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思考

2009-03-03 10:01邵继民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校园网培训学校

邵继民

20世纪已经成为历史,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现代化进程正越来越急切地触动着我们的思绪,同时它也正在实践中引领着我们去架设通向未来教育的桥梁。“在发展战略上,用教育信息化拉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教育发展的新的再跨越”。农村小学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与现代教育不相适应的教育模式改革。

一、重队伍建设,努力实现“硬件”与“软件”的和谐发展。

(一)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

一是现代教育新理念的培训,因为现代化设施仅仅是一种工具,如果理念没有更新,其效果只能是“新瓶”装“老酒”。有一位教育哲学家曾经说过,“现代教育技术包含了两个内容,一是现代教育技术本身,一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即计算机及其网络的使用应是一种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使用。为此教师应该保持一种敏感度、敏锐心,能主动抓住技术的变化趋向。教师还应该抱有一种生成感、历史感,他们不仅要能感知到技术最新变化的趋向,更应该能横向、纵向地梳理出技术发展的脉络,及时地把握住技术科学进而是时代变化的走向与内在精髓。二是计算机技术的培训,保证每一位老师都能熟练操作和运用计算机进行教学。三是有助于教育教学的应用软件操作培训,如Photoshop、Flash、Authorware、Powerpoint等。四是学校网络系统和教学资源的使用培训,确保每位教师能熟练运用校园网系统和教学资源库服务于教育教学。

(二)加强硬件配套建设。

由于从2001年开始实施“校校通”工程,我省的每所学校都配备了“三机一幕”,建成了校园网,开通了互联网。目前,农村小学基本上有教师电子备课室、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电子音像阅览室。有的学校教室里还配备了由电脑、展示仪、VCD、大屏幕电视组成的电教平台,实现了局域网、电视网与国际互联网三网合一,短期内实现了办公、教学、管理网络化。

(三)建站建库,实现信息网络化。

一是在互联网上建立学校门户网站,二是在校园网上建立教学资源库,三是在校园网上用博客建立师生内部交流平台,四是建立学校数字化档案库和数字化管理系统,主要使用的是Spirit数字化管理平台,五是建立师生主题网站和班级博客。

(四)强化管理,实现网络管理制度化。

首先,强化管理、规范制度,明确各职能部门和人员岗位职责,制订全体成员信息技术考核指标和评估、奖惩办法。其次,加强校园网硬件平台的日常维护,保证校园网络畅通,使设备使用效率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另外,还必须制订师生联网安全保护管理条例,规范师生上网行为。

二、抓教育质量,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本身是一种艰苦的思维活动。兴趣是启动思维的主要动力,是智能和心理发展的催化剂。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有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强烈的兴趣,就会激发其内在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动机,就会聚精会神,其乐融融。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创造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多媒体课件的最大优点在于声情并茂的情境、生动形象的视频效果,强烈的震撼了学生的心灵,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从中受到教育,从而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二)化抽象为直观,促进学生理解知识。

小学生生活知识面窄,感性知识少,抽象思维不强,整合多媒体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缩短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最后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

(三)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思维是从以具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的。这种过渡是儿童思维发展的质的飞跃。但因为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局限性,往往成为小学生学习的难点。而计算机辅助教学,能比较容易地解说清楚一些不易辨别的语音、深奥难懂的词意、难以演示的实验、不易理解的科学规律等。特别是在创设生活情景时使用,因为问题源于观察,来自于生活实际,能很好的找到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切合点,从而有效的突破难点。

(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求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优势,把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等创设的教学情境,设置的相关问题,提出的各种假设都装入多媒体教学程序中,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计算机的提示积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这些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发现和掌握规律。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判断、逻辑思维、钻研求知、解决问题等能力。

(五)联系实际,关注热点。

教育教学必须紧扣时代脉搏,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利用多媒体课件,能够更好地体现这些特点。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通过光盘的截取、网页的下载、动画的制作等方法收集最新最适用的资料,也可以与当地业务部门联系,用典型的和学生身边的事例、乡土材料来说明教材中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效果则会更好,学生更容易接受。

三、农村关于教育信息化的理性认识。

目前,在农村推进教育信息化,对学校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教育模式的改革影响较大,总体运行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是:

1.部分学校校长管理理念落后,对现代信息技术陌生,不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对如何引领和开发教育信息化更是束手无策。

2.少数老师知识老化,观念落后,不善学习,仍然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不想、也不会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部分老师年龄偏大,还有的是民转公教师,无论是知识水平还是教育观念都远远跟不上教育发展的要求。

3.少数学校缺少技术骨干,不能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资源优势。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农村学校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改变农村学校薄弱环节,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平等最有效的途径,也是最便捷的途径。国家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各级政府重视,学校欢迎,群众拥护,是一件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对改变我国农村教育现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国家应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发展的步伐。但除搞好硬件建设外还必须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师训工作。目前在师训这一环节还远远不够,应该分类分级培训。要把技术培训与教育理论的培训结合在一起,首先解决“道”,然后再解决“术”;对校长的培训重在“道”,对技术骨干的培训重在“术”,对一般教师重在如何应用。

2.加强科研,积极开展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教育教学的新理论、新模式、新方法、新手段的探索。

3.加快教育软件资源的开发,解决教师的技术“瓶颈”问题,实现教师应用“零”技术。

4.加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并且在建立优质教育资源的过程中不能全国统一标准,统一模式。不同地区(比如东部和西部)、不同层次的学校(如城市和农村),应该有不同的内容。这样的资源更具有针对性,更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

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任重而道远,但也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智慧潜能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和现代意识教育。所以说把现代教育技术真正渗透到整个教育体系之中,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其现代化的使命,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和未来知识密集型劳动者,也才能真正体现现代教育技术本身教育功能和自身价值。

猜你喜欢
校园网培训学校
数字化校园网建设及运行的几点思考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试论最大匹配算法在校园网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NAT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
学校推介
VPN在校园网中的集成应用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