指标的弹性分析可得,西藏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加是以该指标为主要推动力的。个别年份贡献度为负值,这是由于投入资金波动导致的结果。

四、提高西藏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一)加快劳动力流转是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

1.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劳动力流转方面,乡镇企业的主要任务是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乡镇企业的支撑。乡镇企业与劳动力流转有着天然的联系,其根本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之一。乡镇企业植根于农村的二、三产业,这对提升农村工业化水平、挖掘农村服务业发展潜力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有着重大的意义。

2.实现工业化,鼓励和支持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西藏具有现代化意义上的工业起步较晚,而且数量较少,从事第二产业的劳动力也偏低,有些经济指标在国内同等水平下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空白,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也不高。我们应依托现有的优势(主要是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开发和发展力度,这能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进一步改善农业从业人数过高和劳动生产率过低的“两难”局面,进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3.在现有政策的引导下,继续保持第三产业的良好发展势头。第三产业与第一、二产业相比,其发展不仅有着很大的潜力,而且还具有相对比较优势。因为西藏的第三产业大多数行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诸如:民族手工业等等),所以西藏的第三产业有较强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吸纳能力。

(二)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科技投入的力度

西藏不仅科技单位少,从事科研的人员与全国其他省份比也处于劣势。科研力量也十分薄弱。因此,在现有科研投入计划与现有高等、中等专业教育基础上,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增加科研投入的渠道,努力促进科研投入形式的多元化,并进一步完善科研投入落实机制,加强科研宏观管理与协调,努力提高科技资源配置和运行效率。另外,加大对各级各类单位的培训力度,继续开展现有的科研单位人员深入实际生产当中开展定期定点培训的活动,这也是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现实保障。

(三)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并努力实现投入资本的多元化和投入形式的多样化

人力资本是一个人拥有的从事具有经济价值活动的知识、能力、技能和经验,主要是通过正规教育、在职培训、医疗保健等多种投资获得的。[10]因此,应该继续追加人力资本投入,因为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一种主要形式[11],因此追加人力资本投入可认定为追加以往以政府投资为主的教育投入。因为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再基于西藏人力资源数量丰富的现实区情,应该在继续加大正规教育的投入力度的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10]而要发展职业教育,社会每个成员(包括个人、企业和其他盈利性团体)都应发扬主人翁意识,以现有的职业教育为依托,多方筹集资金,并努力降低教学成本,提高教学效率。真正要发挥教育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作用,不仅要重视正规教育和职业教育,而且应重视除正规教育和职业教育之外的其他人力资本投资,努力实现人力资本投入的多样化,实现用所投入有限的教育经费加快西藏信息化进程。

参考文献:

[1]普拉布•平加利.农业增长和经济发展:全球化视角的观点[J].农业经济问题,2007(2):9-17.

[2] 赵蕾,王怀明.中国农业生产率的增长及收敛性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7(2):93-98.

[3] 刘传济.劳动经济学辞典[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66-67.

[4] 白菊红.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与农民收入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243.

[5] 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43-146.

[6] 鞫晴江.道路基础设施、经济增长和减贫[J].软科学,2006(5):52-54.

[7] 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56-358.

[8] 曹鑫等.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关系及其差异的协整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7(2):66-71.

[9] 申小莉,安龙送.湖南财政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2):17-19.

[10] 孙敬水.人力资本与农业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农村的Panel data模型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6(12):12-16.

[11] 张道金.人力资本对湖北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J].农业经济,2007(8):33-34.

猜你喜欢
因素分析西藏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天上的西藏
神奇瑰丽的西藏
桥梁抗震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研究现状分析
无形资产减值因素分析
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考核模式因素分析研究
徒步搭车到西藏 真正的说走就走!!!
纪念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