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系统论角度完整把握历史事件

2009-03-03 10:01唐慧平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规定性系统论要素

唐慧平

对于历史事件的学习,人们往往借助于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来把握,有人甚至总集为五“W”学习法,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为什么)。这些方法对于记忆历史事件确实具有一定的实际效果。但是,这种学习方法有一重大的缺失,就是对历史事件性质的忽视。而历史事件性质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即应该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具有一定的价值导向作用。这恰恰是历史学习的核心内容。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学习历史事件就可以避免这样的缺失。系统论为我们研究和学习历史,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论,新的视角。

所谓系统,就是由一定的有机联系的要素构成的整体。所谓历史系统就是由一定联系的历史事件构成的人类发展过程,历史事件是构成历史系统的基本要素。学习历史,就是按照时间顺序把历史事件这一个个要素展开的过程。

作为要素都有其自身的规定性,即量和质。同样历史事件也有量和质的规定性。

一、把握历史事件“量”的规定性

历史事件的量的规定性,就是历史人物基于一定的目的在特定的时空中的行为过程,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目的)、经过、结果。这是历史事件的一般规定性,是任何历史事件都具有的属性。这也是大家普遍采用的表达历史事件的几个要素。

例一,在解释“南昌起义”这个名词时,按照“量”的规定性,就可以表述为: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挽救中国革命(原因),1927年8月1日(时间),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的领导下(人物),在南昌举行起义(地点)。起义军向南昌各处守军发起进攻,激战至拂晓(经过),起义取得胜利(结果)。

例二,在解释中山舰事件这个名词时,按照“量”的规定性,就可以表述为:1926年3月20日(时间),蒋介石(人物)为了夺取在粤海军实力,清除军队中的共产党力量(目的),设计将中山舰调出广州(地点),随后又以该舰未接命令擅自移动为名诬陷其阴谋暴动,随即下令逮捕该舰舰长、中共党员李之龙(经过),自此,展开一系列的清共行动(结果)。

一个历史事件单从“量”的规定性表述到这里,已经基本把事情说清楚了,但是,作为历史事件的教学和学习,到这个程度,就仅仅是为了解事件而学事件了,一些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就被丢失了,我们把自己“绝缘”在历史之外,成为历史的局外人了,似乎我们不是在学习先辈们的历史,而是在观赏外星人的星际大战了。

我们应该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学习,对其进行定性,哪些事件对历史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正确的、该肯定的;而哪些是对历史起反动作用,是错误的、该否定的。通过历史事件的学习,应该折射出或反映出我们的历史价值观,帮助学生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育学生做历史的推动者,而不是反动者。

一个历史事件仅仅从量的范围解释,而没有继续“升华”,没有“画龙点睛”,这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从历史事件学习的方法论上进一步扩大其外延,就是要把“质的规定性”纳入历史事件的组成中来,也就是“质的规定性”是历史事件学习的必要构成要素。须知,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不是量而是质;同样,决定历史事件的不是量,而是质。

那么,什么是历史事件的质呢?

二、把握历史事件“质”的规定性

历史事件的质的规定性,就是历史事件的性质或本质,是一历史事件区别于其他历史事件的内在规定性。从其外延上看,包括对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和对历史发展的否定作用两种。在语言的表达上,促进作用的历史事件如“爱国运动”、“救国运动”、“起义”、“革命”、“反抗”等等;反动作用的事件如“镇压活动”、“卖国行为”、“维护剥削阶级统治”等等。

如上述的例一,在解释“南昌起义”这个名词时,除了解释“量”的规定性以外,还应该说明“质”的规定性,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武装起义,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同样,在解释中山舰事件这个名词时,也应该说明“质”的规定性,即大革命时期蒋介石为同共产党争夺领导权制造的阴谋事件。

总之,运用系统论,把历史事件的量和质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学习历史事件,不仅可以教育学生完整地把握历史事件,而且能够真正达到历史学习的目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也不失为一种学习方法。

猜你喜欢
规定性系统论要素
古代文人的特殊规定性及文人画的发生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及其意义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及其价值
也谈做人的要素
2016年第20届系统论,控制和计算国际会议
系统论在故障定位中的应用
数字电视经营系统论